不能回避的教育:死亡話題
·在線讀書: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
在我 3歲的時候,我的父親自殺了。與此有關,我從小便對死亡有著根深蒂固的恐懼,成年后更是執著于思考生命與死亡,在很多本書中都反復談論生與死。曾經有一位朋友聽我在電話里發了一通人生無常的感慨后,告誡說:“你可不能對兒子說這些呀,免得他的幼小心靈承受不了。”這朋友哪里知道,3歲多的兒子早已對死亡的概念耳熟能詳了。我說:我不要我的孩子再如我一樣經歷對死亡的無知與恐懼。
在我看來,回避談論死亡是一種弱者的表現,是一種無意義的逃避,正好佐證著我們對死亡的極大恐懼。死亡對于我們心靈的影響,絕對不會因為我們不談論它便減弱。恰恰相反,如果我們正視它,以平常的心態談論它,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理解生命,也能夠使我們更堅強地面對死亡。
我曾經認真地給兒子講解,人是如何出生,如何成長,以及最終將如何死去的。正因為有死亡,所以我們更應該努力地生活。死亡的概念如此深入兒子的心靈,以至于當我和妻子同他談論到未來的時候,兒子會突然冒出一句:“那時你們就該死了。”
還是 3歲時,一天兒子吵鬧得太厲害,我和妻子都煩了,我便怒沖沖地說:“如果沒有你,我們多清靜呀!”兒子聽了,立即躺到地上,說:“讓我死吧。”這情節讓事后聽到的人十分愕然,認為如此小的孩子不應該對死亡有這樣的認識,而我當時卻哈哈大笑,也一直當做兒子的小機靈講給別人。
一次,兒子和妻子有如下的對話:
“媽媽你什么時候死呀?”
“老了才死呢。”
“奶奶都那么老了,怎么也不死呢?”
“奶奶身體好,就不死。有病才死呢。”
“奶奶的手上貼創可貼了,怎么還不死呢?”
……
把死掛在嘴邊,死便不再可怖,生便更有意義。
然而,兒子對死亡的感受,又并非一直這樣平靜。
兒子從小在郊區長大,為了上幼兒園的方便搬到了城里,郊區的房子租出去了。從郊區搬出那天,我頗傷感,晚上哄兒子睡覺的時候,對他講,為了照顧你上幼兒園方便,所以爸爸媽媽不再住最喜歡的鄉下了。也許幾十年后的一天,爸爸媽媽都死了,你也老了,再回去住,會想起你小時候在那里度過的日子……兒子聽著,臉上的肌肉開始抽動,嘴角一咧,一把摟住我的脖子,傷心地大哭起來。對死亡的概念已很熟悉的兒子,受不了這樣的“煽情”……
這件事之后,我很多年不再輕易談論死亡了。
(責任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婦科再造丸能治月經量少嗎?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縣哪家醫院治療外陰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興市治療子宮內膜癌哪家醫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經量特別少,有何藥可治療?
2024-10-27月經延遲一月才來是何原因
2024-10-27潔爾陰洗液如何用于陰道內部沖洗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醫院
2024-10-27安坤贊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