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個生活習慣比吃糖更傷害牙齒 寶媽必看
每個當媽的都希望孩子擁有一口好牙,一口好的牙齒不僅關系到寶寶的顏值,還會直接影響身體的健康。有時候逛超市,經常聽到年輕的父母提醒孩子,不能吃太多糖,會長蛀牙的。殊不知,除了吃糖,以下的這幾個生活習慣比吃糖更傷牙齒。
傷害牙齒的生活習慣
1、用牙齒咬包裝袋或玩具
有些寶寶喜歡模仿大人,用牙齒咬東西,食物包裝袋撕不開用牙齒咬,樂高拆不開用牙齒咬,這些習慣容易病從口入,也會導致寶寶的牙出現隱裂,剛開始察覺不到,待裂紋加深后,咀嚼時會出現不適感或牙疼的情況。
2、暴飲暴食
暴飲暴食往往會帶來過量的糖和酸,導致蛀牙。另外,吃零食時口腔分泌的唾液較少,食物更容易殘留在牙齒上。尤其是淀粉類食物,如薯片。吃完最好用牙線清潔齒縫中的食物殘渣,以減少對牙齒的損害。
3、熱食冷食交替食用
牙齒對溫度的反應特別敏感,在冷熱刺激下寶寶脆弱的牙齒很容易引起酸痛的癥狀,這種牙齒過敏酸痛很容易會慢慢發展成為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建議媽媽盡可能不要讓寶寶咀嚼冰塊,秋冬時節吃火鍋也最好先幫寶寶把食物晾涼。放進嘴巴的食物做到“過唇而不燙”,以免寶寶口腔受到過冷或過熱的刺激造成牙痛。
4、磨牙
寶寶經常磨牙,容易使牙齒過早磨損,露出牙本質,引起牙本質過敏,遇到冷熱酸甜等刺激時便會發生強烈疼痛。如果寶寶牙齒磨損嚴重,牙高度下降,面部肌肉過度疲勞,更會發生顳頜關節紊亂綜合征,在說話、歌唱或吃飯時,寶寶的下頜關節和局部肌肉發生酸痛,甚至有張口困難。
如何保護牙齒
1、每日清潔牙齒
孩子每天早晚都要刷牙,尤其是晚上。因為一整個夜間,牙齒上的殘留物會很容易變成酸性物質腐蝕牙齒,所以,每天父母都要監督孩子刷牙,餐后漱口。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呵護孩子的牙齒,減少齲齒出現的機會。
2、及時去看牙醫
如果牙齒出現齲齒,或者是孩子感到疼痛的話,那么父母要及時的帶孩子去醫院看牙醫。千萬不要認為牙疼不是病,不用大驚小怪,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是極其荒謬的。家長應該關注孩子的牙齒健康,因為很多牙齒上的細菌會直接進入孩子的體內,導致寶寶生病的。因此,及時去看牙醫幫助孩子治療才是應該做的事情。
(責任編輯:黃婉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