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養小心維生素K缺乏出血癥
認識維生素K缺乏癥
維生素K是一類有萘醌基團的衍生物,維生素K有四種:K1、K2、K3、K4。維生素K1、維生素K2為脂溶性,需膽鹽參與吸收;維生素K3、K4是人工合成的水溶性維生素,吸收無需膽鹽。而凝血因子Ⅱ、Ⅶ、Ⅸ、Ⅹ這些重要蛋白質的合成和激活需要維生素K,成為維生素K依賴因子。當維生素K缺乏時,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因子,不能羧化,不具有凝血活性,這就是維生素K缺乏、產生出血的原因。
顱內出血是維生素K缺乏癥的最嚴重的臨床表現,其特點為:①發病前多為完全健康的母乳喂養兒;②年齡絕大多數為≤2月;③男嬰多于女嬰;④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拒奶,尖叫,嘔吐,嗜睡或昏迷,前囟飽滿或隆起,顱縫開裂,肢體抽搐或痙攣,雙眼上吊或凝視,母乳兒突然出現無誘因的以上這些癥狀,應首先考慮本病。
本病發病的主要因素有:
① 母體內維生素K難以通過胎盤,臍帶血維生素K含量僅為母血的三十分之一左右,導致新生兒臍血中基礎維生素K濃度低。
②新生兒腸道菌群尚未建立,合成維生素K少,腸道對維生素吸收率低,約為26%左右,而成人為40%~60%。再加上濫用抗生素、胃腸道感染引起的腹瀉使其發病率更高。
③ 母乳中維生素K含量低,約為15μg/L,僅為牛乳中含量的1/4,為配方乳的1/20。
單純母乳喂養兒VKDB發病率1/200~1/400,未給維生素K預防的純母乳喂養兒發病率比用維生素K預防或牛奶喂養者高15~20倍。母乳中含多種抗體,這些抗體對減少呼吸道和腸道感染是有利的,但它能抑制新生兒腸道內正常細菌產生維生素K。
④ 母親妊娠期服藥(如抗癲癇,抗結核,抗凝血藥物)、先兆子癇、應用抗生素、嬰兒腹瀉、黃疸、肺炎、早產等疾病都是其發病的高危因素。
預防措施
顱內出血患兒雖然經過治療,大部分可保全生命,但大都遺留神經系統后遺癥,如發育遲緩、運動功能障礙、腦癱、癲癇等,致殘率較高。雖然如此,但此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方法為:
1、新生兒出生后要早喂奶。早喂奶可促進腸道正常菌群形成,有利于維生素K的合成。
2、孕婦自妊娠37周起,每日口服維生素K1片劑5~10㎎,連服至分娩后3周。對于那些高危孕婦更應在妊娠末期開始口服維生素K。孕婦在整個孕期、哺乳期都應注意飲食均衡,多食蔬菜、水果。
3、小劑量多次口服產生較低的維生素K峰值對健康足月新生兒預防此病更適合;單純母乳喂養兒應多次服用,對患肝病、長期腹瀉等疾病的新生兒,根據情況重復用藥。新生兒自出生之日起,每天口服15~50μg的維生素K1,連續服用120天或者生后第一天開始服用維生素K1片2.5㎎,而后每10天服用一次,共10次。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24 歲經常痛經一天,多泰脈血康膠囊
2024-10-28未按時服用逍遙丸,此藥作用及必服原因
2024-10-28康婦軟膏使用多久算一個療程?
2024-10-28老婆懷孕后能吃金雞膠囊嗎,對胎兒有影
2024-10-28如何辨別美卓樂甲潑尼龍的真偽
2024-10-28瘙癢伴少量黃色膿液及宮頸糜爛能否用藥
2024-10-28宮頸糜爛患者能否使用保婦康栓
2024-10-28同房后陰道有灼熱下墜感,檢查白帶能確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