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孩子的“娘” 家長必看
父母嬌生慣養、百般呵護,父親角色的缺失;幼兒園教師多為女性以及缺乏適合男孩玩耍的器材和游戲;傳統的讀寫表達教育模式更加適合女孩的智力特征,再加上社會大環境要求遵規守紀、人們更加喜歡“乖寶寶”等等,這一系列因素促使現在一些小男孩的氣質偏向于女性化,也就是“太娘”。孩子太“娘”怎么辦?
這樣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孩子的“娘”
1、保護太多
在家庭教育上,家長往往因為擔心孩子的安全而制止他們的行為。家長保護得太多,孩子做事情會畏首畏尾,獨立性就差。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嘗試機會,在不干涉他的前提下盡量保護他的安全。即使孩子做不到,也應該給他足夠的時間,讓他自己調整心態,生拉硬拽和責罵會讓男孩產生真正的挫折感。
2、父親角色缺位
所謂的父親角色缺位,倒不是父親完全不陪伴孩子,而是父親在育兒方面的話事權和主導權越來越弱。從社會分工的角度來說,在現代家庭中,爸爸往往承擔著家庭經濟來源的主要任務。日常家庭管理和家庭教育重任,則主要由媽媽來勝任。這種角色分工,在孩子三歲之前沒有問題。但是,孩子3歲之后,父親的角色往往比母親的角色更加重要。尤其是步入6歲之后,孩子進入模仿階段,爸爸的模范力量對于男孩而言更為直接。如果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沒有做好榜樣作用,男孩子可能就會缺少陽剛之氣。
孩子太“娘”怎么辦?
1、心理暗示
從小讓男孩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斷地暗示男寶寶自己是強大的。平時出門,找路,坐地鐵,嘗試把責任交給孩子。爸爸出差或者出門時,可以對寶寶說“我不在的時候,你要幫忙照顧好媽媽、保護好媽媽”等話語。當他們表現出陽剛一面的時候,要及時地鼓勵他們,多夸夸他們“男子漢”,時間久了他們就會自覺地向著陽光的那一面走。
2、進行性別教育
心理研究指出,人在3歲左右就有性別意識了。為避免孩子性格發展出現偏差,較好從3歲前就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如告訴孩子男孩和女孩的差異。建議性別教育的內容,讓男孩子了解到健康男孩的性格特點是什么,認識男孩與女孩的人際關系、愛好有何區別等。性別教育不是要專門提的,而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贊許孩子和他性別相匹配的行為。
(責任編輯:黃婉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