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對了才叫補秋冬坐月子進補你吃對了嗎?
秋季“做月子”的第一大好處就是氣候,秋天里不冷不熱的氣候,非常適合在家休養。不過,秋季的天氣愛變臉,除了早晚溫差大,通常入秋后天氣仍會十分炎熱。這時產婦們就容易走“貪涼”和“捂”月子兩個極端。那么,秋季坐月子產婦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防風是防風寒
其實這里所指的“風”正確說法應該是“風寒”、“寒氣”。產后女性在坐月子期間,身體虛弱,免疫能力下降,全身肌肉與骨骼關節亦呈現松弛狀態,尤其吹到冷風受風寒,造成日后偏頭痛(頭風)、關節痛、肌肉酸痛、腰酸背痛、手腳冰冷、易感冒等。所以坐月子期間的產婦干脆“不要吹到風”。但是“月子不要吹風”是不是等于“捂”月子呢?
產后防“風”,防的是外感風寒,并不是不能見風,受傳統“捂”月子的觀念影響,不少產婦為避免受涼,常緊閉門窗還蓋著厚被子等,衣服捂得嚴嚴的,內衣總是濕漉漉的。生活在這種環境里,自然是弱不禁風的,很容易得病。這嚴重妨礙了體溫的散發,反而滋生病菌。
日常多留心;防風謹慎行
秋冬季刮風多,夜間或晨間氣溫比較低,在日常通風的同時要注意及時關閉窗戶。在進行通風換氣時,可選擇天不太冷,無風,日光充足的時候開窗換氣,新媽媽的居室應堅持每天開窗換氣2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15~20分鐘。這樣才能減少空氣中病原策生物的滋生,防止感冒病毒感染。換氣時,先將新媽媽和小寶寶轉移到另一個房間。通風換氣后,待該房間恢復到適宜溫度后,再讓新媽媽和小寶寶回來。
無論產婦還是嬰兒,都需要陽光的照射。只有在陽光照射下,身體才會正常發育。天較暖,陽光好時,產婦和嬰兒穿暖包好,一同曬曬太陽有利健康。
床不要靠近窗口或正對窗口,必要時產婦與嬰兒可暫去別的房間休息或活動。新媽媽晚間、晨間如廁,要注意保暖,防止誘發產后風。
Office:新媽媽淋浴時水溫要適宜,同時注意防風。
產后洗澡能解除分娩疲勞、舒緩精神,而且還能保持身體清潔衛生,減少發病。
但冬季坐月子的新媽媽,最好在生產1周以后再洗澡。洗澡時,特別要注意水溫適宜,嚴防風、寒乘虛而入。冬天沐浴,必須密室避風,浴室宜暖和,可提前開啟浴霸等浴室取暖設備,將室內溫度調整至;20℃后再進入。水溫以;37℃左右或稍熱為宜,洗浴時間不要過長,以;5~10分鐘為宜。洗滌時避免大汗淋漓,因出汗太多易致頭昏、暈悶、惡心欲吐等。切忌接觸冷水,以免引起腹痛及日后月經不調、身痛等。
洗浴必須淋浴,不能坐浴。洗后盡快將身體上的水擦干,及時穿上御寒的衣服后再走出浴室,避免身體著涼或被風吹著。注意口腔衛生,漱口水要用溫開水。
冬季洗澡可選用防風生姜方:防風;50;克,生姜50克,捶破,用水洗凈,煎水去渣洗身洗頭,或直接使用姜片煮水后洗浴,防風、祛寒效果也較顯著。
秋冬進補的注意事項:
1、肉類進補適可而止 產婦產后元氣大傷,需要適當進食一些高蛋白質食物,如雞、魚、瘦肉、蛋、奶等,但如果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尤其是在吃得多動得少的秋冬季大量進補,很容易造成營養過剩,反而不利于體型的恢復。因此產婦肉類進補要注意適可而止。產婦坐月子期間食品應該多樣化,營養要更加均衡,雞,瘦肉、排骨、魚、蛋等雖有補益的作用,但是也不宜過量。
2、適量進食蔬菜水果
部分蔬果屬于生冷食物,加上秋冬天天氣干燥寒冷,不少產婦更容易忽視產后蔬菜水果的補充。但是即使是在冬季,蔬菜、水果也不能少。因蔬果不僅可以補充肉、蛋類所缺乏的維生素C和纖維素,還可以促進食欲,幫助消化及排便,防止產后便秘的發生。一些體質虛寒的新媽媽秋冬季吃水果可能會引起不適,可以將這些水果切塊后,用水稍煮一下,連渣帶水一起吃。爆炒青菜時可以放些姜,可以起到祛風散寒的作用。
3、滋補中藥并非多多益善
阿膠、桂圓、紅糖是產后補氣血的滋補佳品,尤其是紅糖,價格便宜又容易買到,做法也不復雜,只要用水兌開即可。因此,不少產婦產后都喝紅糖水補血。祖國醫學也認為,紅糖有益氣補中、健脾暖胃、化食解疼之功,又有活血化瘀之效。產后喝紅糖水有利于子宮收縮、復原和惡露的排出等。殊不知,如果紅糖食用時間過長,反而會使惡露增多,導致慢性失血性貧血,而且會影響子宮恢復以及產婦的身體健康。因此,產婦食用紅糖最好控制在10~12天之內。
二、補充營養同時別忘了補鈣: 新媽媽體內鈣的流失量較大。加之天氣寒冷,在冬季坐月子不可能開窗曬太陽,這樣就不利于鈣的合成和利用。哺乳期的母親每天分泌約;700;毫升的乳汁,平均每天丟失鈣約;300;毫克。
如果媽媽體內缺鈣嚴重容易導致骨密度降低、出現骨質疏松的癥狀,常見的有小腿抽筋,下肢浮腫,腰背酸痛,牙齒松動,倦怠乏力等,重者會導致身材變矮、骨盆變形,走路搖擺如“鴨步”,嚴重影響人的體形。
尤其產后媽媽還要擔負哺育嬰兒的重任,媽媽缺鈣會減少母乳喂養嬰兒鈣的攝取,影響嬰兒牙齒、頭發和骨骼的正常發育。哺乳期一旦母體鈣代謝出現負平衡,而產后又不注意補鈣,不良狀況可延續到分娩后2;年,對孩子的影響更加深遠。 乳母每天適宜鈣攝入量為1200毫克,而食療是最安全可靠的方法。含鈣高的食物有芝麻醬、菠菜、韭菜、萵苣、蘑菇、動物肝腦、魚類和動物骨湯、牛奶等,可注意攝取。另外,產后繼續補充一些高鈣的孕產婦奶粉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三、秋冬季坐月子推薦湯膳:
1、黃花肉片湯
作用:黃花菜不僅營養豐富,且可降低血中膽固醇,尤宜于有血管動脈硬化的媽媽食用。
原料:黃花菜25克,瘦豬肉100克,豬油、精鹽、蔥、味精、香油各適量。
制作方法:將黃花菜用冷水泡發,摘去蒂,洗凈,擠去水,切成寸段,豬肉洗凈切成薄片,抓上水淀粉;蔥切成寸段放入盛湯碗內;鍋內放豬油燒熱,將肉片倒人鍋內,迅速劃開,炒至肉變色即出鍋;炒鍋洗凈放回火上,加豬油燒至六成熱,放入清湯,加精鹽,將黃花菜下鍋煮,待湯開后放肉片,并放味精,淋香油少許,盛入湯碗內。
2、健脾利濕的雞仁冬瓜湯
作用:消除產后媽媽身體浮腫,補中益氣。
原料:黨參10克、雞肉300克、苡仁20克、冬瓜500克、味精2克、精鹽4克、姜片6克、蔥10克。
制作方法:將黨參去凈灰渣,烘干研制成末;苡仁去殼,洗凈;雞肉宰成條塊。冬瓜刮去粗皮,切成粗塊,姜蔥洗凈;同時放入鍋中加適量水小火慢燉。
3、牛肚補胃湯
作用:補胃鍵脾,增強體力。
原料:牛肚1000克,鮮荷葉二張,茴香、桂皮、生姜、胡椒、黃酒、鹽各適量。 制作:牛肚先洗一次,后用鹽、醋半碗,反復擦洗,用冷水反復洗凈;將鮮荷葉墊于沙鍋底,放入牛肚,加水浸沒,旺火燒沸后中火燒80分鐘,取出切小塊后再次放入沙鍋,加黃酒3匙,茴香、桂皮少許,小火煨2小時,加鹽、姜、胡椒粉少許,繼續煨2—3小時,直至肚爛。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霉菌性陰道炎致陰道口反復瘙癢如何應對
2024-10-28人流后復查 B 超顯示宮腔積液嚴重嗎
2024-10-28哪里能治好前庭大腺囊腫?
2024-10-28宮頸息肉術前 HPV 檢查陽性值 1
2024-10-28服用白云山消渴丸后多久能懷孕
2024-10-2827 歲男性用少腹逐瘀顆粒對懷小孩有
2024-10-28購買很多金雞膠囊在家保存需注意什么
2024-10-28太太哺乳期,丈夫能吃萘哌地爾片嗎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