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 準媽保健需注意六件事
孕早期 準媽保健需注意六件事
專家指出,隨著驗孕棒等工具的盛行,女性往往可以較早得知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從自己知道受孕到接受正式產前檢查前尚有1個多月的時間,這是寶寶各個器官成型的時期,也是生命最為脆弱的時期,各種外來因素很容易影響到寶寶的安全和健康,其間還有一次不可忽略的產前檢查。在這關鍵時期,準媽媽該注意一些什么呢?
一、預防感染
生育一個健康、沒有先天畸形的寶寶是孕育的頭等大事,由于遺傳是其決定因素,準媽媽根本無法掌控,因此,在自我保健中避免外界不良因素影響就是重點,而其中重中之重就是要預防各種感染。孕婦發生流行性感冒、風疹、單純性皰疹、水痘、腮腺炎等感染,可能會和正常人一樣,很快就痊愈,但腹中的寶寶則很可能就因為一次發熱而死亡、流產或遺留下先天缺陷。
所以,孕婦應減少或盡量避免出入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以減少交叉感染;同時要注意居室光照消毒、空氣流通,保持室內適宜的溫濕度;加強營養,多飲開水,增強機體抵抗力。寵物體內有很多病毒、寄生蟲等,平時給寵物所注射的各種“預防針”只是針對常見的一些致病微生物,應提倡孕婦遠離寵物。
二、飲食營養別過度
在妊娠的第二個月,很多準媽媽都處于惡心、晨起嘔吐、厭油膩等早孕反應中,盡管都知道應該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維生素、鈣、磷、鐵等營養素的食物,但常常因胃口不好而進食不足,并由此擔心對胎兒產生的不良影響。其實,早孕期間胎兒很小,對能量和營養素的要求不高,除非嘔吐得過于嚴重、持續不能進食、進水者需要求助于醫生外,對大多數孕婦來說,飲食和營養方面不必太在意,放松心情,順其自然即可。
由于飲食紊亂和腹中逐漸增大的寶寶對腸道的壓迫,有些準媽媽會發生便秘,故飲食以清淡為宜,少量多餐,避免空腹,也可以吃香蕉來部分緩解便秘。此外,還要注意盡量不吃或少吃辛辣、高鹽、高脂食品,并盡可能使自己的作息和以往一樣,保持規律。
三、工作有選擇
如果準媽媽一直是職業女性,妊娠早期完全可以勝任日常的勞動和工作量。雖然普通工作量不對寶寶構成威脅,但職業傷害對寶寶來說卻可能是致命的。故在工作上還有二點要引起重視:一要避免重體力勞動,二要避免職業傷害。
重體力勞動的孕婦確實容易發生流產,需要減少工作量,應該申請調離至相對輕松的工作崗位。而從事洗染、服裝、印染、油漆、石油化工、塑料以及醫療衛生行業等職業的準媽媽很可能接觸到各種對胎兒有毒的物質,雖然短期、少量接觸并不一定就會引起胎兒畸形,但避免毒物對胎兒總是有益的。
四、正確對待輻射
很多孕婦都極度擔心來自電冰箱、洗衣機、電水壺、吸塵器、手機等家用電器以及電腦終端、超聲和電力線的輻射影響寶寶生長,早早地穿上“防輻射裝”,并避免接觸家電和辦公設備,更有甚者竟干脆拒絕做超聲檢查而耽誤早孕的確診。
其實大多數的調查研究都認為,在正常條件下使用時,這些輻射對人類沒有明顯影響,但我們為什么又會讀到“有影響”的報道呢?這是因為,很多毒性研究都是在動物體內進行的,而且在這些實驗中所采用的輻射量是我們生活中可以接觸輻射量的數百至數千倍,實驗中的輻射方法也和我們所接觸到的不完全相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不太可能接觸到同樣的輻射。
五、注意早孕篩查
當今的篩查和診斷技術已經可以在妊娠早期發現一些明顯的胎兒畸形和染色體異常而不必等到中孕胎兒已發育長大的時候,此外,該檢查還能為月經不準確、預產期無法估計的媽媽提供準確的胎齡信息。檢查內容包括:胎兒頸項皮層厚度(NT)和早孕唐氏生化篩查。由于檢查時間是妊娠11-14周,很容易被新媽媽們忽略,而此時檢查所提供的信息常常是“過時不候”。
六、鍛煉身體需恰當
有研究表明,如果懷孕前堅持進行體育健身的準媽媽,懷孕后并沒有必要停止鍛煉,只要不增加運動量就不會引起流產;過度休息則會導致全身血流減慢,不利于體內毒素排泄,反而對胎兒有害。當然,如果妊娠前從不鍛煉的媽媽,懷孕后也沒有必要突然參加健身運動,激增的活動量也會引起身體不適應,對胎兒不利。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