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貧血的病因有哪些
生理因素(30%):
可能與早產兒紅細胞壽命較足月兒更短;生長迅速,血漿容量擴張,導致血液稀釋;紅細胞生成素水平低下,可能是其基因表達調節障礙,亦可能是靶細胞對其敏感性低下所致。
病理因素(20%):
除上述生理原因外,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①營養因素;②疾病因素;③醫源性失血,如早產兒體重為1.5kg,總血容量約為150ml,抽血量如累積達7.5~15ml,失血量達5%~10%總血容量,1kg嬰兒抽血1ml相當成人抽血70ml。
發病機制
1.生理性因素
(1)紅細胞生成素:腎外部位產生的紅細胞生成素對貧血繼發的低氧環境不敏感,出生時紅細胞生成素產生的部位由腎外(多數在肝臟)轉移到腎臟,在早產兒,這種轉移延遲,導致血紅蛋白進一步下降。
紅細胞生成素水平低下,可能是其基因表達調節障礙,亦可能是靶細胞對其敏感性低下所致。
(2)生長迅速:血漿容量擴張,導致血液稀釋。
(3)紅細胞數量少:早產兒出生時每公斤體重平均紅細胞數較足月兒低。
(4)氧耗量少:早產兒氧耗量較足月兒少,他們對氧的低需求允許在貧血中表現出的低攜氧能力。
(5)紅細胞壽命短:早產兒出生時體內貯存維生素E量少,并持續至生后2~3個月,維生素E缺乏時,紅細胞膜的脂類過氧化物損傷胞膜而使紅細胞壽命縮短。
2.病理性因素
(1)營養因素:出生前營養物質儲備不足,出生后由于吸吮和消化能力差致攝入營養不足。
①鐵:對妊娠各期研究發現,胎兒儲鐵率大約和其體重增加呈正比例,所以整個妊娠期胎兒維持恒定鐵含量75mg/kg,并以3種形式存在,即血紅蛋白鐵,組織鐵及儲存鐵,在無貧血嬰兒,總鐵量75%以血紅蛋白鐵形式儲存,1g血紅蛋白含3.4mg元素鐵,出生時紅細胞量低的嬰兒,其鐵儲存量亦低且決定生后血液學狀態,體重<1400g的早產兒,骨髓可染鐵的研究發現出生時可染鐵少,到第8周骨髓內已不能見到含鐵血黃素;而足月兒骨髓鐵儲存到20~24周方耗盡,因此早產兒較足月兒缺鐵出現早。
②銅:胎兒肝內銅的儲存量在妊娠最后12周增加,因此早產兒常有銅缺乏,血漿中90%以上的銅在正常情況下是與銅藍蛋白結合,可促進鐵的吸收及儲存鐵的釋放,銅缺乏亦可產生低色素性小細胞貧血,且有中性粒細胞減少。
③維生素E:是一種抗過氧化劑,對維持紅細胞膜的完整性很重要,嬰兒出生時血清值為7.2~16.8μmol/L,是母親維生素E值的1/3~1/2,嬰兒愈小其缺乏程度愈大,出生體重3500g小兒體內維生素E儲存量為20mg,而出生體重1000g者,儲存量僅3mg。
④葉酸:新生兒血清葉酸水平高于成人2~3倍,由于生長迅速,代謝活力高,需要量為成人的4~10倍,生后3~4周內常降至缺乏范圍,低體重兒下降更快,因其肝儲存量僅159mg,而足月兒為224μg,早產兒<1500g者,血清葉酸降低導致“葉酸缺乏”的發生率為10%~30%,在生后3個月內見到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2)疾病因素:疾病致攝入不足,消耗增加。
(3)醫源性失血:醫源性失血對低體重兒來講,其量相對多,這些均說明早產兒易早期發生缺鐵,如早產兒體重為1500g,總血容量約為150ml,抽血量如累積達7.5~15ml,失血量達5%~10%,1000g嬰兒抽血1ml相當成人抽血70ml。
可能與早產兒紅細胞壽命較足月兒更短;生長迅速,血漿容量擴張,導致血液稀釋;紅細胞生成素水平低下,可能是其基因表達調節障礙,亦可能是靶細胞對其敏感性低下所致。
病理因素(20%):
除上述生理原因外,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①營養因素;②疾病因素;③醫源性失血,如早產兒體重為1.5kg,總血容量約為150ml,抽血量如累積達7.5~15ml,失血量達5%~10%總血容量,1kg嬰兒抽血1ml相當成人抽血70ml。
發病機制
1.生理性因素
(1)紅細胞生成素:腎外部位產生的紅細胞生成素對貧血繼發的低氧環境不敏感,出生時紅細胞生成素產生的部位由腎外(多數在肝臟)轉移到腎臟,在早產兒,這種轉移延遲,導致血紅蛋白進一步下降。
紅細胞生成素水平低下,可能是其基因表達調節障礙,亦可能是靶細胞對其敏感性低下所致。
(2)生長迅速:血漿容量擴張,導致血液稀釋。
(3)紅細胞數量少:早產兒出生時每公斤體重平均紅細胞數較足月兒低。
(4)氧耗量少:早產兒氧耗量較足月兒少,他們對氧的低需求允許在貧血中表現出的低攜氧能力。
(5)紅細胞壽命短:早產兒出生時體內貯存維生素E量少,并持續至生后2~3個月,維生素E缺乏時,紅細胞膜的脂類過氧化物損傷胞膜而使紅細胞壽命縮短。
2.病理性因素
(1)營養因素:出生前營養物質儲備不足,出生后由于吸吮和消化能力差致攝入營養不足。
①鐵:對妊娠各期研究發現,胎兒儲鐵率大約和其體重增加呈正比例,所以整個妊娠期胎兒維持恒定鐵含量75mg/kg,并以3種形式存在,即血紅蛋白鐵,組織鐵及儲存鐵,在無貧血嬰兒,總鐵量75%以血紅蛋白鐵形式儲存,1g血紅蛋白含3.4mg元素鐵,出生時紅細胞量低的嬰兒,其鐵儲存量亦低且決定生后血液學狀態,體重<1400g的早產兒,骨髓可染鐵的研究發現出生時可染鐵少,到第8周骨髓內已不能見到含鐵血黃素;而足月兒骨髓鐵儲存到20~24周方耗盡,因此早產兒較足月兒缺鐵出現早。
②銅:胎兒肝內銅的儲存量在妊娠最后12周增加,因此早產兒常有銅缺乏,血漿中90%以上的銅在正常情況下是與銅藍蛋白結合,可促進鐵的吸收及儲存鐵的釋放,銅缺乏亦可產生低色素性小細胞貧血,且有中性粒細胞減少。
③維生素E:是一種抗過氧化劑,對維持紅細胞膜的完整性很重要,嬰兒出生時血清值為7.2~16.8μmol/L,是母親維生素E值的1/3~1/2,嬰兒愈小其缺乏程度愈大,出生體重3500g小兒體內維生素E儲存量為20mg,而出生體重1000g者,儲存量僅3mg。
④葉酸:新生兒血清葉酸水平高于成人2~3倍,由于生長迅速,代謝活力高,需要量為成人的4~10倍,生后3~4周內常降至缺乏范圍,低體重兒下降更快,因其肝儲存量僅159mg,而足月兒為224μg,早產兒<1500g者,血清葉酸降低導致“葉酸缺乏”的發生率為10%~30%,在生后3個月內見到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2)疾病因素:疾病致攝入不足,消耗增加。
(3)醫源性失血:醫源性失血對低體重兒來講,其量相對多,這些均說明早產兒易早期發生缺鐵,如早產兒體重為1500g,總血容量約為150ml,抽血量如累積達7.5~15ml,失血量達5%~10%,1000g嬰兒抽血1ml相當成人抽血70ml。
(責任編輯:李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