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
新生兒溶血性疾病包括同族免疫性溶血、紅細胞先天性的缺陷(紅細胞膜、紅細胞酶和血紅蛋白異常)以及紅細胞免疫(獲得性)所引起的溶血。本節介紹的新生兒溶血病( hemo1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是指母嬰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所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人類有26個血型系統,400多個血型抗原,產生新生兒同族免疫性溶血以ABO血型系統最多,Rh血型系統次之。
病因和發病機理
新生兒同族免疫性溶血是由于母體存在與胎兒血型不相容的血型抗體(1gG)引起。因胎兒紅細胞進入母體循環,當母體缺乏胎兒紅細胞所具有的抗原時,母體就產生相應的血型抗體,此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循環,則引起胎兒紅細胞凝集、破壞。
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多發生于O型血產婦所生的A型或B型血的嬰兒。因為O型血孕婦中的抗A、抗B抗體IgG,可通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血循壞。理論上母A型血,胎兒B型或AB型血,或母B,型血,胎兒A型或AB型血也可發病。但臨床少見。主要是由于A型或B型血的產婦,其抗B、抗A的"天然"抗體主要為IgM,不易通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血循環。
由于A,B抗原因子在自然界廣泛存在,O型血婦女在孕前可能受血型物質的刺激,如寄生蟲、感染、注射疫苗及進食某些含有A,B抗原的植物等,使機體產生抗A、抗B的IgG,妊娠期間這些抗體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而引起溶血。故本病約一半可發生在第一胎。
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在Rh血型系統中有6種抗原(C,c;D,d;E,e)。其中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強。E,e,C,c次之,d目前尚未發現。國內多見于少數民族,因為少數民族婦女中Rh陰性較多。當Rh陰性婦女所懷胎兒為Rh陽性時,其D抗原通過胎盤進入母體血循環,刺激母體產生抗D抗體,此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而發生抗原抗體反應,使胎兒紅細胞發生凝集、破壞,出現溶血。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