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歲半走路不穩需警惕發育性髖關節脫位
有的寶寶在10個月左右就能走路,但是有的寶寶到了2歲還不會走路,這是怎么一回事?
專家指出幼兒通常一歲左右時能學會獨立行走,但有些幼兒到一歲半還不會走路或者步態不穩,一旦孩子出現走路一跛一跛或向兩側搖擺如鴨行等情況,就可能患有發育性髖關節脫位,應立即到醫院檢查。小兒發育性髖關節脫位,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造成殘疾。1歲以內的患兒,通過正確的整復、固定及矯正,有望痊愈;1歲~2歲的患兒因脫位時間長,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有不同程度的攣縮,在復位之前要通過牽引,再用石膏固定數月;超過2歲的孩子往往需要通過手術矯正。
寶寶學步課堂
寶寶學步期的發育情況
第一階段(十至十一個月):此階段是寶寶開始學習行走的第一階段,當父母發現寶寶在放手能穩定站立時,就可以開始嘗試走路了!
第二階段(十二個月):蹲是此階段重要的發展過程,父母應注重寶寶站——蹲——站連貫動作的訓練,如此做可增進寶寶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訓練身體的協調度。
第三階段(十二個月以上):此時寶寶扶著東西能夠行走,接下來必須讓寶寶學習放開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階段需要加強寶寶平衡的訓練。
第四階段(十三個月左右):此時父母除了繼續訓練腿部的肌力,及身體與眼睛的協調度之外,也要著重訓練寶寶對不同地面的適應能力。
第五個階段(十三至十五個月):寶寶已經能行走良好,對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漸增強,父母應該在此時滿足他的好廳心,使其朝正向發展。
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第一階段:父母可利用學步用的推車或是學步車,協助寶寶忘記走路的恐懼感覺學習行走。
第二階段:訓練寶寶學習蹲——站的方式為父母將玩具丟在地上,讓寶寶自己撿起來。
第三階段:父母可以各自站在兩頭,讓寶寶慢慢從爸爸的這一頭走到媽媽的那一頭。
第四階段:讓寶寶練習爬樓梯,如家中沒有樓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讓寶寶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練習。
第五階段: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邊高、一邊低的斜坡,但傾斜度不要太大,讓寶寶從高處走向低處,或由低處走向高處,此時父母須在一旁牽扶,以防止寶寶跌下來。
依以上五個階段走路動作發展的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輔助方式。
(責任編輯:黃嘉露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婦科再造丸能治月經量少嗎?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縣哪家醫院治療外陰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興市治療子宮內膜癌哪家醫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經量特別少,有何藥可治療?
2024-10-27月經延遲一月才來是何原因
2024-10-27潔爾陰洗液如何用于陰道內部沖洗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醫院
2024-10-27安坤贊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