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患病用藥不當禍及后代
懷胎十月,對女性來說是一件艱辛的大事,在這期間,準媽媽孕育胎兒,不僅體力、營養等各方面的生理負擔加重,還要注意盡量避免接觸可能影響胎兒發育,甚至導致胎兒畸形的因素——特別是藥物的影響。然而,妊娠十月,要經歷春夏秋冬的考驗,難免會遇到一些病痛。眾所周知,某些藥物可能引起流產或導致胎兒發育畸形,當疾病找上門來了,要不要吃藥?吃哪些藥?怎樣吃藥?……一大串問題困擾著這些未來媽媽。
用藥不當,禍及后代
歷史上最著名的藥物致畸作用的例子是20世紀60年代初的反應停事件。當時發現藥物反應停對妊娠嘔吐有非常好的治療作用,可有效改善孕婦的妊娠反應。然而,不久之后,產科醫生發現新生兒四肢短小畸形——即所謂“海豹樣兒”的發生率大大增加了。經過調查,這些畸形兒的母親均在妊娠早期使用過反應停,從而證實反應停對胎兒有明顯的致畸作用。另一個例子是在孕期服用過氟哌酸者,其小孩發育明顯受阻,表現為個子矮小。現已查明氟哌酸對嬰幼兒和兒童的骨骺有促進過早骨化的副作用,從而影響其身高。
一般來說,受精后至第18天,即停經33天內,幾乎未見藥物有致畸作用;在受精后3周至3個月,即停經33天至13周左右,為胎兒致畸敏感期,最易發生先天畸形。妊娠3~5周,致畸藥物可致中樞神經系統、心臟、腸、骨骼肌、肌肉等器官或系統畸形;妊娠34~39天,可致無肢胎兒;在43~47天,可致胎兒發育不全及肛門直腸狹窄。妊娠3個月至足月,為胎兒發育的最后階段,此時可致中樞神經系統或生殖系統畸形。在胚胎期具致畸作用的藥物還有酒精、己烯雌酚、放射性碘、氯霉素等。
不同的藥有不同的危害
抗生素類藥 妊娠14周后應用氨基糖甙類可致胎兒永久性耳聾及腎臟毒性;四環素在妊娠35周后應用可致胎兒畸形或先天白內障、壞死性胰腺炎、嬰兒牙釉質發育不全等;長期應用紅霉素可致胎兒發生阻塞性黃疸;氯霉素可致灰嬰綜合征等。
激素類藥 14周內應用己烯雌酚可致胎兒腦積水等畸形;雄激素可致女嬰男性化;孕激素在14周內應用可致女嬰遲發腫瘤;妊娠早期應用口服避孕藥可致先天性心臟病等。
維生素類藥 妊娠14周內大量應用維生素A可致胎兒低體重、畸形、流產、骨骼異常;分娩時應用大量維生素K可致嬰兒出現溶血、高膽紅素血癥、核黃疸;長期過量應用維生素D可致胎兒高鈣血癥、智力低下、無腦兒等。
用藥原則,能不用則不用
首先,孕婦不可隨意用藥,可用可不用的藥物,一律不用;其次,用藥前應從母子雙方權衡利弊,不能因為藥物有不良反應而放棄治療,使病情惡化,殃及母子。在孕期患有結核、貧血、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時,合理治療不僅對胎兒無害,而且能防止胎兒受母體疾病的影響。一般來說,為防止誘發畸胎,在妊娠頭3個月應盡量避免服用藥物,尤其是已確定或懷疑有致畸作用的藥物。如果使用過某些可能致畸的藥物,特別是在孕早期用過此類藥物者,建議終止妊娠為好;在必須用藥時應盡量選用對孕婦及胎兒無害或毒性小的藥物,并采用適當的劑量、用藥途徑及時間,最好能檢測血藥濃度;當孕婦不得已必須使用對胎兒有毒性的藥物時,應密切觀察,必要時使用對抗藥物。
孕期是關乎母子兩代人健康的特殊時期,孕期用藥必須在醫生(最好是產科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避免造成對胎兒的危害。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