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犁 主任醫師
江蘇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泌尿外科
-
結腸息肉的形成可能與遺傳因素、炎癥刺激、飲食不當、年齡增長以及腸道菌群失調等有關。治療方法包括定期復查、內鏡下切除、藥物治療、改善生活方式等。 1.遺傳因素:部分結腸息肉與遺傳基因有關,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此類患者需密切監測,早期干預。 2.炎癥刺激:腸道炎癥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長期刺激腸黏膜,可能引發息肉。治療炎癥疾病有助于預防息肉形成。 3.飲食不當:長期高脂、低纖維飲食,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易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增加息肉發生風險。應調整飲食結構,多吃蔬菜水果。 4.年齡增長:隨著年齡的增長,腸道功能減退,息肉發生率上升。定期進行腸鏡檢查很重要。 5.腸道菌群失調:腸道菌群失衡可能影響腸道黏膜的穩定性,誘發息肉??赏ㄟ^補充益生菌來調節菌群。 總之,對于結腸息肉,要重視預防,定期檢查。一旦發現,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
2024-12-17 20:3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錢潤榮
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人民醫院
二級乙等
外科
-
凡從粘膜表面突出到腸腔的息肉狀病變,在未確定病理性質前均稱為息肉,按病理可分為:腺瘤樣息肉(包括乳頭狀腺瘤)最常見,炎性息肉,腸粘膜受長期炎癥刺激增生的結果,錯構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組織增生,類癌等疾患。癥狀 1.間斷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帶血,多為鮮紅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見;繼發炎癥感染可伴多量粘液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長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脫出肛門,亦有引致腸套疊外翻脫垂者。 2.少數患者可有腹部悶脹不適,隱痛或腹痛癥狀。 3.直腸指診可觸及低位息肉。 4.肛鏡,直乙鏡或纖維結腸鏡可直視見到息肉。 5.鋇灌腸可顯示充盈缺損。治療 1.單個息肉可行切除加病檢同時進行。 2.多發息肉或息肉較大有惡變征可經肛門肛窺腸鏡進行病理活檢以除外惡變。 3.低位或長蒂脫出息肉可用肛窺,直乙鏡,套扎或經肛門直接切除。 4.廣基或多發息肉可經腹、會陰、骶尾部行腸壁腸段部分切除。 5.高位息肉可行纖維結腸鏡高頻電切。 6.息肉有癌變應按腫瘤行根治性切除術。
2013-09-14 15:4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美美 主任醫師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三級甲等
風濕免疫科
-
該疾病屬于良性的病變,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術后以抗炎治療為主,平時要大量飲水,不要吃辛辣刺激性、油膩、生硬的食物,三餐規律化。
2013-09-10 21:3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