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馮佳培
連云港市中醫院
三級甲等
針灸推拿科
-
子宮腺肌癥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子宮內膜基底層損傷、高雌激素血癥、遺傳、炎癥等有關。患者常有痛經、月經過多、子宮增大等癥狀。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病因:子宮內膜基底層損傷,如多次刮宮、分娩等;高雌激素血癥,如內分泌失調;遺傳因素,家族中有相關病史;慢性子宮內膜炎等炎癥刺激;子宮缺乏黏膜下層。 2. 癥狀:進行性加重的痛經,影響生活質量;月經過多,導致貧血;子宮均勻增大或有局限性結節隆起,伴有壓痛。 3. 檢查:婦科檢查可發現子宮增大、質硬;超聲檢查有助于明確診斷;磁共振成像(MRI)可更清晰地顯示病變范圍。 4. 藥物治療:非甾體類抗炎藥,如布洛芬,緩解疼痛;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如亮丙瑞林,抑制卵巢功能;孕激素類藥物,如地屈孕酮,調節激素水平。但藥物使用需遵醫囑。 5. 手術治療:癥狀嚴重、藥物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手術。包括子宮切除術、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等。 子宮腺肌癥雖會給患者帶來不適,但通過合理的治療,癥狀可以得到控制和改善。患者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2024-12-17 11:1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子宮腺肌癥 ,是由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層引起的一種良性病變.病理上見子宮肌層肥厚,肌壁間有呈島狀分布的子宮內膜腺體與間質,伴平滑肌纖維增生.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痛經,經量增多與子宮增大.伴隨子宮肌層的彌漫性增生,過去稱為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但其病因,發病年齡,臨床表現,處理原則均與外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同,多發生在40~50歲經產婦.其原因是內膜基底層直接向肌層擴展,不是由于種植或化生.治療措施:若患者年輕,癥狀不重,可觀察和對癥治療,孕激素,雄激素,棉酚等可減輕癥狀.癥狀嚴重或無須保留生育功能者可作子宮切除,盡量保留卵巢.如合并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者,也盡可能切除病灶而保留卵巢功能,使患者走向自然絕經.要求生育者,可用激素治療6~12個月,停藥扣希望能在短期內受孕.如系在手術探查時發現,應考慮切除腺肌瘤而保留子宮.還考慮選擇用中藥來保守治療一個療程45看看.因為中醫中藥對于保守治療是有一定的療效的.它可以的確達到控制或緩解癥狀效果.預防措施:子宮腺肌癥的預防方法尚缺乏有效措施.病理不明,但及時發現和治療生殖道狹窄或梗阻性疾病,少生育,少做人工流產或刮宮術,有可能減少其發病機會.以上這些就是關于子宮腺肌癥的預防.
2013-07-23 17:0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顧佐寧 主任醫師
江蘇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腎內科
-
醫生解析:子宮腺肌癥是憂郁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層所引起的一種病變,是良性的。一般可以通過切除病灶來保留子宮的正常部分就可以了。
2013-07-22 17:1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