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歲女性子宮后位相關數據正常與否及注意事項
<p>子宮后位,長徑48mm,厚徑42mm,寬 <br />子宮后位,長徑48mm,厚徑42mm,寬徑41mm,內膜顯示厚度10mm,宮頸長34mm,這樣正常嗎?需要注意些什么呢?<br /><br />病友年齡:24 病友性別:女 </p>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錢國燦 副主任醫師
新昌縣人民醫院
三級乙等
骨科
-
對于 24 歲女性,子宮的大小、形態以及內膜厚度等是否正常,需要綜合多種因素判斷,包括子宮的長徑、厚徑、寬徑、內膜厚度和宮頸長度等。 1. 子宮大小:正常子宮的長徑約 7 - 8cm,厚徑約 2 - 3cm,寬徑約 4 - 5cm。該患者長徑 48mm、厚徑 42mm、寬徑 41mm,相對略小,但在一定范圍內仍可能是正常的。 2. 內膜厚度:子宮內膜厚度會隨月經周期變化。一般在增殖期為 3 - 5mm,分泌期可達 10mm。此患者內膜顯示厚度 10mm,若處于分泌期則屬正常。 3. 宮頸長度:正常宮頸長度約 2.5 - 3cm,該患者宮頸長 34mm,稍長,但需結合臨床癥狀判斷。 4. 子宮位置:子宮后位是子宮的一種正常位置形態,但可能會對受孕等方面產生一定影響。 5. 綜合判斷:僅依據這些數據,不能完全確定是否絕對正常,還需結合患者的月經情況、生育需求、有無腹痛等癥狀綜合評估。 總之,對于這位 24 歲女性,建議定期進行婦科檢查,關注身體變化,如有異常及時就醫。
2024-12-19 03:4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指導意見:子宮后位分三度,輕度子宮后位(Ⅰ-Ⅱ度)一般不出現癥狀,無需治療,重度子宮后位常出現癥狀,主要表現為腰酸.重者整個腰部,骶尾部及兩側髂部均感酸脹難忍,個別患者酸脹延伸到下背部和兩側腹股溝.可自己在排空大小便后做1-2次胸膝臥位鍛煉,每次10-15分鐘,可以使鞏固子宮復位,如此法未見效可去醫院行手術復位生活護理:要注意臥位姿勢,要避免長期仰臥位.側臥,仰臥和俯臥多種姿勢應輪換交替.
2014-01-06 10:4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 子宮位置分前中后位,后位子宮是子宮正常位置的一種 但過度的后屈后傾,不容易懷孕 附 子宮的正常位置 一般來講,成年女子子宮的正常位置在站立時半于骨盆的中央,坐骨棘水平之上,前與膀胱后與直腸為鄰,宮體前傾。宮頸與宮體成120-150°的角度,處于前傾前屈的位置。但當維持子宮正常位置的某組韌帶發生松弛、分娩后長期臥床(尤其是仰臥位)、盆腔炎癥、宮體部腫瘤、先天發育不全等原因,子宮可發生變位,其中最常見的為子宮后位。根據子宮后倒的程度不同,子宮 后位分為Ⅰ、Ⅱ、Ⅲ度。 輕度子宮后位(Ⅰ-Ⅱ度)一般不出現癥狀,無需治療,重度子宮后位常出現癥狀,主要表現為腰酸。輕者僅為腰部酸脹不適,重者整個腰部、骶尾部及兩側髂部均感酸脹難忍,個別患者酸脹延伸到下背部和兩側腹股溝。小腹部酸脹和肛門墜脹感往往同時并存,勞累和月經期癥狀往往加重。若得不到及時矯正,還可繼發痛經、月經不調、白帶增多、性感不快、流產、不孕等。子宮后位的患者在受孕三個月后,若后倒子宮仍未自動糾正,則膀胱頸部及尿道的變位和和宮頸上翹,可壓迫后尿道發生急性尿潴留。 大多數子宮后位是可以預防的。關鍵是要讓產婦在產后得到充分休息,使盆腔組織及時復原。在休息期間要特別注意臥位姿勢,要避免長期仰臥位。側臥、仰臥和俯臥多種姿勢應輪換交替。從產后第三天起,可以在床上做一些腹部、四肢和盆底肌運動的保健操,有利于產后的康復。在流產后或因其他原因引起盆腔感染,并形成粘連時會促使子宮后位的形成,故應及早積極治療。嚴格執行產后檢查,對產后子宮恢復不佳的,應及時糾正。 對有癥狀的子宮后位患者,治療關鍵是將子宮復位。常用的子宮復位方法有雙合診復位法、三合診復位法、宮頸鉗牽引復位法、胸膝臥式位復位法、手術復位法等。手法復位后要求患者每日在排空大小便后做1-2次胸膝臥位鍛煉,每次10-15分鐘,這對鞏固子宮復位的效果至關重要。胸膝臥位鍛煉還可預防產后子宮后變位的發生,但必須在產后半個月之后進行。若手法復位不成功,可采用手術復位。手術方法主要是縮短圓韌帶,將子宮變為前傾前屈位。
2014-01-03 10:4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袁天榮 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三級甲等
藥劑科
-
子宮后位,就是子宮的縱軸不變,整個子宮向后方傾倒,容易使子宮頸呈上翹狀態,即子宮后傾,致使子宮頸不易浸泡在精液池中而可能影響受孕。子宮后位臨床上比較常見,子宮后倒與子宮頸交界處形成一個銳角者,則稱為“子宮后傾后曲”,臨床上較少見。子宮后位的形成有先天性與后天性的區別,但大多數的子宮后位都可通過一定的生育指導順利懷孕,只有少數較嚴重的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治療子宮后位。
2013-12-30 11:0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