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與結腸鏡是否相同及降結腸腸壁厚治療
<p>ct顯示降結腸腸壁厚,做了腸鏡為直腸息肉 <br />ct顯示降結腸腸壁厚,做了腸鏡為直腸息肉做了腸鏡是直腸息肉,長期有腸胃炎,過年時突然肚子劇痛!有便血,拉的很稀,屁很多,肚子一直不是很舒服,按上去有點痛痛的!做了腸鏡是直腸息肉,已經去除了,是0.8CM低級病變。腸鏡和結腸鏡是一樣的嗎?為什么腸鏡里面沒有顯示出有降結腸腸壁厚?降結腸腸壁厚怎么治療?什么原因引起? </p>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周宏 主任醫師
溫州市中心醫院
三級甲等
肛腸外科
-
腸鏡和結腸鏡通常是一樣的。降結腸腸壁厚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炎癥、腫瘤、腸壁水腫、腸壁缺血、先天性腸壁結構異常等。治療方法需根據具體病因確定,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炎癥:如結腸炎,可由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或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治療常使用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糖皮質激素等藥物。 2.腫瘤:良性或惡性腫瘤可導致腸壁厚。良性腫瘤一般手術切除,惡性腫瘤可能需手術、化療、放療等綜合治療。 3.腸壁水腫:可能因低蛋白血癥、過敏等引起。治療需糾正低蛋白、抗過敏等。 4.腸壁缺血:血管病變可致腸壁缺血增厚。治療包括改善血液循環,嚴重時可能需手術。 5.先天性腸壁結構異常:一般需評估病情,必要時手術矯正。 降結腸腸壁厚的原因多樣,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完善檢查,明確病因,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同時,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定期復查。
2024-12-18 12:1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邇東 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直腸息肉泛指直腸粘膜表面向腸腔突出的隆起性病變,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絨毛狀腺瘤),兒童型息肉,炎癥息肉及息肉病等.從病理上來看,其內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腫瘤,有的是炎癥增生的后果.治療 1.單個息肉可行切除加病檢同時進行. 2.多發息肉或息肉較大有惡變征可經肛門肛窺腸鏡進行病理活檢以除外惡變. 3.低位或長蒂脫出息肉可用肛窺,直乙鏡,套扎或經肛門直接切除.
2014-01-04 15:1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直腸息肉泛指直腸粘膜表面向腸腔突出的隆起性病變,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絨毛狀腺瘤),兒童型息肉、炎癥息肉及息肉病等。從病理上來看,其內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腫瘤,有的是炎癥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肉眼看來大體相似,因此這一含意籠統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習慣采用。直腸是息肉常見的所在,更由于易于發現和處理,因而受人重視。近年來認為結、直腸癌起自息肉,及早切除息肉能降低癌的發生,因此息肉作為癌前病變,更受到重視。
2013-05-19 18:0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直腸息肉? 直腸息肉,是指直腸黏膜表面突向腸腔內的隆起物。直腸息肉多見于40歲以上,男性稍多。小的息肉無癥狀,常因其他疾病通過結腸鏡檢查發現。有癥狀的息肉一般較大,或為多發性。血便或黏液血便是最多見的癥狀,尤多見于絨毛狀腺瘤及幼年性息肉一。直腸和乙狀結腸的息肉占結、直腸息肉的2/3,其中約90%以上的腺瘤分布在直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