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低血糖需去醫院檢查嗎?如何應對?
<p><br />我常常低血糖,主要是早餐或吃火鍋時沒有吃含糖量高的食物,請問這個需要去醫院檢查嗎?有人說這是糖尿病,我除了吃飯時注意之外還應該吃些什么藥嗎?謝謝大夫<br /></p>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實香 副主任醫師
海南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內科
-
經常低血糖是需要引起重視的,可能與飲食不規律、胰島素分泌異常、藥物影響、肝腎功能障礙、內分泌疾病等有關。 1. 飲食不規律:如果經常不吃早餐或飲食不均衡,可能導致血糖波動,引起低血糖。應保持規律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進餐。 2. 胰島素分泌異常:胰島素分泌過多或胰島素抵抗可能導致血糖降低。需要進行相關檢查,如胰島素釋放試驗。 3. 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如降糖藥使用不當,可能造成低血糖。要嚴格按照醫囑用藥,定期監測血糖。 4. 肝腎功能障礙:肝臟和腎臟在血糖調節中起重要作用,功能異常時可能影響血糖穩定。需檢查肝腎功能,針對病因治療。 5. 內分泌疾病:如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減退等,也可能導致低血糖。要通過相關激素檢查確診。 總之,經常低血糖應及時就醫,明確原因。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規律,隨身攜帶糖果以備低血糖發作時食用。同時,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治療和調整生活方式。
2024-12-17 13:2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正常成人的血糖為4~6毫摩爾/每升,當血糖低于2.8毫摩爾/每升時,可能出現低血糖癥狀,血糖是腦細胞能量的主要來源,短暫的低血糖可導致腦功能不全,嚴重持續的低血糖可引起腦細胞死亡,所以及時的家庭急救可使病者轉危為安。 低血糖的病因較多,有的需要特殊檢查如胰島素瘤,常見的有糖尿病病人用降糖藥過量或勞力后過分控制進食、情緒不穩定的中年女性、小學生不吃早餐中午前饑餓、肝病、胃手術后等等。低血糖的癥狀可以歸納為兩組,交感神經興奮癥狀和腦功能障礙癥狀。前者表現為心慌、心悸、軟弱、饑餓、手足顫抖、出汗等,后者表現為頭昏、視物模糊、反應遲鈍、嗜睡、幻覺、無端吵鬧、行為怪異、昏迷等。 低血糖的家庭急救并不困難,盡快補充糖類如糖水、果汁、吃點心是最有效最簡便的方法,每個家庭都能做到,當患者出現昏迷時要盡快靜脈注射50%葡萄糖。最大的困難在于確準是否是低血糖,最正確的辦法是用快速血糖儀測定。在無儀器的情況下,只要病者饑餓同時有上述癥狀時,可以喝杯濃糖水,有好轉的大多可以診斷,在病情緩解后要到醫院查清低血糖的病因以便有效對應療。 當病人昏迷、喝糖水無效時要打120呼救,現場急救后送醫院診療。
2012-11-25 14:2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飲食應該力求均衡,最少包含50--60%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尿病患者同樣的飲食原則),包括蔬菜,糙米,酪梨,魔芋,種子,核果,谷類,瘦肉,魚,酸乳,生乳酪.
2012-11-19 14:2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病情分析:你好,你的情況是由于血糖低造成的,多數情況下,腦組織依賴血漿葡萄糖作為它的代謝能源.指導意見:建議胰島素治療病人隨時攜帶糖果或葡萄糖片.磺脲藥治療病人,尤其是長效藥和氯磺丙脲,若飲食不足,可在數小時或數天內反復低血糖發作.當口服葡萄糖不足以緩解低血糖時,可靜脈推注葡萄糖或胰高血糖素.
2012-11-18 14:2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葛雪茹 主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內分泌科
-
您好,您的情況可能是,建議查一血糖,查一下原因,以便盡早治療。
2012-11-13 12:0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低血糖癥? 低血糖(hypoglycemia)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一組綜合征。由任何原因引起的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均稱為低血糖癥。正常人血糖基本穩定在3.3~8.9mmol/L(60~160mg/dl)的范圍內。低血糖的標準不易界定。在不同的個人(或甚至是同一個人的不同臨床階段)都不相同。所以,應該以更具有生理意義的Whipple’s三聯征來定義才合理:①具有低血糖相關的癥狀;②當時血糖值較低;③以上癥狀在血糖值同升后會消失。多數低血糖癥發生在糖尿病患者,并與藥物相關。非藥物相關低血糖癥中最常見的是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癥,其次為胰島細胞瘤和其他內分泌疾病所致的低血糖癥,肝源性或惡性腫瘤所致的低血糖癥也不少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