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運動適合我,跑步可否?熱水泡腳到膝蓋下好嗎?
不好意思,我還想問一個問題,我可以作什么運動,跑步可以嗎?不能做按摩那熱水泡腳好不好?(我想買個深點的木盆一直泡到膝蓋下面的)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暉 副主任醫師
包頭男科醫院
其他
眼科
-
適合的運動方式因人而異,需綜合考慮身體狀況、運動目標等。跑步在一定條件下是可行的,而熱水泡腳到膝蓋下也有一定益處,但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水溫、時長等。 1. 運動選擇:不同的運動有不同的效果。例如,散步適合大多數人,能增強心肺功能,且強度較低。游泳對關節壓力小,能鍛煉全身肌肉。瑜伽有助于提高身體柔韌性和平衡力。 2. 跑步注意事項:如果身體沒有基礎疾病,如心臟病、嚴重的關節問題等,適量跑步有益健康。但要注意正確的姿勢,避免損傷。同時,要做好熱身和拉伸。 3. 熱水泡腳:水溫不宜過高,一般 40℃左右為宜,時間 15 - 20 分鐘。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疲勞。但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疾病患者要謹慎,以免燙傷或加重病情。 4. 個體差異:身體肥胖者可選擇游泳等對關節負擔小的運動。老年人適合較為舒緩的運動,如太極拳。 5. 運動頻率:每周進行 3 - 5 次運動較為合適,過度運動可能導致疲勞和損傷。 總之,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和正確的泡腳方式,有助于保持身體健康。但在開始新的運動或養生方式前,最好咨詢醫生的建議。
2024-12-18 00:2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目前這種情況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后遺癥,如果血栓位于髂靜脈,髂靜脈狹窄的話可以考慮行介入治療,放置支架來解決,如果股淺靜脈及腘靜脈遠端血栓,則不再考慮手術,對于深靜脈血栓后遺癥的治療主要是以口服華法林抗凝,下肢穿彈力襪,避免長時間站著及坐著,臥床休息時適當抬高雙下肢,如果出現淤積性潰瘍需要給與消腫治療,并控制局部炎癥,防止感染等,如果無新發血栓可以用下肢血液循環驅動來輔助治療,建議來我院就診,制定治療計劃
2013-11-27 06:4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急性期近年來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治療主要是非手術療法,但偶爾仍需手術治療。 1.非手術療效 ⑴臥床休息和抬高患肢:患急性深靜脈血栓病人,需臥床休息1~2周,使血栓緊粘附于靜脈內膜,減輕局部疼痛,促使炎癥反應消退。在此期間,避免用力排例以防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患肢抬高需高于心臟水平,約離床20~30cm,膝關節處安置于稍屈曲位。如抬高適宜,就不需用彈力繃帶或穿彈力襪。開始起床活動時,需穿彈力襪或用彈力繃帶,適度地壓迫淺靜脈,以增加靜脈加回流量,以及維持最低限度的靜脈壓,阻止下肢水腫發展。彈力襪使用時間:①對小腿深靜脈或淺靜脈血栓性靜脈炎,一般不需用,但如踝部及小腿下部出現水腫,可用數周;②對腘、股靜脈血栓形成,一般使用不超過6周;③對髂股靜脈血栓形成,先使用3個月,以后間斷取除,一般不超過6月,但如水腫出現,則需繼續應用。病人在早期,禁忌久站及久坐。對重型髂股靜脈血栓形成病人,適當限制站立及坐位,并抬高患肢3個月,這樣可促使下肢建立側支靜脈以減輕下肢水腫。 ⑵抗凝血療法:這時深靜脈血栓形成現代最主要的治療方法這一。正確地使用抗凝劑可降低朏栓塞并發率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后遺癥。其作用在于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繼續滋長和其他部位新血栓的形成,并促使血栓靜脈較迅速地再管化。 適應證:①靜脈血栓形成后1月內;②靜脈血栓形成后有肺栓塞可能時;③血栓取除術后。 禁忌證:①出血素質;②流產后;③亞急性心內膜炎;④潰瘍病。 常用抗凝血劑有肝素和香豆素類衍化物。 肝素是一種有效抗凝劑,藥效迅速,靜脈注射10分鐘后,就能有效地控制血液凝結力。其作用時間短,在體內迅速被破壞,大部被酶破壞,小部經腎排泄。靜脈注射3~6小時后,血液凝固時間即能恢復正常。肝素水溶劑有12500μ和5000μ兩種針劑,每100μ相當于1mg。一般劑量近墾素1~1.5mg/dkg/4~6h計算。給藥途徑可經皮下脂肪層、肌肉、或靜脈注射:①深脂肪層注射:一般注射在腹壁深脂肪層,用濃的肝素溶液(100mg/dml),劑量每次按公斤體重1~1.5mg計算。每隔8~12小時注射1次;②肌肉注射:肝素劑量每次50mg,每隔6小時注射1次;③靜脈注射:連續靜脈滴注法和間歇靜脈注射法,可每次注射50mg,每4~6小時1次。 肝素應用時,需測定凝血時間調節肝素劑量。一般用試管法測定,在間隔注射前1小時測定,以調節下次的注射劑量,凝血時間(試管法)正常值為4~12分鐘。在進行肝素療法期間,要求凝血時間維持在15~20分鐘。如凝血時間為20~25分鐘,肝素劑量減半;凝血時間超過25分鐘,暫停注射1次。4~6小時后再次測定,以決定肝素用量。肝素療程一般為4~5天,然后應用口服抗凝藥物,如香豆素類藥物。 肝素一般很少有過敏反應。用量過多,可引起出血,如血尿、創口出血或內臟出血等。一旦發生,可用硫酸魚精蛋白拮抗,劑量按1~1.5mg對抗肝素1mg。它具有完全的拮抗作用,可每隔4小時注射1次直到出血停止。必要時可輸新鮮血。 香豆素類衍化物是一種凝血酶原抑制劑。其作用誘導期長,一般需在用藥后24~48小時才開始起作用。作用消失時間也長,并有藥物累積作用,要停藥后往往要經過4~10天作用才完全消失。香豆素類衍化物均用口服法。凝血酶原值應維持在20~30%(濃度%)。 現國內常用香豆素類衍化物有:雙香豆素(dicoumarin),新抗凝(stntrom)和華法靈鈉(warfarinsodium)。一般以華法靈鈉最常用,第一日每次5mg,每日3次;第二日每次5mg,每日2次;第三日開始每次2.5mg或5mg,每日1次,根據凝血酶原時間調節。 香豆素類衍化物引起出血時,處理為靜脈注射維生素K110~20mg。嚴重出血者,需靜脈注射大劑量維生素K1,每次50mg,每日1~2次,并輸新鮮血。 凡肝腎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傾向者,禁用抗凝血療法。抗凝血療法,一般選用肝素4~5天,停肝素前一天起口服香豆素類衍化物,療程應根據病變部位及有無肺栓塞而定。1975年Hirsh指出,小腿深靜脈血栓形成需4~6周;髂股靜脈血栓形成需3~6月;輕度肺栓塞需4~6周;重度肺栓塞需6個月。 ⑶溶血栓療法: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或并發肺栓塞,在發病1周內的病人可應用纖維蛋白溶解劑包括鏈激酶及尿激酶治療。1984年Zimmermann主張在血栓形成2周內,仍可應用溶栓藥物。 鏈激酶是從溶血性鏈球菌培養液提制,尿激酶則由人尿提制,兩者均是有效的活化劑,能激活血液中纖維量白酶原使之轉變為纖維蛋白酶。此酶可水解纖維蛋白成為小分子多肽,達到溶解血栓的目的。 尿激酶的使用法:①初劑量:一般為5萬μ/次,溶于5%葡萄糖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靜脈滴注,每日2次;②維持劑量:纖維蛋白原正常值為200~400ml/dl,如測定低于200mg/dl,暫停注射1次。同時測定優球蛋白溶解時間,正常值大于120分鐘,如小于70分鐘,也需暫停次。使用時間可長達7~10天;③副作用:尿激酶無致熱反應,副作用遠較鏈激酶為輕,可有出血如創口出血,但很少發生,發熱、惡心、嘔吐、頭痛、倦怠、胸悶及皮疹等。并發嚴重出血時,可用10%6-氨基已酸10~20ml,靜脈注射,必要時可輸注纖維蛋白原。 近年來,已研制成功作用僅限于血栓部位的新溶栓藥物,使溶栓藥物史上又增添新的一頁。①人體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自子宮組織或人體黑色素瘤細胞瘤培養液中提取,能特異地激活血栓表面凝膠狀態的纖溶酶原,但對血液循環中溶解狀態的纖溶酶原無作用,故無全身影響,該藥產量甚微,價貴。1989年Krupski報道臨床應用TPA治療血管阻塞,8例中有7例血栓完全溶解,1例部分溶解,無并發癥。國內實驗研究已完成,尚未攤投入臨床應用。②尿激酶前體(Pro-UK),是尿激酶的活作用,國內外均處于實驗階段。 ⑷其他藥物:中分子量(平均分子量7~8萬)或低分子量(平均分子量2~4萬)右旋糖酐靜脈滴注,是治療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輔助藥物,現已被廣泛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能消除紅細胞凝聚,防止血栓繼續滋長及改善微循環。療程為10~14天。可與肝素或尿激酶同時應用。副作用:偶有過敏反應、胸悶、呼吸困難、腰痛、出血和寒戰等。 2.手術療法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一般不作手術取栓。但對于廣泛性髂股靜脈血栓形成伴動脈血供障礙而肢體趨于壞疽者(股青腫),則常需手術取栓。髂股靜脈血栓取除術的手術時間,一般在發開門見山72小時內,尤以48小時內效果最好。手術時間越早,血栓與靜脈壁粘連、炎癥反應程度越輕、靜脈內膜破壞越輕、繼發血栓形成越少,手術取栓越可徹底,術后療效更佳。在作髂股靜脈切開取栓時,需暫時性阻斷下腔靜脈或髂總靜脈,以防取栓時血栓脫落發生肺栓塞。如采用進腹途徑顯露、鉗夾阻斷下腔靜脈,創傷較大且費時。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先在健側腹股溝部在局麻下作一小切口,顯露股靜脈,插入帶氣囊的腔靜脈阻斷導管,在取栓時鼓張氣囊,暫時性阻斷下腔靜脈回流。然后再作病側用股溝部切口,顯露股靜脈,插入Fogarty導管(一種帶氣囊的導管)向近心端到達髂總靜脈,鼓張氣囊后,將血栓緩慢地拉出。萎癟腔靜脈阻斷地管的氣囊,恢復靜脈血回流。用塑料帶暫時控制股靜脈近端,將Fogarty導管再向遠心端插入腘靜脈,鼓張氣囊后,將遠端血栓緩慢地拉出。同時可在體表反復輔以向心方向的手法擠壓,擠出小腿靜脈及分支內的血栓。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否則可發生繼發血栓。兩側的靜脈壁切口宜用7-0或5-0尼龍線作精細的間斷縫合或連續縫合,要求內膜對合整齊,勿使外膜內翻。術后需應用抗凝血療法。 Andriopulos報告164例髂靜脈血栓切除術,其中87例在發病4天內手術,41例在發病8天內手術,其余更晚。有6例發生肺栓塞,2例死亡。在165例中遠期隨訪者134例,療效最好者是發開門見山1~4天內手術的病人。134例中50%痊愈,295偶有中度腫脹,僅4例存在嚴重血栓形成后綜合征。手術效果較為滿意。1980年Nüllen報道46例急性髂股靜脈血栓形成,對其中13例凝有肺栓塞患者作了及時的血栓切除術。取栓后同時作暫時性動靜脈瘺,3月后關閉瘺口。13例患者術后均未發生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所有病人均保存了靜脈瓣膜功能,無深靜脈血栓形成后綜合征癥狀。掌握好手術適應證,髂股靜脈血栓切除術仍是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 (二)慢性期下肢深靜脈血全西藏居發病一年之內,一般不作任何靜脈重建應屆生手術。在此期間,大量側支循環可望建立。經藥物治療和其他輔助治療后,許多病例下肢靜脈回流障礙可明顯減輕。 根據病理過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可粗略分成阻塞期和再通期兩個階段,其手術治療方法截然不同。術前均需作下肢深靜脈上行性和下行性造影,以明確病變部位和程度。 1.阻塞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肢體主干靜脈回流受到障礙,血栓遠側的高壓靜脈增加回流。大腿上部和腹下部的淺靜脈吻合支可通至對側軀干,向上可通過腹壁至奇靜脈和胸廓內靜脈系統。在深部,吻合支可通過骨盆靜脈叢抵達對側髂內靜脈。這些靜脈的適應性擴張,促使血栓遠側靜脈血心回流。但許多病例,側支循環建立緩慢不足以代償阻塞靜脈的回流功能,引起下肢腫脹、色素沉著、皮炎及潰瘍。各種手術的目的均是加強側支循環,克服血液回流障礙。手術方式有下述數種: ⑴原位大隱靜脈移植術:本手術僅適用于股腘靜脈血栓形成,方法非常簡單,只需要膝后顯露腘靜脈,將大隱靜脈遠側與膝以下腘靜脈作端側吻合。但必須具備下述條件:大隱靜脈近端以上的股靜脈和髂靜脈通暢;小腿部深靜脈通暢;大隱靜脈無曲張及栓塞且瓣膜功能良好。本手術只需作一個吻合口,使同側大隱靜脈取代了股腘靜脈的血液回流功能。 ⑵大隱靜脈轉流移植術:1958年Palma首倡這種術式,適用于近側髂股靜脈血栓形成,股靜脈中下段及小腿深靜脈無明顯繼發血栓的病例。在患側股靜脈部位作一縱形切開,剖出管腔通暢的股淺靜脈一段備用。繼分離健側大隱靜脈,結扎、切斷各分支,分離至膝以下達足夠長度,在近股靜脈處暫時阻斷大隱靜脈,于遠端切斷大隱靜脈,腔內充盈肝素溶液(肝素20mg加生理鹽水100ml)。大隱靜脈遠端經恥骨上皮下脂層隧道引向患側股淺靜脈。全身肝素化(肝素1mg/kg)后作大隱靜脈與股淺靜脈端側吻合術。為提高吻合口通暢率,可在患肢吻合口遠端加作暫時性動靜脈瘺,并預置兩根縫線于動靜脈瘺處,將縫線引出皮膚外,3~4周待吻合口血管內膜愈合,再結扎此動靜脈瘺。 1979年Dale報道48例大隱靜脈-髂股靜脈轉流移植術,療效良好者28例,好轉9例,失敗11例。 ⑶帶蒂大綱膜移植術:髂股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如健側或患肢的大隱靜脈均不能利用(如已切除或曲張、栓塞等),可采用帶蒂大網膜移植術。 先作上腹正中切口,打開腹腔,仔細分剖大網膜,僅保留胃網膜右動、靜脈,使共蒂寬皮下和大腿深筋膜,向上、下方作皮下隧道,將大網膜自右側盆腔腹膜開口中位出,沿腹股溝皮下隧道一直放至大腿中部。根據大風膜血管行徑,可作裁剪延長,最長可延至膝下,裁剪時需注意勿損害大網膜血供,如部分大網膜變暗黑色,可將其剪去。不作裁剪延長,大網膜的存活率較高,但移植位置不夠理想,常僅達大腿中上段。大網膜是否裁剪延長,各有利弊,可按具體情況確定。大網膜鋪平后,將大網膜與腹膜作固定縫合,以防發生醫源性股疝。 由于大網膜布滿淋巴和毛細血管網,移植后,對減輕肢體腫脹有一定效果。經上海中山醫院臨床觀察,大多數病例術后肢體腫脹有不同程度減輕,但小腿腫脹難以完全恢復正常。一般仍較健側周長大約2~3cm。估計這與大網膜移植長度不夠以及下肢長期血液郁滯致肌細胞腫脹變性等因素有關。 2.再通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時,靜脈壁和瓣膜同時存在炎性反應,血栓阻塞管腔并粘附于瓣膜。在血栓機化和再管化過程中,靜脈瓣膜再前受到損傷,因疤痕而增厚,造成一個管腔通暢但瓣膜關閉不全的深靜脈系統。因瓣膜關閉不全仍可引起下肢腫脹、淺靜脈曲張、色素沉著、皮炎和潰瘍。下肢下行性靜脈造影,可見造影劑明顯逆流,嚴重者可自腹股溝部一直逆流至膝下乃至踝部。 過去曾采用股淺靜脈結扎或小腿穿通支靜脈結扎治療本病。近期有一定療效,但遠期療效不甚滿意。 近年我們采用帶瓣膜肱靜脈段-股靜脈移植術。治療再能期深靜脈血栓形成后遺癥,取得較好療效。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先在股部做一縱形切口,游離股總、股淺和深靜脈,常可發現股靜脈壁增厚變硬,與周圍組織有粘連,瓣膜已破壞殆盡。然后暴露上臂的肱靜脈,將長2~3cm帶1~2對靜脈瓣膜的肱靜脈,經測試顯示機能良好后,切下備用。將帶瓣膜肱靜脈與股淺靜脈作端吻合。一般將移植瓣膜置于股深靜脈開口這下,以確保股深靜脈血液向心回流而逆流入股淺靜脈。術后抬高患肢鼓勵作小腿肌和足背屈的被動和主動運動。 1985年Taheri報道5年中作了66例靜脈瓣膜移植術,隨訪到48例,75%的病人下肢腫脹減輕或消退,18例術前有潰瘍,17例術后潰瘍愈合。5例并合血腫,4例發生于腹股溝部,1例發生于上臂。31例做了術后靜脈造影,28例瓣膜關閉功能良好,1例股靜脈血栓形成,另2例瓣膜關閉不全。
2013-11-25 06:4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深靜脈血栓?急性期近年來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治療主要是非手術療法,但偶爾仍需手術治療。 1.非手術療效 ⑴臥床休息和抬高患肢:患急性深靜脈血栓病人,需臥床休息1~2周,使血栓緊粘附于靜脈內膜,減輕局部疼痛,促使炎癥反應消退。
2013-11-19 06:4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如果有深靜脈血栓需要動脈造影檢查確定部位。可以保守治療溶栓治療。如果不能成功的情況下需要手術治療或者按支架。平時注意不能吃高脂肪飲食 。需要流質易消化飲食和多喝白開水。也可以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緩解癥狀。
2013-11-15 06:5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