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神經痙攣是一種神經系統異常表現,癥狀多樣,治療方法也因病情而異。包括病因、癥狀特點、診斷方式、常用治療手段、日常注意事項等。面對身體不適,切勿拖延,應立即就醫并遵循醫囑,安全有效地恢復健康。
2018-12-31 21:14
1.病因:可能由血管壓迫神經、神經脫髓鞘病變、遺傳因素等引起。
2.癥狀特點:如面肌痙攣表現為一側面部肌肉陣發性不自主抽搐;眼部肌肉痙攣會出現頻繁眨眼等。
3.診斷方式:通過體格檢查、神經電生理檢查、影像學檢查等來明確診斷。
4.常用治療手段:輕癥可采用藥物治療,如卡馬西平、苯妥英鈉、加巴噴丁等;藥物效果不佳或病情嚴重時,可行微血管減壓術等手術治療。
5.日常注意事項:避免勞累、緊張,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和心態。
總之,神經痙攣需要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和病情,采取合適的治療方法,并注意日常護理,以促進康復。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很高興為您解答,根據你的病情可能是癲癇,但要經過神經科醫生診斷。建議查明病因,作有針對性的治療。
2016-03-22 04:4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病案8:中醫治療特發性瞼痙攣兩例(影響正常社交的眼病-眼瞼痙攣)特發性瞼痙攣多在45~60歲發病,其初表現為瞬目過多,逐漸加重,發展為無法控制的眼瞼痙攣,開始單側受病,最終發展為雙側,對視力影響很大,隨著病情發展,12%的患者發展為功能性盲,對日常生活受到限制,常見癥狀為上午輕、下午重,在談話或其他社交活動中或情緒波動時出現無法控制的痙攣,使患者脫離正常的社會交往.病案1患者楊某,女,53歲,河北石家莊人,自述眼睫無力,眼球后抽動感,頭痛,眼珠痛.癥見:雙眼眼瞼特發性瞼痙攣,持續一年多,應用抗焦慮和抗精神病藥物無效,曾在幾家權威醫院診斷為特發性眼瞼痙攣,采用西醫手術(眼輪匝肌剝除)和注射進口藥物無明顯好轉,到我處轉中醫治療.檢查眼底可見視網膜有許多散在黑色斑塊,Amsler表檢測變形(右眼視物彎曲變形重,左眼視物彎曲變形稍輕)舌質淡,苔灰白膩,遠視力(左0.2、右0.2)標準近視力(左0.4、右0.5)采用純中藥系列方劑半月后,遠視力(左0.5、右0.5)近視力(左0.7、右0.6)繼續用藥一月后,眼底黑色斑塊消失,Amsler表檢測正常,眼瞼痙攣痊愈,繼續用藥一個月鞏固治療,兩年后隨訪未復發.病案2患者邢某(病案一楊某的母親,楊某病愈后,帶母親前來就診),74歲,自述雙眼眼瞼痙攣已9年多,遠視力(右眼光感、左眼0.12),雙眼眼球后有抽動感(屬視神經血管痙攣),眼底黃斑區有一月牙狀白色斑塊,舌質紅,無苔,口干舌燥,屬肝腎陰虛,黑睛上有許多小黑點,說明心血管有問題(屬心血管循環障礙),服用純中藥系列方劑半月后,遠視力(右0.25、左0.3),Amsler表檢查右眼彎曲變形,左眼彎曲變形,續服治療黃斑變性系列方劑半月后,視力(右0.6、左0.8),視物變形痊愈,眼瞼痙攣痊愈,臨床癥狀消失.經驗體會:本病例患有視神經血管痙攣、特發性眼瞼痙攣、心血管循環障礙、老年黃斑變性(干性)綜合癥,西醫治療無確切治療辦法,采用純中藥治療共用藥一個月,其各種臨床癥狀消失,痊愈.充分體現中醫藥整體論治的優勢,既治眼睛又治療全身病,療效高,費用低,中醫藥顯其效,值得推廣.特發性瞼痙攣也有伴有口回縮,面部怪象張口和頸后痙攣,稱為眼瞼痙攣--口下頜張力障礙綜合癥和特發性口顏面張力障礙,面部肌纖維顫搐癥狀為視物出現復視.小于10歲患者病因為腦橋神經膠質瘤,大于15歲患者為脫髓鞘疾病.另外,腦干結核瘤也可導致面部肌纖維顫搐,患者感覺為神經抽搐,通過以上病例說明中醫藥在神經眼科學中的作用和優勢值得推廣和發展.
2016-03-21 13:3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抽搐? 抽搐(tic)是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的不自主的肌痙攣收縮,且帶有關節運動。多為全身性對稱性,伴有隨意運動的喪失。臨床表現多為四肢和軀干骨骼肌強直性收縮或陣攣性收縮,每次發作持續數分鐘,多伴有意識喪失,常反復發作,輕者為局限性抽搐。為軀體或顏面某一局部連續性抽動。抽搐來之較急,大多到急診室就診,可見于多種疾病,且多為嚴重階段,平時需要我們熟記能引起抽搐的各個系統疾病及其他們的抽搐特點、伴隨癥狀,全面有序的進行各個系統檢查,盡早做出病因診斷。異常的肌肉收縮來自肌肉、周圍部位或非神經系統任何水平的障礙,單純來自肌肉的收縮一般指發生于局部肌束的顫動而無關節的運動,如肌束顫動、肌肉顫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