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盧傳堅 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皮膚科
-
酒渣鼻是慢性炎癥性皮膚病,病因復雜,癥狀多樣,包括遺傳、屏障受損、神經血管紊亂、免疫炎癥及多種誘發因素。若感身體不適,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遵循醫生指導進行治療,切勿隨意服藥。
2018-08-25 20:34
1.遺傳因素:部分人因遺傳易患酒渣鼻。
2.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如過度清潔會破壞屏障。
3.神經血管功能紊亂:導致血管擴張和炎癥。
4.免疫性炎癥反應:自身免疫異常引發。
5.誘發因素:溫度變化、情緒緊張失眠、錯誤護膚、飲酒喝咖啡等。
總之,了解酒渣鼻的病因和癥狀有助于更好地預防和治療。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國內一組433例慢性腹瀉病因分析中,腸道感染性疾病占36.7%,腸道腫瘤29.6%,原因未明20.6%,小腸吸收不良6.4%,非感染性炎癥3.3%,其他少見。 1.腸道感染性疾病; 2.腫瘤; 3.小腸吸收不良; 4.非感染性炎癥; 5.功能性腹瀉; 6.藥源性腹瀉。[編輯本段]發病機制 胃腸道的功能可概括為分泌、消化、吸收和運動,其中任何一種功能發生障礙都可引起腹瀉,但這幾種功能是互有聯系的,因此腹瀉的原因雖然可以是一種功能障礙為主,但很少是單一的功能障礙,往往相互影響。 根據病理生理學分為四類: 1.腸腔內滲透壓增加超過血漿滲透壓所引起的高滲性腹瀉; 2.吸收功能障礙引起的吸收障礙性腹瀉; 3.腸分泌增多引起的分泌性腹瀉; 4.腸功能失調,蠕動亢進引起的運動性腹瀉。[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慢性腹瀉是臨床上常見癥狀。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便稀,甚至帶粘凍、膿血,持續兩個月以上。小腸病變引起腹瀉的特點是腹部不適,多位于臍周,并于餐后或便前加劇,無里急后重,大便量多,色淺,次數可多可少;結腸病變引起腹瀉的特點是腹部不適,位于腹部兩側或下腹,常于便后緩解或減輕,排便次數多且急,糞便量少,常含有血及黏液;直腸病變引起者常伴有里急后重。 1.腹瀉:病變位于直腸或乙狀結腸患者多有便意頻繁和里急后重。 2.腹瀉伴隨癥狀:因病因不同而伴有腹痛、發熱、消瘦、腹部腫塊或消化性潰瘍等。[編輯本段]實驗檢查 1.糞便檢查:出血、膿細胞、原蟲、蟲卵、脂肪滴等。 2.小腸吸收功能測定:顯示腸道吸收不良。 3.X線及內窺鏡檢出病變位置、運動功能狀態、膽石等。 4.超聲。 5.小腸黏膜活組織檢查。[編輯本段]診斷依據 慢性腹瀉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體征、直腸指檢、糞便檢查,如有困難,再進一步作乙狀結腸鏡、X線檢查,仍不能解決時,再考慮作纖維結腸鏡或小腸鏡檢查,必要時作各種功能試驗,如小腸吸收功能試驗(葡萄糖耐糖試驗、右旋木糖實驗、放射性核素標記維生素B12實驗)和胰腺功能實驗。 1.臨床出現腹瀉; 2.糞檢異常; 3.X線及內窺鏡檢出病變位置。[編輯本段]治療原則 1.病因治療:針對不同類型腹瀉采取相應治療 2.對癥治療:盡量避免選擇成癮性藥物;且應在明確病因后應用。止瀉藥:活性炭、氫氧化鋁凝膠、可待因等。 3.解痙止痛藥:阿托品、山莨菪堿。[編輯本段]中醫診治 慢性腹瀉主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若腹瀉嚴重、體質虛弱的非感染性腹瀉,常用止瀉劑對癥治療,以減少腹瀉次數。中醫認為本病與脾虛的關系最為密切,脾虛失運,水谷不化精微,混濁內生,谷反為滯,水反為濕,混雜而下,并走大腸,而為泄瀉。若平時脾胃素弱,復因情志失調,以致肝氣郁結,橫逆乘脾,運化失司,也可形成泄瀉,若久病之后,損傷腎陽,或年老體衰,陽氣不足,脾失溫煦,運化失常,也可導致泄瀉。但肝腎所致的泄瀉,也多在脾虛的基礎上產生的,故云“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
2016-03-21 18:2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考慮是腸易激綜合征的可能,建議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忌酒。
2016-03-21 08:5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建議最好做個腸鏡檢查,可以服用康恩貝腸炎寧,中藥制劑,有效治療急慢性腸胃炎,腹瀉,腹脹,腹痛等癥狀,同時注意合理飲食,忌煙酒,辛辣,生冷,油膩,刺激的食物.可以吃些米粥,面食等容易消化的.祝你早日康復!
2016-03-21 08:3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建議你去做個大便培養檢查看看是否有問題
2016-03-21 06:0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