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1.表聲檢查法一般采用秒表,記錄聽到表聲的距離,并與正常耳比較(受試耳聽距/正常耳聽距). 2.耳語檢查法在長6m的靜室內進行.以耳語強度說出常用詞匯,記錄受試耳可以聽清的距離并與正常耳比較(受試耳聽距/正常耳聽距). 3.音叉檢查法音叉放于距耳道口約lcm處,聽得者為“氣導”;置于顱骨上聽得者為“骨導”.指導意見:4.純音測聽以電子純音聽力計施加倍頻程頻率純音檢測受試耳聽閾.對有聽力損失者應分別以氣導和骨導進行檢測,以利于區別聽力損失的性質.氣導檢測時,對雙耳聽閾差超過40dB者應在健側施加掩蔽,防止“影子聽力曲線”.骨導測試應常規在對側施加掩蔽.聽閾記錄為“dBHL”.對疑有重振現象者,可進行雙耳響度平衡試驗或短增量敏感指數(SISl)試驗. 5.聲阻抗測聽主要用于對中耳功能狀態的檢查.其基本測試項目有:鼓膜平面靜態聲順值測定,鼓室圖和鐙骨肌反射測試.靜態聲順值以聲阻抗等效容積表示.鼓室圖測量以220Hz探測音測試,外耳道壓力在+1.96~一1.96kPa(+200~-200mmH2O)之間連續變化,將各壓力下的聲順值相連得出鼓室圖曲線,分為A,B和C型曲線,其中A型又可分As和Ad兩個亞型.鐙骨肌反射可以協助判斷聽骨鏈活動狀況,還可以用于分析有無中樞病變及協助面神經損傷定位.[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6.電反應測聽利用疊加平均技術記錄聽覺系統聲誘發電位,判斷聽覺系統功能狀態,分析耳科和神經科的某些疾患.目前用于臨床的主要有耳蝸電圖,聽性腦干反應和中潛伏期反應.電反應測聽檢查除對噪聲環境有與純音測聽的同樣要求外,還要求檢查環境的電學屏蔽,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環境電學噪聲對電位記錄的干擾.
2016-03-18 03:3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林納試驗:又稱氣骨導對比試驗,是比較同側氣導和骨導的一種檢查方法.取C256的音叉,振動后置于乳突鼓竇區測其骨導聽力,待聽不到聲音時記錄其時間,立即將音叉移置于外耳道口外側1cm外,測其氣導聽力.若仍能聽到聲音,則表示氣導比骨導時間長(AC>BC),稱林納試驗陽性(RT“+”)(圖2-23).反之骨導比氣導時間長(BC>AC),則稱林納試驗陰性(RT“-”).正常人氣導比骨導時間長1~2倍,為林納試驗陽性.傳導性聾因氣導障礙,則骨導比氣導長,為陰性.感音神經性聾氣導及骨導時間均較正常短,且聽到聲音亦弱故為短陽性.氣導與骨導時間相等者(AC=BC,RT“±”)亦屬傳導性聾.如為一側重度感音神經性聾,氣導和骨導的聲音皆不能聽到,患者的骨導基本消失,但振動的聲波可通過顱骨傳導至對側健耳感音,以致骨導較氣導為長,稱為假陰性.
2016-03-18 03:3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1.表聲檢查法一般采用秒表,記錄聽到表聲的距離,并與正常耳比較(受試耳聽距/正常耳聽距). 2.耳語檢查法在長6m的靜室內進行.以耳語強度說出常用詞匯,記錄受試耳可以聽清的距離并與正常耳比較(受試耳聽距/正常耳聽距). 3.音叉檢查法音叉放于距耳道口約lcm處,聽得者為“氣導”;置于顱骨上聽得者為“骨導”.指導意見:(1)骨導偏向(Weber)試驗音叉置于顱骨正中,令受試者指出響度偏向.如偏向健側或聽力損失較輕一側,則患耳或聽力損失較重側為感音神經性聾;反之則為傳導性聾;如在正中,則或雙耳聽力正常,或為雙耳氣,骨導聽力相應減退的綜合結果. (2)氣,骨導差比較(Rinne)試驗比較音叉氣導聽到時間與骨導聽到時間的長短.氣導時間長于骨導者記為陽性(+),反之記為陰性(一),二者相等者記為陰陽性(土).若雖氣導時間長于骨導,但二者均短于正常聽力耳,則記為短陽性.陰性或陰陽性者提示聽力損失為傳導性或混合性,而陽性者主要為正常;短陽性者主要見于感音神經性聾. (3)骨導對比(Schwabach)試驗:比較受試耳與聽力正常耳的骨導時間長短.長于正常耳者見于傳導性聾,短于正常者多為感音神經性聾或混合性聾. (4)鐙骨活動(Gelle)試驗:音叉敲響后置于乳突,并以鼓氣耳鏡在外耳道加壓.如加壓時音叉響度有變化,則為陽性,表示鐙骨活動;如響度不變,則為陰性,表示鐙骨活動受限.音叉檢查應記明所用音叉的頻率.這種檢查對耳硬化癥的診斷頗有意義. 4.純音測聽以電子純音聽力計施加倍頻程頻率純音檢測受試耳聽閾.對有聽力損失者應分別以氣導和骨導進行檢測,以利于區別聽力損失的性質.氣導檢測時,對雙耳聽閾差超過40dB者應在健側施加掩蔽,防止“影子聽力曲線”.骨導測試應常規在對側施加掩蔽.聽閾記錄為“dBHL”.對疑有重振現象者,可進行雙耳響度平衡試驗或短增量敏感指數(SISl)試驗. 5.聲阻抗測聽主要用于對中耳功能狀態的檢查.其基本測試項目有:鼓膜平面靜態聲順值測定,鼓室圖和鐙骨肌反射測試.靜態聲順值以聲阻抗等效容積表示.鼓室圖測量以220Hz探測音測試,外耳道壓力在+1.96~一1.96kPa(+200~-200mmH2O)之間連續變化,將各壓力下的聲順值相連得出鼓室圖曲線,分為A,B和C型曲線,其中A型又可分As和Ad兩個亞型.鐙骨肌反射可以協助判斷聽骨鏈活動狀況,還可以用于分析有無中樞病變及協助面神經損傷定位.[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6.電反應測聽利用疊加平均技術記錄聽覺系統聲誘發電位,判斷聽覺系統功能狀態,分析耳科和神經科的某些疾患.目前用于臨床的主要有耳蝸電圖,聽性腦干反應和中潛伏期反應.電反應測聽檢查除對噪聲環境有與純音測聽的同樣要求外,還要求檢查環境的電學屏蔽,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環境電學噪聲對電位記錄的干擾. (1)耳蝸電圖:可以利用蝸神經動作電位(AP)反應閾接近聽閾的特點客觀估價難以合作者的聽閾;與其他聽力學檢查手段結合鑒別耳聾病變部位(傳導性,耳蝸或蝸后). (2)聽性腦干反應(ABR):屬短潛伏期電位,一般用短聲進行測試.可以與其他聽力學檢查結合用于鑒別聽力損失性質;最常用于檢查有無耳蝸后病變:如各波潛伏期延長,波間期延長,雙耳間潛伏期或波間期相差明顯,以及波形分化變差都提示耳蝸后病變存在的可能性.ABR主要鑒別診斷: ①傳音性耳聾:V波反應閾提高但閾值潛伏期在正常范圍.聲波潛伏期-強度函數曲線向右移位. ②梅尼埃病:有重振的耳聾表現為V波閾值提高,但在閾上20dB以內的聲刺激時,伏期就縮短,并達正常值; ③聽神經瘤:I—V波間隔延長或V波消失,但若患者I波不能明確肯定時,則假陽性率很高,此時應結合耳蝸電圖綜合分析,則可提高診斷準確率.兩耳I—V間隔差大于0.4ms,或一側I—V間隔大于4.6ms(應考慮年齡及性別因素),則提示有蝸后病變; ④診斷腦干病變:多發性硬化,腦干血管病變和腦干腫瘤等同樣可引起誘發電位的振幅減小,潛伏期延長或波形消失,應結合病史及有關檢查進行鑒別.功能性聾和偽聾:可客觀評估聽閾,但需注意短潛伏期電位和短聲檢查容易低估低頻域殘余聽力.
2016-03-17 12:0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韋伯試驗:又稱骨導偏向試驗,系比較兩耳骨導聽力的強弱.取C256或C512振動的音叉柄底置于前額或頭頂正中,讓患者比較哪一側耳聽到的聲音較響,若兩耳聽力正常或兩耳聽力損害性質,程度相同,則感聲音在正中,是為骨導無偏向;由于氣導有抵消骨導作用,當傳導性聾時患耳氣導有障礙,不能抵消骨導,以至患耳骨導要比健耳強,而出現聲音偏向患耳;感音神經性聾時則因患耳感音器官有病變,故健耳聽到的聲音較強,而出現聲音偏向健耳(圖2-24).記錄時除文字說明外,可用“”表示偏向側,用“=“表示無偏向.
2016-03-17 06:0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