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狀結腸絨毛狀腺瘤,直腸管狀腺瘤
有一年多時間,腹部隱隱作痛,大便不順,在縣級醫院檢查就診,結果是乙狀結腸絨毛狀腺瘤,直腸管狀腺瘤,電子內窺鏡檢查,進鏡15厘米可見乙狀結腸處大小約2.0*2.0厘米帶蒂粘膜隆起,直腸近肛門處粘膜隆起,診斷:乙狀結腸息肉,直腸粘膜隆起待病理,這是第一次檢查,請問如何治療最好,有沒有必要動手術?急需您的幫助,謝謝!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老年男性,腹部不適伴大便異常,電子腸鏡檢查示:乙狀結腸息肉,考慮到息肉性質屬絨毛狀腺瘤,惡變程度高,達到40%,而且息肉2.0*2.0,應盡快做病理組織學檢查,同時限期手術。患者是否有家族性大腸息肉病,如果有,則惡變的幾率比常人大很多,建議,盡快明確有否惡變,再采取手術方式,當然要看病人有沒有心肺疾病,是否耐受手術。有條件的話,可以到高一級的醫院做更全面的檢查,以便明確診斷,迅速解除病痛。
2016-03-17 12:1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結腸腺瘤是大腸的良性上皮腫瘤。根據組織學結構分成三種類型即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及混合型腺瘤。(1)管狀腺瘤:是圓形或橢圓形的息肉,表面光滑或有分葉,大小不一,但大部分直徑在1厘米以下。80%有蒂。組織學表現為多數管狀腺腺體,未成熟細胞分布于腺體的所有水平。可有不同程度的間葉樣變,有時亦有少量乳頭增生。其癌變率在1%~5%左右。(2)絨毛狀腺瘤:較管狀腺瘤少見,絕大多數為單發。一般體積都較大,直徑大多在1厘米以上,大部分為廣基,約10~20%可以有蒂。表面呈暗紅色,粗糙或呈絨毛狀突起或小結節狀,質軟易碎,觸之能活動,如觸及硬結或固定,則表示有癌變可能。分布以直腸最多,其次為乙狀結腸。組織學表現為上皮呈乳頭樣生長,中心為血管結締組織間質,亦伴隨上皮一起增生,分之成乳頭樣生長,上皮細胞多間變明顯。其癌變率較管狀腺瘤大10倍以上。(3)混合型腺瘤:是同時具有上述兩種結構的腺瘤。其癌變率介于管狀腺瘤與絨毛狀腺瘤之間。根據您的詳述,建議手術治療。況且活檢只是取了腫塊表面的組織,所以首選手術治療。醫生詢問:您好,患者有沒有其他不適癥狀?
2016-03-16 18:0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