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多囊腎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的腎臟疾病,或許大家在生活中很少見,但是在網上一搜還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多囊腎疾病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痛苦,我們作為家屬雖然不能替他們承擔一份痛苦,那么在生活上我們要多多注意,哪些是可以吃的?哪些是不可以吃的?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你好,想知道多囊腎嚴重么還是要看你自己的檢查結果的啊,多囊腎嚴重么是你自己的一個情況的啊,多囊腎嚴重么,多囊腎是一種遺傳病,請查看直系親屬里是否有這個病.目前對于這個病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而只能等有癥狀出現了進行對癥治療,建議你平時多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飲食低鹽,咖啡,巧克力,濃茶等應該避免,因為會加重囊腫的生長.要注意保護好腎臟,以減慢腎臟衰竭的進程.多囊腎嚴重么,多囊腎是遺傳性疾病.分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多囊腎和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多囊腎兩類.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多囊腎常見.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其特點為具有家族聚集性,男女均可發病,兩性受累機會相等,連續幾代均可出現患者.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多囊腎又稱成人型多囊腎,是常見的多囊腎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很危險的,最后會發展成為腎衰竭,最后死亡.多囊腎嚴重么主要就是我說的這些的啊,身體是最重要的啊,希望及時治療,祝早日康復
2016-03-13 00:2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多囊腎嚴重么其實是挺嚴重的啊,希望你可以好好重視我說的多囊腎嚴重么的回答的啊,多囊腎嚴重么,因尿血,腹部劇痛,到醫院檢查診斷腎臟結石,并且雙腎呈多囊樣改變,腎臟結石是可以導致以上的癥狀,多囊腎繼續,壓迫正常腎皮質,引起腎功能異常。多囊腎嚴重么,多囊腎基本上通過B超就能夠確診,而且多囊腎并沒有好的辦法治療,如果囊腫過大,通過手術切開囊腫,減輕壓迫,但是很容易復發,所以可以先治療腎臟結石,腎臟囊腫可以定期的觀察,檢查腎功能。多囊腎一定要及時控制,如果控制不及時會出現更加嚴重的病情。多囊腎嚴重么,通常西醫治療多囊腎一般是選擇囊腫5公分之后直接切除,然而卻無法控制周圍囊腫的生長。如此循環下去,后果非常嚴重。所以還是建議中醫治療,有效控制囊腫在一定范圍之內。
2016-03-12 19:0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多囊腎是腎臟的皮質和髓質出現多個囊腫的一種遺傳性腎臟疾病本病目前治療主要是積極控制高血壓等并發癥和防治感染,保護腎功能,延緩尿毒癥到來。出現尿毒癥時可作透析治療和腎移植。隨著年齡的增長,腎臟體積代償性增大,雙腎囊腫隨著不斷增大,血管的粥樣硬化、殘存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腎功能受損程度增加常規西醫進行手術抽囊液,囊腫迅速減小,但是不根治易反復,短時間易復發。建議:中醫采用保守治療增加囊壁通透性,促進囊內液排出,在保護、恢復腎臟功能的同時控制囊腫生長,使腎臟功能恢復,囊腫不再生長,甚至明顯縮小,達到治療的目的。
2016-03-12 11: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中藥治療:目前中醫在治療多囊腎方面采取保守治療(服用中藥),效果甚好。中醫采用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認為多囊腎是外因和內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梯級導流,逐步讓囊腫液體排出,達到使囊腫逐步縮小的目的。雖然目前中醫也不能攻克基因問題,但是保守治療的效果是西醫無法比擬的,并且基本無毒副作用,不易復發。中醫藥治療是辨證論治,所以要根據自己的病情制定適合自己的治療計劃。
2016-03-12 10:1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多囊腎是腎臟的皮質和髓質出現多個囊腫的一種遺傳性腎臟疾病本病目前治療主要是積極控制高血壓等并發癥和防治感染,保護腎功能,延緩尿毒癥到來。出現尿毒癥時可作透析治療和腎移植。隨著年齡的增長,腎臟體積代償性增大,雙腎囊腫隨著不斷增大,血管的粥樣硬化、殘存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腎功能受損程度增加常規西醫進行手術抽囊液,囊腫迅速減小,但是不根治易反復,短時間易復發。
2016-03-12 09:2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多囊腎? 多囊腎又名Potter(Ⅰ)綜合征、囊胞腎、雙側腎發育不全綜合征、多囊病。我國1941年朱憲彝首先報道,本病臨床并不少見。多囊腎有兩種類型,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嬰兒型)多囊腎,發病于嬰兒期,臨床較罕見;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型(成年型)多囊腎,常于青中年時期被發現,也可在任何年齡發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