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神經損傷與再生
周圍神經損傷可以治愈嗎您好!我09年車禍造成三四腰椎錯位,現在是能獨立行走,就是左腳沒有背屈,所以走起路來有點甩,下蹲不能完全,只能半蹲,感覺左腳踝位置特別僵硬,輔助治療也做了不少,請問專家像我這種狀況還能不能康復?冶療的話能幫忙推薦全國哪家權威醫院?聽說現在有一種叫微循環療法可以治療神經損傷,效果如何?我這種情況可以治愈嗎?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對于周圍神經損傷與再生的問題你一定要重視,你提到周圍神經損傷與再生為你解答如下。建議平時注意少食含淀粉高的食物,像土豆、藕等,少食堅果類的食物像花生、瓜子、開心果等,注意加強體育鍛煉。
2016-03-10 11:3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農香亮
隆安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民族醫學特色專科
-
在上臂損傷時,如正中、尺、橈及肌皮神經均有較大缺損,不能作對端吻合,可取用尺神經分別移植修復正中、肌皮和橈神經。 ①單股神經游離移植法用于移植的神經與修復的神經應粗細相仿,如利用皮神經或廢棄指的神經修復指神經,可采用神經外膜縫合法,將移植的神經與需修復神經作外膜吻合。移植神經的長度應稍長于需修復神經缺損的距離,使神經修復后縫合處無張力。 ②電纜式神經游離移植法如用于移植的神經較細,則須將數股合并以修復缺損的神經。先將移植的神經切成多段,縫合神經外膜,形成一較大神經,再與待修復的神經縫合,此法因神經束對合不夠準確,效果不肯定。 ③神經束間游離移植法在手術顯微鏡下操作。操作技術與神經束膜縫合術相同,即先將神經兩斷端的外膜切除1厘米,分離出相應的神經束,切除神經束斷端的瘢痕至正常部分,然后將移植的神經束置于相對應的神經束間作束膜縫合。 (1)環形切除斷端神經外膜1厘米,分離出各神經束,切除神經束端瘢痕 (2)將移植神經與相對應的神經束作束膜縫合 (3)神經束間縫合完畢 ④神經帶蒂移植法較細的神經移植后,一般不致發生壞死。取用粗大的神經作移植時,往往由于神經的游離段缺血,發生神經中心性壞死,導致束間瘢痕化,影響移植效果。帶蒂法移植可避免上述情況發生。如將正中神經及尺神經近段假性神經瘤切除并作對端吻合,再將尺神經近側神經干切斷而盡量保留其血管,6周后將尺神經近端切斷縫合于正中神經遠段。 (1)尺神經和正中神經損傷 (2)切除神經瘤將兩近端吻合,于近側切斷尺神經干,保留營養血管 (3)6周后切斷游離尺神經近側,帶蒂移植與正中神經遠端吻合 ⑤帶血管蒂神經游離移植法多用帶小隱靜脈的腓腸神經作游離移植,將小隱靜脈與受區一知名動脈吻合。以使移植段神經獲得血液供應。 4.肌肉轉移術 在神經傷不能修復時,施行肌肉轉移術重建功能。如橈神經傷不能修復時,可轉移屈肌屬代替伸拇、伸指總及伸腕肌;尺神經不能修復時,可用指淺屈肌轉移代替骨間肌和蚓狀肌;正中神經魚際肌支不能修復時,可用環指淺屈肌、尺側腕伸肌或小指外展肌轉移代替拇對掌肌;肌皮神經不能修復時,可用背闊肌的一部分或胸大肌轉移代替肱二頭肌等等。 5.術后處理 用石膏固定關節后屈曲位,使吻合的神經不受任何張力。一般術后4-6周去除石膏,逐漸伸直關節,練習關節活動,按摩有關肌肉,促進功能恢復。但伸直關節不能操之過急,以免將吻合處拉斷。還應注意保護患肢,防止外傷、燙傷和凍傷。 (1)屈曲膝關節吻合坐骨神經; (2)術后用石膏固定膝關節屈曲和髖關節伸直位。
2016-03-10 02:4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對于周圍神經損傷與再生的問題你一定要重視,你提到周圍神經損傷與再生為你解答如下。您好,一般來說,含糖高的食物不能吃,要根據患者的公斤體重,活動量,來計算一天的總需要量,在分三次補給,同時按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的比例來分配。
2016-03-09 21:3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一般處理原則:①用修復的方法治療神經斷裂。②用減壓的方法解除骨折端壓迫。③用松解的方法解除瘢痕粘連絞窄。④用鍛煉的方法恢復肢體功能。 一、非手術療法 對周圍神經損傷,不論手術與否,均應采取下述措施,保持肢體循環、關節動度和肌肉張力,預防畸形和外傷。癱瘓的肢體易受外傷、凍傷、燙傷和壓傷,應注意保護。非手術療法的目的是為神經和肢體功能恢復創造條件,傷后和術后均可采用。 1.解除骨折端的壓迫骨折引起的神經損傷,多為壓迫性損傷,首先應采用非手術療法,將骨折手法復位外固定,以解除骨折端對神經的壓迫,觀察1~3月后,如神經未恢復再考慮手術探查。 2.防止癱瘓肌肉過度伸展選用適當夾板保持肌肉在松弛位置。如橈神經癱瘓可用懸吊彈簧夾板,足下垂用防下垂支架等。 3.保持關節動度預防因肌肉失去平衡而發生的畸形,如足下垂可引起馬蹄足,尺神經癱瘓引起爪狀指。應進行被動活動,鍛煉關節全部動度,一日多次。 4.理療、按摩及適當電刺激保持肌肉張力,減輕肌萎縮及纖維化。 5.鍛煉尚存在和恢復中的肌肉,改進肢體功能。 二、手術治療 神經損傷后,原則上越早修復越好。銳器傷應爭取一期修復,火器傷早期清創時不作一期修復,待傷口愈合后3~4周行二期修復。銳器傷如早期未修復,亦應爭取二期修復。二期修復時間以傷口愈合后3~4周為宜。但時間不是絕對的因素,晚期修復也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不要輕易放棄對晚期就診患者的治療。 1.神經松解術如神經瘢痕組織包埋應行神經松解術。如骨折端壓迫,應予解除;如為瘢痕組織包埋,應沿神經縱軸切開瘢痕,切除神經周圍瘢痕組織,作完神經外松解后,如發現神經病變部位較粗大,觸之較硬或有硬結,說明神經內也有瘢痕粘連和壓迫,需進一步作神經內松解術。即沿神經切開病變部神經外膜,仔細分離神經束間的瘢痕粘連。術畢將神經放置在健康組織內,加以保護。 2.神經吻合術 (1)顯露神經從神經正常部位游離至斷裂部位,注意勿損傷神經分枝。 (2)切除神經病變部位先切除近側段假性神經瘤,直至切面露出正常的神經束,再切除遠側的瘢痕組織,亦切至正常組織,但又不可切除過多,否則因缺損過大,不易縫合。切除前要做好充分估計,做到胸中有數。如長度不夠,寧可暫時縫合不夠健康的組織,或縫合假性神經瘤,固定關節于屈曲位。4~6周后去除石膏固定,逐漸練習伸直關節,使神經延長,三月后再次手術即可切除不健康的神經組織。 (3)克服神經缺損切除神經病變部位后,可因缺損而致縫合困難。克服辦法是游離神經近遠兩段并屈曲關節,或改變神經位置,如將尺神經由肘后移至肘前,使神經兩個斷端接近。縫合處必須沒有張力。如斷端間缺損較大,對端吻合有張力時,應作神經移植術,在斷肢再植或骨折不連接時,如神經缺損較大,可考慮縮短骨干,以爭取神經對端吻合。 (4)縫合材料和方法縫合材料可用人發或7~8“0”尼龍線。縫合方法有神經外膜縫合法和神經束膜縫合法。前者只縫合神經外膜,如能準確吻合,多可取得良好效果,后者是在顯微鏡下分離出兩斷端的神經束,縫合相對應的神經束的束膜,此法可提高神經束兩端對合的準確性。但在手術中如何準確鑒別兩斷端神經束的性質(區別運動和感覺纖維),目前尚無迅速可靠的方法。因此,束膜縫合也存在錯對的可能性,且束間游離廣泛可損傷束間神經交通支。在良好的修復條件下,兩種吻合方法效果并無明顯差別,一般情況宜行外膜縫合,因其簡便易行,無需特殊設備和技能。在神經遠側端有自然分束的部位,宜采用束膜縫合法,對部分神經傷,在分出正常與損傷的神經束后,用束膜縫合法修復損傷的神經束。 晚期神經傷(一年以上未修復的神經傷),也有修復價值。我們總結169例晚期神經傷,效果優良占62.1%,獲得有用的感覺恢復占23.1%,總有效率達85.2%。 3.神經轉移術和移植術 因神經缺損過多,采用屈曲關節、游離神經等方法仍不能克服缺損,對端吻合有明顯張力時,應做神經轉移術或移植術,但神經移植的效果總不如對端吻合滿意。 (1)神經轉移術在手外傷,可利用殘指的神經轉移修復其它神經損傷手指的神經。在上肢,可用橈神經淺支轉移修復正中神經遠側的感覺神經或尺神經淺支。在臂叢根性損傷時,可用膈神經轉移修復肌皮神經、頸叢運動支轉移修復腋神經或肩胛上神經等。 (2)神經移植術首選自體神經移植。常用作移植的神經有腓腸神經、隱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股外側皮神經及橈神經淺支等。
2016-03-09 21:0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周圍神經損傷? 周圍神經損傷的主要由于外傷,產傷、骨發育異常、鉛和酒精中毒等引起受該神經支配的區域出現感竟障礙,運動障礙和營養障礙。周圍神經是指中樞神經(腦和脊髓)以外的神經。它包括12對腦神經,31對脊神經和植物性神經(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