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歲女性全身瘙癢反復如何應對
患者性別:女患者年齡:42主要癥狀:全身瘙癢發病時間:最初09年6月11日化驗檢查結果:驗血查過過敏原是總ige為弱陽性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今年6月11日初發,先是口服藥,不見好轉,而且更加嚴重,經口服藥物(迪皿和中藥)靜脈注射(門冬安沙星2支法莫替啶2支)7天后痊愈,過十天再次復發,不是很嚴重,但是14天靜脈注射(門冬安沙星2支法莫替啶4支)外加口服藥才痊愈.可是過了一星期好像又復發了,全身瘙癢(不是嚴重可以忍受),撓過的地方只有脖子處有些泛紅,最初發病和復發時都是這個地方泛紅.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42 歲女性全身瘙癢反復,可能與過敏、自身免疫疾病、皮膚干燥、感染、精神因素等有關。 1. 過敏:過敏原刺激可引發瘙癢,如食物、花粉、塵螨等。可通過避免接觸過敏原、使用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緩解癥狀。 2. 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免疫系統異常攻擊自身組織。需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后使用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硫唑嘌呤)治療。 3. 皮膚干燥:環境干燥或年齡增長導致皮膚水分減少。可使用保濕護膚品,增加飲水量。 4. 感染:細菌、真菌等感染皮膚。根據感染類型選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或抗真菌藥(如酮康唑、咪康唑)。 5. 精神因素:壓力大、焦慮等可誘發。需調整心態,必要時進行心理疏導。 全身瘙癢反復原因多樣,患者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在醫生指導下規范治療。同時,注意皮膚護理,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2025-02-10 21:1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42 歲女性全身瘙癢反復,可能與過敏、自身免疫疾病、皮膚干燥、感染、精神因素等有關。 1. 過敏:過敏原刺激可引發瘙癢,如食物、花粉、塵螨等。可通過避免接觸過敏原、使用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緩解癥狀。 2. 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免疫系統異常攻擊自身組織。需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后使用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硫唑嘌呤)治療。 3. 皮膚干燥:環境干燥或年齡增長導致皮膚水分減少。可使用保濕護膚品,增加飲水量。 4. 感染:細菌、真菌等感染皮膚。根據感染類型選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或抗真菌藥(如酮康唑、咪康唑)。 5. 精神因素:壓力大、焦慮等可誘發。需調整心態,必要時進行心理疏導。 全身瘙癢反復原因多樣,患者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在醫生指導下規范治療。同時,注意皮膚護理,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2025-02-10 16:0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自體敏感性皮炎又稱自身免疫性濕疹,是由于患者對自體所患皮膚病變經刺激后形成的某種物質發生過敏所引起的炎癥反應.患者先有錢幣形濕疹,接觸性皮炎,淤積性皮炎,慢性潰瘍,血腫等原發病源,往往由于治療不當或因過度物理或化學刺激,細菌感染等,以及蛋白分解產物形成抗原,引起自體敏感.本病多見于中年及老年人.原發病急性惡化,出現紅腫,糜爛,滲液,以小腿,足部為多;1-2周后出現繼發源,表現為丘疹,小水皰,糜爛,滲液;分布以四肢尤以上肢為主.也可發生在軀干,面頸部;瘙癢較劇.治療應去除發病原因,及時治療伴發疾病,避免局部刺激,盡量不抓,忌用熱水,肥皂燙洗和不適當外用藥,治療期間需要注意少吃海鮮,羊肉等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飲酒和食用刺激性食物.局部外搽布特,或奧能等,服用地氯雷他定或左西替利嗪等抗過敏藥,補充鈣劑,維生素C.
2016-03-04 20:1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過慢性皮炎要祛除誘因,防止再次接觸.輕者可內服抗組織胺類藥如撲爾敏4毫克,每日3次;賽庚啶2毫克,每日3次.還可口服維生素C片200毫克,每日3次,葡萄糖酸鈣片1.0克,每日3次.重者在醫師指導下選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如強的松10毫克,每日3次.也可進行局部治療:急性期用藥宜簡單,禁用刺激性易致敏藥品,輕者可用爐甘石洗劑或膚輕松軟膏,外涂患處,每日2—3次;重者有水疤,溶液者可用0.1%洗必泰溶液濕敷,每日2次,待結痂后停用,外涂紅霉素軟膏.
2016-03-04 09:2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自體敏感性皮炎又稱自身免疫性濕疹,是由于患者對自體所患皮膚病變經刺激后形成的某種物質發生過敏所引起的炎癥反應.患者先有錢幣形濕疹,接觸性皮炎,淤積性皮炎,慢性潰瘍,血腫等原發病源,往往由于治療不當或因過度物理或化學刺激,細菌感染等,以及蛋白分解產物形成抗原,引起自體敏感.本病多見于中年及老年人.原發病急性惡化,出現紅腫,糜爛,滲液,以小腿,足部為多;1-2周后出現繼發源,表現為丘疹,小水皰,糜爛,滲液;分布以四肢尤以上肢為主.也可發生在軀干,面頸部;瘙癢較劇.治療應去除發病原因,及時治療伴發疾病,避免局部刺激,盡量不抓,忌用熱水,肥皂燙洗和不適當外用藥,治療期間需要注意少吃海鮮,羊肉等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飲酒和食用刺激性食物.局部外搽布特,或奧能等,服用地氯雷他定或左西替利嗪等抗過敏藥,補充鈣劑,維生素C,以及中藥荊芥10g防風10g甘草5g蟬蛻10g胡麻仁10g苦參10g蒼術10g知母10g制首烏15g牛蒡子10g蒺藜10g當歸10g生地10g黃柏10g白蘚皮10g滑石15g日1劑水煎服每次150ml每日3次
2016-03-04 09:2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