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梁發雅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耳鼻喉科
-
神經性耳鳴的產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耳部損傷、全身性疾病、心理因素、藥物影響、環境因素等。面對身體的不適,最明智的選擇是立即就醫,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確保安全有效。
2019-01-01 10:01
1.耳部損傷:內耳毛細胞受損、聽神經病變等可導致,需營養神經治療。
2.全身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引起耳部微循環障礙,要控制基礎病。
3.心理因素: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可能誘發,需心理調節。
4.藥物影響:某些抗生素、抗腫瘤藥等有耳毒性,用藥需謹慎。
5.環境因素:長期暴露于噪音環境,應避免噪音刺激。
神經性耳鳴患者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同時注意休息和飲食。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早搏的危害性最主要的還是在于引發早搏的原因,所以心血管醫生往往會把關注的重點放在早搏的病因上而不在早搏本身,但許多病人甚至部分醫生卻過分注重早搏本身而忽略了早搏背后的原因,這是本末倒置的,須引起注意.當然早搏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除了可能引起不適外,嚴重時有可能導致血流動力學改變或觸發更嚴重的心律失常.一般來說,房性早搏的危害性相對較小,但房早有時也會觸發房顫.而室性早搏引起的血流動力學改變更為明顯,所以臨床上有許多指標被用來對室早進行危險度分層或評估,如室早的起源,形態,數量,配對間期,是否連發,是否有室速等,對指導臨床處理有一定價值.
2016-03-03 19:08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過早搏動可無癥狀,亦可有心悸或心跳暫停感.頻發的過早搏動可致(因心排血量減少引起)乏力,頭暈等癥狀,原有心臟病者可因此而誘發或加重心絞痛或心力衰竭.無器質性心臟病基礎的過早搏動,大多不需特殊治療.有癥狀者宜解除顧慮,由緊張過度情緒激動或運動誘發的過早搏動可試用鎮靜劑和β-受體阻滯劑. 頻繁發作,癥狀明顯或伴有器質性心臟病者,宜盡快找出早搏發作的病因和誘因,給予相應的病因和誘因治療,同時正確識別其潛在致命可能,積極治療病因和對癥治療. 除病因治療外,可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房性和房室交接處早搏大多選作用于心房和房室交接處的Ⅰa,Ⅰc,Ⅱ,Ⅳ類藥,而室性早搏則多選用作用于心室的Ⅰ類和Ⅲ類藥(參見上文藥物分類,也參見第七篇“臨床藥理學概論”).有潛在致命危險的室性早搏常需緊急靜脈給藥.以Ⅰb類為首選.急性心肌梗塞初期仍常首選靜脈內利多卡因.心肌梗塞后若無禁忌,則常用β-阻滯劑治療.原發或繼發性QT間期延長綜合征患者,禁用Ⅰ類藥,原發性者可選用β-阻滯劑,苯妥英或卡馬西平.繼發性者去除病因,宜用異丙腎上腺素或心房或心室起搏治療. 近年研究提示,抗心律失常有增加死亡率危險.即使有心臟病患者控制室性過早搏動,亦無證據證明使猝死率降低(除心肌梗塞后用β阻滯劑外).因此應用抗心律失常藥應權衡其利弊.曾有非心肌梗塞心律失常患者(主要為過早搏動)較大系列多中心試驗,較長時期隨訪,室上性心律失常用普魯帕酮,莫雷西嗪,室性心律失常用普魯帕酮,莫雷西嗪,美西律治療具有一定療效,未發現嚴重心臟事件,但用藥過程中仍需密切隨訪監測其效果和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對有心功能不全者尤需謹慎. 1.出現早搏時不必過于緊張,請醫生進一步檢查早搏原因,評價早搏的嚴重程度.如果能找到早搏原因,只要將誘發早搏的原因去除,治好誘發早搏的疾病,早搏便可逐步消除.如果無法找到早搏原因,請醫生決定是否需要對早搏進行治療.絕大部分早搏的病人預后都是良好的. 2.偶發性早搏,對血液循環的影響不大,尤其是并非由其它疾病引起的,早搏本身亦非嚴重疾病,一般不必治療,所以病員應消除思想顧慮,保持樂觀情緒. 3.頻發性早搏,尤其在心臟病基礎上可能演變為嚴重心律紊亂,或可能導致心絞痛與心力衰竭的,應注意治療.可以緩解早搏的藥物很多,如心得安,異搏停,慢心律,乙胺碘呋酮,奎尼丁,普魯卡因酰胺等,這些藥的藥性多較劇烈,應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治療應有耐心,不要頻繁地換藥,待早搏控制后,仍需用少量藥物維持,以免病情反復. 藥物治療無效的頻發早搏,病人無法耐受,或有一定惡性程度,可做射頻消融治療,部分病人可獲根治. 對于找不到病因的頻發早搏,可能很早以前就已發生,許多病人已經習慣,經醫生評價為良性者,可以不必治療. 4.不吸煙,不飲酒,飲食不過飽,少吃刺激性食物.注意勞逸結合,睡眠充足.活動后早搏不增多的慢性病人應適當參加文體活動.
2016-03-03 11:0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異位起搏點發出的過早沖動引起的心臟搏動,屬于心律失常早搏可見于正常人,或見于器質性心臟病患者,頻發的過早搏動可致乏力,頭暈.首先要保持規律的生活及適當的體育鍛煉,不要過度熬夜,定期到醫院體檢.
2016-03-03 05:1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早搏的危害性最主要的還是在于引發早搏的原因,所以心血管醫生往往會把關注的重點放在早搏的病因上而不在早搏本身,但許多病人甚至部分醫生卻過分注重早搏本身而忽略了早搏背后的原因,這是本末倒置的,須引起注意.當然早搏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除了可能引起不適外,嚴重時有可能導致血流動力學改變或觸發更嚴重的心律失常.一般來說,房性早搏的危害性相對較小,但房早有時也會觸發房顫.而室性早搏引起的血流動力學改變更為明顯,所以臨床上有許多指標被用來對室早進行危險度分層或評估,如室早的起源,形態,數量,配對間期,是否連發,是否有室速等,對指導臨床處理有一定價值.并非所有早搏都需要治療,實際上有相當多的早搏,尤其是房性早搏并不需要藥物治療.是否需要治療,關鍵是看有無基礎心臟疾病或其他疾病,有無明顯癥狀,是否引起血流動力學改變,是否高危險度,而且治療早搏時千萬不能忽略病因的查找與治療.
2016-03-02 21:0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一般來說,房性早搏的危害性相對較小,但房早有時也會觸發房顫.而室性早搏引起的血流動力學改變更為明顯,所以臨床上有許多指標被用來對室早進行危險度分層或評估,如室早的起源,形態,數量,配對間期,是否連發,是否有室速等,對指導臨床處理有一定價值.并非所有早搏都需要治療,實際上有相當多的早搏,尤其是房性早搏并不需要藥物治療.是否需要治療,關鍵是看有無基礎心臟疾病或其他疾病,有無明顯癥狀,是否引起血流動力學改變,是否高危險度,而且治療早搏時千萬不能忽略病因的查找與治療.
2016-03-02 20:3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