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脫垂的原因及臨床表現是什么
我平時身體挺好的,沒有得過什么病,就連感冒也很少得過。可是不知道為什么最近一段時間有點便秘,而且大便的時候總是感到沒有排干凈,下腹部有墜痛感,去檢查確診為直腸脫垂,請問直腸脫垂原因是什么呢?直腸脫垂臨床表現有哪些?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直腸脫垂的原因較為復雜,主要包括發育不良、腹壓增加、內痔或直腸息肉、神經功能障礙、營養不良等。其臨床表現有腫物脫出、排便異常、肛門失禁、肛門墜脹等。 1.發育不良:幼兒發育不全,骶骨彎曲度小、過直,直腸呈垂直狀,且周圍組織薄弱,易發生脫垂。 2.腹壓增加:長期便秘、慢性腹瀉、排尿困難、多次分娩等導致腹內壓增高,推動直腸向下脫出。 3.內痔或直腸息肉:反復脫出牽拉直腸黏膜,引起黏膜脫垂。 4.神經功能障礙:神經系統發育不良或損傷,使肛門直腸局部失去神經支配,肌肉張力減退,導致直腸脫垂。 5.營養不良:身體虛弱、營養不良,使坐骨直腸窩內脂肪減少,失去對直腸的支持固定作用。 直腸脫垂會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2025-02-10 10:3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本病的臨床癥狀,早期便后有黏膜自肛門脫出,并可自行縮回;以后漸漸不能自行回復,需用手上托能復位,常有少許黏液自肛門流出,排便后有下墜感和排便不盡感,排便次數增多;再后在咳嗽,噴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脫出,脫出后局部有發脹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脹痛,脫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發生充血,水腫,糜爛和潰瘍,分泌可夾雜血性黏液,刺激肛周皮膚,可引起瘙癢.由于肛括約肌松弛,很少發生嵌頓,一但嵌頓發生,病人即感到局部劇痛,腫物不能用手托復位,脫出肛管很快出現腫脹,充血和紫紺,黏膜皺襞消失,如不及時治療,可發生絞窄和壞死.未脫出時,體檢可見肛口呈散開狀,指檢往往發現肛括約肌松弛,收縮力減弱.
2016-03-03 01:0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引起直腸脫垂因素:如長期便秘、慢性腹瀉、慢性咳嗽等因素,均可致直腸脫垂。治療方法去除病因,如治療便秘,慢性咳嗽及前列腺肥大等,肛鍛煉數百次,增強括約肌功能,防止脫垂。并養成良好的大便習慣,縮短排便時間,脫垂后立即復位,防止水腫,嵌頓。部分脫垂(不完全脫垂):脫出部僅為直腸下端粘膜,故又稱粘膜脫垂.脫出長度為2~3cm,一般不超過7cm,粘膜皺壁呈放射狀,脫垂部為兩層粘膜組成.脫垂的粘膜和肛門之間無溝狀隙.
2016-03-02 21:5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直腸脫垂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下列各因素與發病有關。1.解剖因素小兒骶尾骨彎度小,直腸較垂直,腹內壓增高時,直腸缺乏支持而易于脫垂。2.腹內壓增高長期便秘、腹瀉、慢性咳嗽和排尿困難等引起腹內壓增高,可導致直腸脫垂。排便時異常用力,使肛提肌及盆底組織功能減弱,也是直腸脫垂的常見原因。完全脫垂:為直腸的全層脫出,嚴重者直腸,肛管均可翻出至肛門外.脫出長度常超過10cm,甚至20cm,呈寶塔形,粘膜皺壁呈環狀排列,脫垂部為兩層折疊的腸壁組成,觸之較厚,兩層腸壁間有腹膜間隙.
2016-03-02 21:3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