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生行為突變,愛打扮且拒絕交流,咋回事?
我姐女兒自從上了初中后,就不再是我所認識的女兒了,偷偷的躲在房里發短信,玩電腦我一靠近就立馬合上屏幕。和她溝通,她老是一句話回我:別瞎操心。想問問她學習情況,就說還可以來敷衍我。現在還發現她突然愛打扮了。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初中女生出現行為突變,如愛打扮、拒絕交流等,可能是青春期正常心理變化、學業壓力、社交問題、家庭環境影響或網絡沉迷等因素所致。 1.青春期正常心理變化: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識增強,渴望獨立和隱私,開始注重外表,對他人的干涉可能產生抵觸情緒。 2.學業壓力:初中課程難度增加,學習壓力大,可能導致孩子情緒不穩定,不愿與他人過多交流。 3.社交問題:在學校的人際交往中可能遇到挫折或矛盾,影響其情緒和行為。 4.家庭環境影響:若家庭氛圍不和諧,缺乏關愛和理解,孩子可能會封閉自己。 5.網絡沉迷:過度沉迷網絡世界,可能影響現實中的交流和行為表現。 對于這種情況,家長應保持耐心和理解,給予孩子適當的空間,多關注其情緒變化,通過溫和的方式溝通,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2025-02-09 16:4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這是青春期女孩很正常的表現,說明孩子開始成熟,長大了。作為家長要正確認識,不必緊張。但要學會與其溝通交流,先認可其行為表現,淡化其關注度,使其在正常范圍內關注自我,引導其向積極方向發展。
2016-03-02 07:4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在實際工作中自覺地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中去,并且言注重落實,重視效果。1.加強對學生的競爭意識、憂患意識和生存意識的教育教師、家長乃至全社會必須認清形勢,顧全大局,對學生加強個人生存教育,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這是一個人立身處世必不可少的優良的心理品質。事實證明:一個缺乏競爭意識、憂患意識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而我們國家當前的青少年學生由于所處的社會環境物質條件較為優越,基本上沒有遇到過任何生活困難,所以他們的生存憂患意識相對淡薄。在培養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千方百計地告訴他們一粒米,一棵糧食都得來不易。培養他們從小養成節約的美德。此外,還要時刻注意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自己用餐、收拾餐桌、刷洗碗筷。學會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拖洗地板、收拾房間、自己的衣物自己清洗等。平日里做事情要有條理,不要眼高手低或虎頭蛇尾,而要善始善終。2.加強挫折教育,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挫折是人生中常常遇到的,若不具備良好的耐挫折心理品質,走向社會難免不出問題。當代的孩子,大多是“小皇帝”、“小公主”,從小生長在一個寬容到及至的環境里。他們受到家人的過分溺愛,從沒有受到過任何的委屈。可想而知,這樣的孩子情感會是多么的脆弱。因此,促進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與發展,增強抗挫折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我們一方面幫助學生形成豁達開朗的而不是心胸偏狹的生活態度,一方面分析學生心理受挫的原因,引導他們正視挫折,使他們的行為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3.培養學生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 鼓勵學生參與了解社會,重視生活技能的培養,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是“以人為本”素質教育中的核心內容。世界各主要國家都非常重視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一方面重視樹立學生服務于社會的意識,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個人能力。比如在美國,每一名中學生在完成中學課程之后,必須完成國家教育規定中的一定量的社會服務時限,學校才允許其畢業。這一點,即使美國總統的子女也不能例外。在香港,無論大中小學生每年都要花費一定的時間為社會服務。在日本,學校的責任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學生農工商兵無所不學,衣食住行樣樣嘗試。而在國內,這一方面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讓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家長害怕學生能力不行,學校唯恐耽誤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影響升學率。我們應該大膽借鑒先進國家的做法,要使學生動手、動腦大膽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使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接軌。因為一個人畢竟要走進社會生活的大熔爐中,所以在學校里就要培養學生將來應對社會生活所具備的各種技能,為切實走上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4.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素質 當代的學生由于缺乏勞動能力的培養,因此他們的勞動技能素質幾乎為零。馬克思說:“勞動是人類生活的第一需要。”所以,具有熟練全面的勞動技能是一個人生存的第一要素。在學校教育中,要提高學生對勞動意義重要性的認識。要讓他們認識到,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不僅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健康的身心和豐富的知識,而且要愛勞動,會勞動。此外還要盡可能地利用周圍學校、社會上的環境和條件,給學生創造參見社會實踐和鍛煉自身勞動技能的機會,因為勞動技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培養得來的。同時,在勞動中,學生才可以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和學以致用能力,為將來走上社會服務于社會打下牢固的技能基礎。5.提高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當代的學生依賴性很強,獨立性很差。事實上,一個人心理依賴性程度越高,心理承受力就越低下。因此,我們必須把培養學生的自主自立品質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來抓。第一,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讓學生掌握一些生活常識,逐步做到生活自理,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競爭。第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分類概括能力。第三,給學生主動權,要大膽放手讓學生組織開展各類活動,給他們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鼓勵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和自我教育。第四,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要培養學生活潑開朗的性格,防止心理封閉;通過合作教育,培養學生和諧健康的心理品質,創造友愛融洽的人際關系。以此來培養學生健康穩定的心境。
2016-03-01 23:1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兒童學習障礙? 兒童學習障礙(learning disabilities,LD)是一組異質性綜合征,指智力正常兒童在閱讀、書寫、拼字、表達、計算等方面的基本心理過程存在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特殊性障礙,推測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某種功能障礙所致。這類兒童不存在感覺器官和運動能力的缺陷,學習困難亦非原發性情緒障礙或教育剝奪所致。ICD-10和DSM-Ⅲ將其歸屬于特殊性發育障礙范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