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高血糖患者神志不清醒如何處理
有高血壓及高血糖,一個月前因拉肚子而沒有減服降糖藥(達美康緩釋片)而出現低血糖癥狀(但是測出血糖卻是高的),后半個月前住院.現在,血糖血壓基本穩定,但是神志及精神狀態一天清醒一天糊涂(連續十天左右),清醒的時候說什么他都能理解,糊涂的時候經常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而且總是一天清醒一天糊涂.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高血壓高血糖患者出現神志時而清醒時而糊涂,可能與血糖波動、腦血管病變、電解質紊亂、腦部退行性病變、藥物副作用等有關。 1. 血糖波動:血糖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影響大腦功能。若血糖控制不穩定,忽高忽低,會導致腦細胞代謝異常,引起神志改變。 2. 腦血管病變:長期高血壓、高血糖易損傷腦血管,如發生腦梗死、腦出血等,影響腦部供血和神經功能,導致神志異常。 3. 電解質紊亂:如低鈉、低鉀等,會影響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和傳導性,進而影響神志。 4. 腦部退行性病變:隨著年齡增長,可能出現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導致認知和神志障礙。 5. 藥物副作用:某些降壓藥、降糖藥可能產生神經系統副作用,影響神志。 總之,對于這種情況,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進行全面的檢查和評估,包括血糖、血壓監測、頭顱影像學檢查、電解質檢查等,以明確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同時,患者及家屬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就醫。
2025-02-07 18:2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針對急性發病的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病因和癥狀、體征的嚴重程度,對于易造成血管性癡呆的危險因素如大面積腦梗死、反復發作的頸內動脈系統腦缺血、心房纖顫反復發作腦栓塞、高血壓或糖尿病合并廣泛腦白質病變的患者,除了進行溶栓、抗凝、降纖和抑制血小板功能治療外,應及時給予調節腦循環和促進腦代謝的藥物。
2016-02-29 11:2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注意勞逸結合,適當進行文娛活動或力所能及的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緒激動,還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調整飲食,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低鹽飲食。加強癱瘓肢體的功能鍛煉及理療等。
2016-02-28 22:3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對于存在著血管性癡呆的危險因素,臨床經常出現頭暈、頭痛、耳鳴、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精神或情緒異常,但神經系統無定位損害體征的老年患者,可給予抑制血小板功能藥物,同時給予調節腦循環和促進腦代謝的藥物,預防腦缺血事件發生。
2016-02-28 18:1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血管性癡呆?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由于腦血管病引起的癡呆。1896年,Emil Kraepelin首先提出動脈硬化性癡呆(arteriosclerotic dementia)的概念,之后許多學者又提出了不同的命名,如腔隙狀態、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SAE)、多發梗死性癡呆(MID)、腔隙性癡呆(lacunar dementia)、遺傳性多發梗塞性癡呆(HMID)等。為避免誤解,有專家建議凡與血管性因素有關的癡呆統稱為血管性癡呆。血管性因素主要指腦內血管即頸動脈與椎基底動脈兩大系統,可以是這些血管本身的病變,也可以是顱外大血管及心臟的病變,間接影響腦內血管供血不足而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改變,最終使大腦功能全面衰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