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癲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其發病機制復雜。西醫治療癲癇主要依據患者的癥狀、腦電圖結果、病因、年齡、身體狀況等。治療效果因個體差異、病情嚴重程度和治療依從性等有所不同,總體來說,規范治療能有效控制發作。 1.癥狀:根據發作類型,如全身性發作或部分性發作,選擇合適藥物。 2.腦電圖結果:有助于明確異常放電部位和類型,指導治療方案。 3.病因:如腦外傷、腦血管病、腦腫瘤等,針對病因治療能提高療效。 4.年齡:兒童和成人的藥物選擇和劑量有所不同。 5.身體狀況:考慮肝腎功能、有無其他基礎疾病,調整用藥。 總之,癲癇的西醫治療是一個綜合考量的過程。患者應遵醫囑規范治療,定期復查腦電圖和相關檢查,以評估治療效果和調整方案。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也有助于病情控制。
2025-02-06 23:2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西醫根據癲癇病因不同分成特發性癲癇和繼發性(癥狀性)癲癇兩大類。 前者指這類患者的腦病并無可以解釋癥狀的結構變化或代謝異常,而與遺傳因素有較密切的關系。癥狀性癲癇因于多種腦部病損和代謝障礙,如先天性疾病、產前期和圍生期疾病(產傷是嬰兒期癲癇的常見病因)、高熱驚厥后遺、外傷、感染、中毒、顱內腫瘤、腦血管疾病、營養代謝性疾病等。癲癇的產生與神經元異常放電相關。人體休息時,一個大腦皮質錐體細胞的放電頻率一般保持在1~10次/秒之間,而在癲癇病灶中,一組病態神經元的放電頻率可高達每秒數百次。癇灶細胞群高頻重復放電,使其軸突所直接聯系的神經元產生較大的突觸后電位,從而產生連續傳播,直至抑制作用(包括癇性周圍抑制性神經細胞的活動,膠質細胞對興奮性物質的回收,以及病灶外抑制機構的參與)使發作終止。由于傳播途徑及范圍不同而引起各種形式發作。癇性活動可能僅牽涉一個區域的大腦皮質而不再擴散,引起單純部分性發作;興奮在前中央回或后中央回通過放電后細胞外鉀離子的增多而傳導到鄰近神經元,造成杰克遜(Jackson)癲癇;癇性活動常由大腦皮質通過下行投射纖維傳播到丘腦和中腦網狀結構,引起意識喪失,再由彌散性丘腦投射系統傳布到整個大腦皮質,產生繼發的全面性強直一陣攣發作。
2016-02-28 20:5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