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面癱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受寒、神經受壓等引起。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針灸治療、手術治療等。 1.藥物治療:使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減輕神經炎癥和水腫;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用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癱;營養神經藥物如甲鈷胺、維生素 B1 等,促進神經修復。 2.物理治療:超短波透熱療法、紅外線照射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3.針灸治療:通過針刺穴位,調節經絡氣血,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4.康復訓練:進行面部表情肌的主動和被動訓練,如抬眉、閉眼、鼓腮等。 5.手術治療:對于保守治療無效、病情嚴重的患者,可考慮面神經減壓術等手術治療。 面癱患者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并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促進病情恢復。
2025-02-05 17:1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您好,目前面癱的治療已保守理療為主.目前治療面癱的常用方法是貼膏藥,針灸,口服中藥.針灸作為目前比較常用的治療方法,雖然有些弊端,但是只要治療方法得當,是可以治愈的.既然你已經選擇了針灸,就安下心來,好好治療,不要急躁.如果沒有效果,應該立即更換治療方法,以免延誤治療.平時注意不要再受風吹.不要吃酸辣刺激性的東西,多吃水果,少吃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作息規律,盡量不要勞累作業,熬夜等.平時多做些皺眉,努嘴等鍛煉性的動作,做一些臉部按摩.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態,對治療是有利的祝您健康!
2016-02-27 08: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臨床表現 多數病人往往在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病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鼓腮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于病側的齒頰間隙內,并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由于淚點隨下瞼內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對面癱,面癱后遺癥,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的傳統治療,都采用針灸,貼藥,拔罐,割治,火針,電針,理療,鼻塞藥,介入治療,面部注射藥物等及一些民間的土辦法如擦鱔魚血等.這些傳統的辦法,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興旺解除疾病,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是祖國醫藥定庫中的瑰定. 但是,就治療面癱,面癱后遺癥,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等面部肌肉的疾病上卻有著它嚴重的,甚至不可克服的后遺癥,是造成大量病人一生極大痛苦的根源. 面部肌肉都呈扁平,扁薄的皮肌和條狀的扁平肌,這些肌肉起自于顱骨的不同部位,分布在眼裂,口裂,鼻孔的周圍,呈扁平環形肌和扁平輻射形肌肉與周圍的肌肉組織聯結在一起.在這些肌肉收縮和舒張時,有開大和縮小眼,口,鼻孔的作用.同時牽動著面部皮膚活動,表現出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面部的肌肉大約有26塊之多.它們互相重疊在一起各有各的功能,如果在面部上針灸,拔罐,貼藥,電針,火針,面部注射營養神經的藥物,介入治療.這些治療方法,會造成這些肌肉的損傷,出血,纖維化及炎性反應.所以面癱最好以針灸治療,并以手法為主,治療過程中不加用藥物或電針. 針灸治療 法則:祛風通絡. 處方:合谷,太沖,牽正,頰車透地倉,地倉透頰車,風池,下關,迎香,承漿或頰承漿.每次選三或四穴. 加減法:眼瞼不能下合,露睛流淚者,加攢竹,魚腰,絲竹空,陽白透魚腰.耳后痛者,加翳風.味覺減退者,加廉泉.手法:平補平瀉,抽針法. 操作:合谷,太沖,風池針用瀉法,下關,牽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補平瀉法,陽白向下平刺透魚腰,地倉向頰車平刺,頰車向地倉斜刺,并采用抽針法,使面肌向后抽動,留針20分鐘.余穴均用平補平瀉法.[4]
2016-02-27 03:1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眼合不龍,有眼淚,咀向右斜針灸加口服中藥,但要注意抓住治療時機,最好在發病一周內得到正確的治療.
2016-02-27 00:1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