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孩子精神狀態差且行為異常是什么病
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癥狀、癥狀變化等):我的孩子今年16歲,自上中學以來迷戀玩游戲,而且行為走路緩慢,精神萎靡不振,表情呆滯,言語很少,語言表達能力差。但玩電腦游戲很好很癡迷,言語很多;不愿與人交流;上中學后在自己房間總是關鎖)上門,學習成績非常差。熱衷于與同學交換物品,熱衷于在學校賣一些小東西賺錢;一個學期賺回2、3千元。小時侯很活潑,但動手能力差;家庭環境不好,父母常吵架,對他影響不好。上小學老師也詢問過,也建議咨詢心理醫院。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沒有治療想得到怎樣的幫助:想問問心理醫生,他這種精神狀態越來越嚴重,上體肓課跑步做操,動作越來越慢。這到底是什么病,怎樣治療。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16歲孩子出現精神萎靡、行為異常等表現,可能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家庭環境影響、社交障礙、學習壓力等多種因素所致。 1.心理障礙:孩子可能存在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導致情緒低落、精神不振、言語減少。這些心理問題可能源于家庭不和諧、學習壓力大等。 2.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癥的早期,可能出現表情呆滯、行為緩慢、社交退縮等癥狀。 3.家庭環境影響:父母經常吵架,家庭氛圍差,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影響其性格和行為。 4.社交障礙:孩子不愿與人交流,可能存在社交技能不足或社交恐懼,影響正常人際交往。 5.學習壓力:學習成績差帶來的壓力,可能使其產生逃避心理,沉迷游戲。 綜上所述,孩子的情況較為復雜,需要綜合評估和診斷。建議家長盡快帶孩子到正規醫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診,通過專業的心理評估和檢查,明確診斷,并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2025-02-04 14:2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孩子的心理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孩子的每一個階段都要施以必要的關注。你家的情況主要就是因為長期缺少與孩子的交流,只是保證了孩子生活上的需要,沒有或很少考慮孩子的心理需要造成的。而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忽略了與他的溝通,他心里曾經渴望與你們交流,但又不確定父母是否有耐心聽,是否有時間聽,慢慢地,他就不愛說話了。 其實,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溝通對于孩子的社會性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行為、態度、價值觀受家庭的影響很大,孩子與家長的溝通方式直接關系著家庭氛圍及孩子的認知、行為、情感等方面的發展。親子之間能比較和諧地溝通,就能避免出現一些孩子的情緒問題、行為問題。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表現出與家長溝通有障礙,那么從小關注與孩子的溝通,與孩子平等溝通,養成溝通的習慣,就會有效避免以后出現在親子間的代溝。建議: 聊天:家長要養成與孩子聊天的習慣,可以在每天的飯后或睡前,讓孩子說說今天在學校都發生了什么事,有什么高興事兒,有什么不高興的事兒。對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有所了解,也能保證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對于孩子的心理變化也能通過與孩子每天的聊天有所洞悉。 身體語言:孩子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可以用身體語言進行,每天早上出門親一下,下午回家抱一抱,或是一個贊賞的眼神都是孩子需要的。如果家長沒有時間與孩子交流,用身體語言告訴孩子“媽媽是愛你的”,“爸爸在關注著你”,這也是很必要的,孩子能感覺得到你在關心他。 傾聽:家長與孩子溝通不良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家長不考慮孩子的想法和需要,也沒有靜下心來去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孩子的想法有時是有他的道理的。家長應該用問答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而不是指責、批評埋怨孩子,認為孩子做的總是不對;沒有考慮孩子有自己的空間和隱私,凡事都要問個究竟。如果以寬容、鼓勵的心態來聽一聽孩子的內心表白,能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對待自己的平等態度,孩子也就更樂于將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那么孩子的性格也就會慢慢變得開朗。就想西方教育學家的一句話“放下你的手,哈下你的腰”——傾聽的力量真的很大!!最后,同樣站在父母的立場來說,不要馬上停掉孩子的電腦游戲,孩子不是因為電腦而不和他人說話,反之,是因為不能和他人溝通才愛上電腦的,所以,只要讓他的生活圈里面多些有魅力的溝通和朋友(父母,同學,鄰居……),他自然就會遠離電腦了,現在他還小,反叛精神還不強烈,你們有的是機會去挽救他,希望你們教子成功。
2016-02-27 07:4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兒童學習障礙? 兒童學習障礙(learning disabilities,LD)是一組異質性綜合征,指智力正常兒童在閱讀、書寫、拼字、表達、計算等方面的基本心理過程存在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特殊性障礙,推測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某種功能障礙所致。這類兒童不存在感覺器官和運動能力的缺陷,學習困難亦非原發性情緒障礙或教育剝奪所致。ICD-10和DSM-Ⅲ將其歸屬于特殊性發育障礙范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