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精神萎靡、失眠、消瘦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心理壓力、營養不良、內分泌失調、某些疾病及不良生活習慣等。 1.心理壓力:長期處于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中,會影響神經內分泌系統,導致身體出現上述癥狀。應學會調節情緒,如通過運動、聽音樂、與朋友交流等方式緩解。 2.營養不良:飲食不均衡,缺乏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身體無法正常運轉。需保證飲食豐富多樣,多吃蔬菜、水果、肉類、蛋類等。 3.內分泌失調: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可能引發。要及時就醫檢查,明確診斷后進行針對性治療。 4.某些疾病:如慢性消耗性疾病(肺結核、腫瘤等),會消耗大量能量和營養。需要進行相關檢查,確診后積極治療原發病。 5.不良生活習慣:長期熬夜、過度勞累、吸煙酗酒等,會損害身體健康。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適度鍛煉。 總之,出現精神萎靡、失眠、消瘦的癥狀,應引起重視,及時調整生活方式。若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務必前往正規醫院就診,查明原因,對癥治療。
2025-02-04 15:1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腦血管痙攣是功能性的,一般是血液流速異常造成的,情緒波動,生氣激動,心理障礙,緊張壓力是發生腦血管痙攣最常見的原因.藥物治療1.腦血管擴張劑及擴容劑早期使用可明顯減少和終止TIA臨床發作.可選用倍他啶20mg加入5%葡萄糖500ml,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漿500ml靜滴.維腦路通,西比靈等也可能有一定效果.2.抗血小板聚集劑可減少微栓子的發生.如無潰瘍病或出血性疾病者常用阿司匹林治療每日50mg---300mg不等,多數認為以較小劑量為宜,若長期服用劑量還可減少.潘生丁(25mg每日3次)與阿司匹林合用可起協同作用,且可減少阿司匹林劑量.如病人不宜用阿司匹林或服用阿司匹林療效不理想者,可改用噻氯吡啶(Ticlopidine200---250mg每日1---2次)或力克栓(ticlid)250mg,每日1次),治療中,均需注意加強對出血等毒副作用的防治.3.抗凝治療對發作頻繁,病情嚴重和逐次加重,且無明顯抗凝治療禁忌者,及早進行抗凝治療對減免發作和預防腦梗死均有積極意義.常用肝素12500U加入5%葡萄糖生理鹽水中緩慢靜滴,同時第一天可口服新雙香豆素300mg或雙香豆素100---200mg或華法令4---6mg.每天檢查凝血酶元時間及活動度,待穩定后每周測一次,以調整口服藥量,要求靜脈凝血時間維持在20---30分鐘,凝血酶元活動度在15---25%.以后維持量為新雙香豆素150---225mg,雙香豆素25---75mg或華法令2---4mg.治療期間應注意防治出血并發癥.停藥應逐漸減量,以免發生"回跳作用".由于此治療難以控制藥量,且出血并發癥多,目前國內較少采用.4.鈣拮抗劑能選擇性地作用于腦血管平滑肌的鈣通道,阻止鈣離子由細胞外流入細胞內,具有防止腦動脈痙攣,擴張血管,增加腦血流和維持紅細胞變形能力等作用.一般多選用西比靈5---10mg,每日一次.5.其它如體外反博,紫外線光量子療法和血液稀釋方法,以及川芎,丹參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中藥也可選用.
2016-02-26 23:3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腦血管痙攣是指頸內動脈或椎基底動脈系統的動脈硬化斑塊使血管腔狹窄和出現血流渦流.當渦流加速時,刺激血管壁致血管痙攣而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旋渦減速時癥狀消失.但一些學者認為由于腦血管結構的特殊性,不易發生痙攣.頭暈呈持續性,也可以呈發作性,主要表現為旋轉性眩暈,頭暈發作時不敢活動,臥床不起,特別不能活動頭部,嚴重時伴惡心,劇烈在嘔吐,或者伴隨耳鳴,頭鳴,呈持續性低音調的耳鳴或頭鳴,心情煩躁焦慮,或胸悶,心慌,氣短,呼吸緊迫感,頭腦不清晰,思維與記憶受影響,持續性的頭痛,頭部悶痛,壓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訴為頭部有“緊箍”感.大部分病人為兩側頭痛,多為兩顳側,后枕部及頭頂部或全頭部.
2016-02-26 20:2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您好,腦血管痙攣是指腦動脈在一段時間內的異常收縮狀態,常見于顱內動脈瘤破裂的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有人統計,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發生率達16%~66%,其發生時間,一般多發生于蛛網膜下腔出血后2~3天,7~10天達高峰,以后逐漸緩解.少數發生較晚(2周后),或持續時間較長(達數周至1個月).個別發生于30分鐘或1~2天內,即所謂急性腦血管痙攣.腦血管痙攣發生后,臨床上常出現顱內壓增高(頭痛,嘔吐,眼底水腫出現或加重),意識障礙加重.病人由清醒轉為嗜睡或昏迷;或由昏迷(早期腦血管痙攣多在2天內恢復)→清醒→昏迷(再次腦血管痙攣).這種動態的意識變化是腦血管痙攣的突出特點.同時還常有不同程度的局灶性體征出現或加重,如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等.病人持續發熱,周圍血象白細胞持續增高.而上述癥狀的加重,又難以再出血(如腰穿未能證實再出血)和顱內血腫等解釋,并用血管造影發現血管痙攣,即可確診為腦血管痙攣.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發生原因,可能是由于血腫或血凝塊,對顱底動脈機械性牽拉,壓迫,下丘腦釋放的神經介質改變了交感神經張力,通過神經反射引起腦血管痙攣.體液中的血管收縮物質增多,如血栓烷素A2,兒茶酚胺,血管緊張素等5?羥色胺增高是遲發性腦血管痙攣的主要原因.腦血管痙攣是蛛網膜下腔出血致殘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應積極進行搶救治療.關于腦血管痙攣的病理和治療腦血管痙攣是在SAH后,顱底容量大血管遲發性收縮,常在血管造影或腦血流上表現為受累血管遠端區域的灌注減少.造影上血管痙攣有典型的短暫過程--出血后3~5天開始,5~14天狹窄到最大,2~4周后逐漸恢復.約半數病例血管痙攣表現為遲發性神經系統缺損,可緩解或發展為腦梗死.15%~20%的患者標準治療后發生腦卒中或死于血管痙攣.用藥建議:盡早應用尼莫地平以減少SAH相關的嚴重神經功能缺損.尼莫地平可減少SAH相關的嚴重神經功能缺損,臨床狀況良好的患者(Hunt&Hess分級Ⅰ,Ⅱ,Ⅲ級)應盡早給藥(10mg~20mg,靜點1mg/h,連續14天),此期最易因血管痙攣導致神經功能缺損.最近的研究表明:尼莫地平還能降低Ⅳ,Ⅴ級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在上述劑量下,一些患者會出現低血壓,可減慢速度或減量.經回顧性研究還未有其它專門針對SAH有效的治療藥物.
2016-02-26 13:4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說的疾病精神萎靡,失眠,消瘦是由于脾腎虛寒,氣虛血弱,心腎不交造成的腦血管痙攣是是指腦動脈在一段時間內的異常收縮狀態,常見于顱內動脈瘤破裂的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你的病癥不是的.可能是由于精神壓力大,飲食不節,身體虛弱,房事不節造成的.可以用中藥:人參健脾丸,六味地黃丸,養血安神片就可以治療的.注意飲食,忌生冷油膩辣
2016-02-26 09:1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