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渾身無力但檢查正常,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睡眠不足、營養不良、貧血、甲狀腺功能減退、心理因素等。 1. 睡眠不足:長期睡眠質量差或睡眠時間短,會導致身體和大腦無法得到充分休息,引起渾身無力。應調整作息,保證每天 7 - 8 小時的高質量睡眠。 2. 營養不良:缺乏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身體能量供應不足,可能出現無力癥狀。需均衡飲食,多吃富含各類營養的食物,如肉類、蔬菜、水果。 3. 貧血:體內血紅蛋白不足,氧氣運輸能力下降,造成身體各組織器官缺氧,引發無力。可通過補充鐵劑、維生素 B12 等改善。 4. 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代謝率降低,身體機能減弱。治療常使用左甲狀腺素鈉片等藥物。 5. 心理因素:長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可能導致軀體化癥狀,表現為渾身無力。需進行心理調節,必要時尋求心理醫生幫助。 總之,渾身無力的原因較為復雜,若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2025-02-05 01:4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按照您說的,應該沒有什么大病,就是身體可能最近比較疲勞,建議您利用周末或假期調理一下睡眠,然后飲食上增加食品的多樣性,按時吃飯:如果一直這樣不好的話,可能是低血糖或者氣虛血虛,可以到中醫院咨詢一下醫生,對癥治療.從你的描述來說,你很有可能不是神經麻痹,也許是您有些過于擔心了.健康運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飲食,祝您早日康復.
2016-02-26 16:5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先生你好!對于你的這種情況,給出幾個建議:1,緩解緊張情緒,不避過分緊張,焦慮,恐懼,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2,針灸,推拿按摩效果很不錯,恢復會很快;另外配合營養神經的藥,肌苷片,谷維素,維生素B1,B6,B12等,加快你的康復.3,在中醫角度來說,你有點氣虛,氣是人生命活動的動力,氣盛則臟腑功能旺盛,氣衰則臟腑功能減退.元氣不足,臟腑組織功能減退,故少氣懶言,神疲乏力.可試用補中益氣湯,獨參湯,保元湯,真武湯,四逆湯,金匱腎氣丸,右歸丸加減.黃芪,黨參,人參,女貞子,枸杞子,菟絲子,沙苑子,黃精,熟地,鹿角膠等,具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可考慮試用.望早日康復!
2016-02-26 07:2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這考慮并不是神經麻痹,建議去醫院檢查,但比較像是亞健康狀態.亞健康的主要表現:1,容易疲勞乏力 2,感冒,慢性炎癥 3,吃不下,睡不好 4,便秘,腹瀉 5,腰酸背痛腿抽筋6,注意力不集中 7,記憶力下降 8,皮膚灰暗,色斑,青春痘 亞健康-你的細胞生病了,細胞在警告!1,營養不良-修復,復制細胞時需要的原料不對或不足.2,毒素侵襲-細菌,病毒也是通過產生毒素后才能傷害身體的.細胞生活的環境-體液(血液,淋巴液,組織液),細胞生活在液體中,就如魚兒生活在水中.應該是傷到元氣了,而且缺鈣跟這個有關系,建議服用松花粉片,紅景天或者是蛋白粉都緩解.如果睡眠不好還可以服用維生素B多喝點骨頭湯也會有用的最養胃的,是面條.米中含酸多,所以少吃米飯.如果熬粥,少放點蘇打進去,對胃有好處.小米粥就饅頭(不是包子),可以養胃少油膩,牛奶也要少喝,因為它是性寒的胃不好,要少食多餐.花生,生吃最好,飯前吃個4到6粒,吃太多反而傷胃.
2016-02-26 04:2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根據您的敘述,出現渾身無力的原因非常多,一定要具體查明病因再進行具體治療,首先內分泌系統疾病可以引起全身疲乏無力癥狀,如糖尿病,可以出現三多一少癥狀,同時伴有全身乏力,另外甲狀腺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等都可以出現全身疲乏無力癥狀,但應伴有其他癥狀,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可以出現心慌,多汗,食欲亢進,消瘦,突眼等其他癥狀,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可以出現粘液性水腫,食欲減退,乏力,怕冷,情緒淡漠等其他癥狀,具體出現哪一種疾病要根據病情進行輔助檢查的化驗,查血糖,甲狀腺功能等,其他系統的疾病如神經系統的重癥肌無力也可以出現四肢無力癥狀,但一般是波動性無力,包括晨輕暮重現象,勞累后癥狀加重,休息后癥狀減輕,可以做肌電圖發現低頻電刺激衰減現象,可以用新斯的明試驗出現陽性反應,還有好多疾病可以出現疲乏無力的癥狀,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應該去醫院盡快明確病因診斷,然后根據病因作出正確的處理
2016-02-26 02:2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