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精神運動性癲癇,如何應對?
我弟弟從小有夢游的習慣,今年出去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到了醫院去做了檢查說的有癲癇的可能,做了一個全面的的檢查是精神運動性癲癇。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精神運動性癲癇是一種復雜的神經系統疾病,可能由遺傳、腦部損傷、感染、神經發育異常、精神因素等引起。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心理治療等。 1.遺傳:部分患者由于遺傳因素,存在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異常,導致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引發癲癇。 2.腦部損傷:如腦外傷、腦卒中、腦炎等造成腦部實質性損害,影響神經功能。 3.感染:顱內感染如腦膜炎、腦膿腫等,破壞腦組織,增加癲癇發病風險。 4.神經發育異常:在胎兒期或出生后早期,神經發育過程出現問題,可能導致癲癇。 5.精神因素:長期的精神壓力、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可能誘發癲癇發作。 對于精神運動性癲癇患者,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采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患者應遵醫囑進行治療,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
2025-02-04 11:0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精神運動性癲癇發作(簡稱精神運動性發作,國際人類為復雜部分發作)在意識障礙的背景上,常有錯覺、幻覺及自動癥等。因多由顳葉病變引起,故又稱顳葉癲癇。各年齡組均可發病。 (1)僅有意識障礙本型的意識障礙多在1分鐘以上,而失神發作多在1分鐘以內,腦電圖也沒有失神發作的3次/秒棘慢波綜合。 (2)識別性癥狀記憶障礙最常見,有的病人對本來陌生的人或物產生熟悉的感覺,稱"似曾相識"感。有的對熟識的人或環境,莫名其妙地產生陌生感覺。有的對某個事件產生"似曾經歷感"。 (3)情感障礙可產生發作性的情感異常,如突然感到憂傷、憤怒、恐懼、高興、得意、性興奮、大禍臨頭、末日來臨等。 (4)精神感覺癥狀如聽錯覺發作時,別人對自己的談話像是隔了一堵墻。視錯覺感到看到的東西像蒙了一層紗。看見地面起伏不平,看到物體像被扭曲了。還有視物變大,視物變小(周圍的人都像是"小人國"的人)等。 幻覺也是常見的癥狀,如有一患兒發作時表現驚恐,逃跑。發作后詢問,她說每次發作時都看見一位白胡子老爺爺,背一個包袱,像圣誕老人,在追趕她。幻覺鮮明、生動、病人的情緒也受其支配。 另外,有的病人對當時的環境及人有一種虛幻的感覺,像做夢一樣。有一位病人訴說,發作時如身臨音樂廳,看到了朋友并聽到演奏。此時他自己也知道,并非在音樂廳。 (5)精神運動癥狀以自動癥最常見。口咽部不自主的動作,如吸吮、咀嚼、吞咽等。有的病人手擦衣服、手舉空中劃圈等。有時較為復雜的自動癥則表現夢游及神游等。如一位病人獨居,早晨發現室內物品混亂,才知自己昨夜又發病了。有一病人發病時騎摩托車環城游蕩,并順利返回住所,而自己毫無所知。 (6)復合型表現為多種復雜癥狀的綜合。有的突然暴發沖動,甚至產生違法行為,如傷人、毀物、自傷、殺人等。有一農村老婦,鄰居出工將小孩托其照看,收工后發現小孩被砍成幾塊,煮在鍋里。被捕后,審問中她自己也莫名其妙,對事情一無所知。經鑒定,結合有癲癇史及腦電圖異常,結論為癲癇性病理激情發作。 精神運動性發作腦電圖檢查時,應采用睡眠、藥物誘發等,蝶骨電極和深部電極可提高陽性率。腦電圖可見一側或以側。
2016-02-26 05:4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孫克來 醫師
曹妃甸區六農場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精神運動型癲癇,最常見的原因是產傷,是在意識障礙的基礎上,常伴有錯覺、幻覺及自動癥等精神癥狀。精神運動型癲癇患者中僅有意識障礙的占多數。表現為意識突然中斷、兩眼凝視、面色蒼白,歷時數分鐘或數十分鐘,陣發性興奮、躁動、外出亂跑、撕衣毀物、傷人自傷等。
2016-02-25 21: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精神運動性癲癇發作(簡稱精神運動性發作)在意識障礙的背景上,常有錯覺、幻覺及自動癥等。因多由顳葉病變引起,故又稱顳葉癲癇。各年齡組均可發病。可有意識障礙、識別性癥狀、情感障礙、精神感覺癥狀、精神運動癥狀等臨床表現。精神運動性發作腦電圖檢查時,應采用睡眠、藥物誘發等,蝶骨電極和深部電極可提高陽性率。腦電圖可見一側或以側。精神運動性癲癇是一種比較復雜的癲癇,估計跟您講這一些,您理解起來會有困難。建議您如果有這方面的疾病,最好到醫院找專業的醫生來解決。
2016-02-25 20:3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如夜游或漫游,其行為無一定的目的性,有時缺乏自我保護能力。遇有這類形式的發作時,應對其行為加以限制,如不能強行限制時,至少應有人跟蹤其行蹤,
2016-02-25 19:4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