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檢查結果顯示多種結腸直腸病變怎么辦
插鏡至回盲部,回盲瓣呈唇形,闌尾開口未見異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粘膜彌漫小糜爛潰瘍面,表面覆白苔,于乙狀結腸處取活檢3塊。直腸粘膜粗糙、增厚,取活檢3塊。距肛門約20cm乙狀結腸處可見一扁平息肉肉樣隆起,大小約0.3*0.3cm,表面光滑。(乙狀結腸)粘膜慢性炎伴少許急性炎性滲出;(直腸)粘膜慢性炎伴糜爛,腺上皮增生活躍。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腸鏡檢查發現回盲部、結腸、直腸存在多種異常,如潰瘍、息肉等。包括回盲瓣形態、多處黏膜炎癥、乙狀結腸息肉等,需綜合判斷和治療,包括病因、癥狀、檢查、治療和預防等。 1.病因:可能與感染、免疫、遺傳、環境、飲食等因素有關。感染如細菌、病毒,免疫失衡導致自身免疫反應,遺傳因素增加患病風險,不良環境和不合理飲食也可能誘發。 2.癥狀:常見有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里急后重等。病情嚴重時可能出現貧血、消瘦等。 3.檢查:除腸鏡外,還可能需要進行血常規、糞便常規及隱血、腫瘤標志物等檢查,以全面評估病情。 4.治療:根據病情輕重,采取藥物治療,如美沙拉嗪、柳氮磺胺吡啶、糖皮質激素等;若息肉較大或有惡變傾向,可能需內鏡下切除或手術治療。 5.預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減少高脂高糖食物攝入,適量運動,增強免疫力,定期進行腸鏡檢查。 總之,對于腸鏡檢查發現的這些病變,應引起重視,遵循醫生建議進行規范治療和隨訪,以促進康復和預防病情進展。
2025-01-27 01:1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你好,直腸息肉泛指直腸粘膜表面向腸腔突出的隆起性病變,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絨毛狀腺瘤),兒童型息肉、炎癥息肉及息肉病等。從病理上來看,其內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腫瘤,有的是炎癥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肉眼看來大體相似,因此這一含意籠統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習慣采用。直腸是息肉常見的所在,更由于易于發現和處理,因而受人重視。近年來認為結、直腸癌起自息肉,及早切除息肉能降低癌的發生,因此息肉作為癌前病變,更受到重視。
2016-02-25 08:2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息肉一般分為兩種,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腫瘤性息肉當直徑大于二厘米者,約有半數癌變,病理學上以乳頭狀息肉惡變的可能性大。結腸息肉是常見的疾病,內鏡治療是創傷最小,恢復最快的方法,已經成為息肉治療的金標準方法.但內鏡治療有出血,穿孔等并發癥,治療也有局限性,你所發現的結腸多發性息肉能否通過內鏡治療關鍵的是看息肉的大小和性質和部位.如果良性的息肉,直徑不大,建議內鏡下治療.
2016-02-25 07:5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一般結腸腺瘤性息肉常常見于中老年人,只有一些比較少見的息肉病,才在中青年發病。兒童也可以有腸息肉。根據病理類型和致病因素不同,不同腸息肉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但除了炎性息肉以外的大部分的腸息肉沒有任何自覺癥狀,特別是臨床最為常見,癌變風險最大的結腸腺瘤,一般沒有癥狀,往往是在結腸鏡或者腸道X線檢查中偶然發現的。一般采用內鏡切除、手術等方式處理。
2016-02-25 05:5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結腸息肉術后3天,盡可能臥床,不要進食粗纖維食物。先從半流食、到軟食。當然,息肉的大小、部位、治療方式、病理類型不同,術后注意事項也有差異。飲食清淡,忌辛辣,好消化的食物,面食類,蔬菜多纖維類,謝謝你的提問
2016-02-25 02:0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