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右臉抽筋且右側下牙缺失多顆,可能與面肌痙攣、神經損傷、營養不良、精神因素、口腔疾病等有關。 1.面肌痙攣:多由血管壓迫面神經引起。血管搏動刺激面神經,導致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治療上可先嘗試藥物,如卡馬西平、苯妥英鈉、加巴噴丁等。若藥物效果不佳,可考慮微血管減壓術等。 2.神經損傷:如外傷、炎癥等導致面神經受損,引起肌肉抽搐。需營養神經,如甲鈷胺、維生素 B1、腺苷鈷胺等。 3.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 B 族等營養素,影響神經功能。需均衡飲食,補充富含此類維生素的食物。 4.精神因素:長期緊張、焦慮、壓力大,可能引發肌肉痙攣。要注意調節情緒,必要時心理治療。 5.口腔疾病:牙齒缺失后,咀嚼習慣改變,可能影響面部肌肉平衡。應及時修復缺失牙。 總之,右臉抽筋且右側下牙缺失多顆的原因較為復雜。建議及時就醫,進行詳細檢查,如神經電生理檢查、頭顱 CT 或 MRI 等,以明確病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5-01-24 06:4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主要考慮是血管壓迫面神經以后造成粘連,面神經缺血缺氧引起面神經痙攣.面肌痙攣主要采用藥物治療,可選用苯妥英鈉、利眠寧、安定、魯米那等。并配合理療。
2016-02-24 00:1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抽搐? 抽搐(tic)是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的不自主的肌痙攣收縮,且帶有關節運動。多為全身性對稱性,伴有隨意運動的喪失。臨床表現多為四肢和軀干骨骼肌強直性收縮或陣攣性收縮,每次發作持續數分鐘,多伴有意識喪失,常反復發作,輕者為局限性抽搐。為軀體或顏面某一局部連續性抽動。抽搐來之較急,大多到急診室就診,可見于多種疾病,且多為嚴重階段,平時需要我們熟記能引起抽搐的各個系統疾病及其他們的抽搐特點、伴隨癥狀,全面有序的進行各個系統檢查,盡早做出病因診斷。異常的肌肉收縮來自肌肉、周圍部位或非神經系統任何水平的障礙,單純來自肌肉的收縮一般指發生于局部肌束的顫動而無關節的運動,如肌束顫動、肌肉顫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