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攣性斜頸伴環樞關節半脫位的病因及治療方法
BR>我是一名痙攣性斜頸患者,我之前是做電腦工作的,每天上班就是坐辦公室,而且看電腦資料時習慣看左邊,平時經常覺得脖子跟肩膀很累,之后就發現平時緊張或工作累的時候,脖子會偶爾有一陣一陣抽搐,時而往左邊扭一下,可是平時下班走路的時候并沒有什么,就像正常人一樣。這個癥狀持續了大概半年,我之前不太在意,以為沒什么,所以沒有經過任何治療。后來在2005年11月底的時候,當時我在上班,覺得脖子累,后面自己就搖搖頭,扭紐脖子,想放松放松,可能是我當時扭得有點大力了,然后脖子就出現歪向左邊,沒有力氣立起來了。骨頭不覺得痛,可是拍片的時候,頸椎是彎了,曾經在骨科住院過,可是效果不佳。后面去看了神經內科,醫生說是痙攣性斜頸,我這期間拍了核磁共振,和腦CT,發現頭有一點小疤痕,可是在我印象中頭沒有受過什么外傷。我自從工作后,比較少鍛煉,偶爾心情也有點點憂郁,請問我這個病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而且以往我沒有什么大病。我還沒有注射過肉毒素,請問我現在這個情況注射肉毒素行嗎?而且目前我還沒找到對此病的治療有很好效果的醫院,專家。請各位熱心專家能夠幫忙指點!謝謝!第一次問題補充:另外我還想補充一個問題,我因痙攣性斜頸造成環樞關節半脫位。請問我該什么辦?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痙攣性斜頸伴環樞關節半脫位的病因較為復雜,可能與頸部姿勢不良、精神心理因素、頸椎病變、神經系統異常、遺傳因素等有關。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肉毒素注射、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 1.頸部姿勢不良:長期保持不良的頸部姿勢,如工作時習慣看左邊,容易導致頸部肌肉緊張和失衡,引發痙攣性斜頸。 2.精神心理因素:憂郁等不良情緒可能影響神經調節,增加患病風險。 3.頸椎病變:頸椎本身的病變,如頸椎彎曲,可能影響頸部肌肉和神經,導致病癥。 4.神經系統異常:腦部的小疤痕可能影響神經功能,引起肌肉異常收縮。 5.遺傳因素: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遺傳易感性。 痙攣性斜頸伴環樞關節半脫位需要綜合治療,患者應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生活習慣,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同時,建議選擇正規醫院的神經內科或骨科進行診治。
2025-01-25 15:1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痙攣性斜頸定義為中樞神經系統異常沖動導致的頸部肌群陣發性不自主收縮使頭頸部向一側痙攣性傾斜扭轉,此病發病后呈緩慢進展,晨起輕,運動,情感變化或感官受到刺激后加重,入睡停止,患肌肥大疼痛,神經科查體陰性.少數病人可自愈,目前沒有什么特殊的治療方法,主要以手術為主進行治療
2016-02-22 13:2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痙攣性斜頸屬于椎體外系反應多是由于服用胃復安、嗎丁啉等藥物所致。可以使用東莨菪堿20毫克靜脈注射效果較理想多能立時止住,也可以使用鎮靜藥物如安定等有助于病情緩解。
2016-02-22 11:2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攣性斜頸是一種以頸肌扭轉或陣攣性傾斜為特征的錐體外系器質性疾患.臨床表現為起病緩慢,頭部不隨意的向一側旋轉,頸部則向另一側屈曲.可因情緒激動而加重,睡眠中完全消失.本病癥以成年人多見,至今病因不明,現代西醫學尚無特效療法,藥物和手術療效均不確切.可以用針灸療法治療。
2016-02-22 04:4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彩虹 醫師
上海市松江區新浜鎮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藥物治療:一般用來輔助肉毒素,雖然沒有實驗證明二者之間存在協同作用。大劑量和高頻率注射肉毒素與中和抗體相關。所以藥物的特殊用途可能是防止這種并發癥。抗膽堿能藥,苯二氮卓類藥,巴克諾芬(γ-氨基丁酸類似物)替格里托(氨甲酰苯卓制劑)和苯海拉明在一定百分比的病人中都有效。抗膽堿能藥,苯二氮卓類藥,巴克諾芬是最常用的。手術治療:對于那些肌張力障礙是持續的,對大量藥物和肉毒素注射無效的和伴有顯著性功能障礙的患者,需要手術治療。手術方式:肌切開術、神經切除術、脊神經根切除術、丘腦切開術、副神經微血管減壓術等。選擇性地去除支配張力障礙的肌肉的外周神經是最常見的手術方法。如選擇性頸副神經切斷術、脊神經前根切斷術或肌切斷術聯合應用。但這些手術方式往往只是短期有效,遠期效果欠佳,常常并發頸肌萎縮和無力。相應的肌肉切斷后瘢痕攣縮,既影響手術療效又影響外觀。副神經微血管減壓術既有效又克服了前述手術的并發癥,不會導致頸肌萎縮和無力。在術后5-10年的隨訪研究中發現其治愈率高達65%。另有20%的病人僅殘留有輕度的癥狀。
2016-02-22 02:0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