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蝶骨腦膜瘤的眼眶病變是一種較為復雜的情況,涉及腫瘤位置、癥狀表現、診斷方法、治療手段及預后等。常見癥狀有眼球突出、視力下降等。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療、藥物治療等。 1. 病變表現:患者可能出現單側眼球突出、復視、視力減退、眶周疼痛等癥狀。 2. 診斷方式:通常依靠眼部檢查、影像學檢查(如 CT、MRI 等)來明確診斷。 3. 治療選擇: 手術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法,通過切除腫瘤來緩解癥狀。 放療:對于手術無法完全切除或復發的患者,可輔助放療。 藥物治療:如使用甘露醇減輕顱內壓,使用地塞米松減輕水腫。 4. 術后護理:注意眼部清潔,避免感染,定期復查。 5. 預后情況:取決于腫瘤的大小、位置、治療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蝶骨腦膜瘤的眼眶病變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以提高生活質量和預后效果。
2025-01-23 11:5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顱眶溝通性腦膜瘤一般都是比較嚴重的病例,眼科醫生可以協助神經外科醫生進行顱內眶內腦膜瘤切除術,如能完全切除可以根治此腫瘤。但因瘤組織與周圍結構有粘連,或骨質有廣泛破壞,一般只能作部分切除,有的患者術后可復發。全切蝶骨嵴腦膜瘤又不損害病人的神經功能并非易事。內側型腦膜瘤由于可能侵犯海綿竇和頸內動脈而尤為困難。無論是內側型或外側型,目前多采用以翼點為中心的額顳入路。對于直徑大于2.0cm的腫瘤,不要企圖完整切除腫瘤,以免損傷重要的血管和神經組織。在分離腫瘤與大腦中動脈的粘連時應特別小心,對于大腦中動脈的任何分支都應小心將其自腫瘤壁上分離下來,如分離確實困難,可將與動脈粘連的部分瘤壁留下來,盡量不要損傷大腦中動脈及其分支,以免術后造成嚴重的后果。內側型腫瘤的深處是頸內動脈和視神經。多數情況是腫瘤呈球形生長,將頸內動脈向內推移,少數情況是頸內動脈被腫瘤包裹。前者,腫瘤與頸內動脈和視神經之間有一層蛛網膜相隔。手術顯微鏡下,包膜內切除腫瘤,使術野空間擴大,再將瘤壁向一方牽拉,可以找到頸內動脈和視神經,小心分離,多能全切腫瘤。如確有困難,不可勉強。但如腫瘤將頸內動脈包裹,頸內動脈可呈環狀縮窄,甚至閉塞,此時切除顱內動脈四周的腫瘤確有困難。侵犯海綿竇的腫瘤,近年已能做到全切除。分離腫瘤時應注意辨認和保護Ⅲ、Ⅳ、Ⅵ腦神經,對于海綿竇的出血可用明膠海綿,止血紗布,肌肉等材料壓迫止血。
2016-02-20 11:2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蝶骨嵴腦膜瘤是起源于蝶骨大、小翼上的腦膜瘤。內起自前床突,外抵翼點。早年將蝶骨嵴腦膜瘤分為內、中、外三個部位。建議將此傳統的定位分類方法簡化為兩型,即內側型和外側型。腫瘤多為球型,可以向周圍各個方向生長蝶骨嵴腦膜瘤可向顳部、額部和額顳交界處生長。內側型腫瘤可起源于前床突向眼眶內或眶上裂侵犯,也有少見的腫瘤向前顱窩底生長從而引起相應的臨床表現。外側型蝶骨嵴腦膜瘤早期不出現癥狀。蝶骨腦膜瘤按發生的部位可分為蝶骨大翼腫瘤、蝶骨嵴外側腫瘤和蝶骨嵴內側腫瘤。發生在這些部位腦膜瘤,發展規律和臨床表現均有明顯區別。眼眶與前顱凹和中顱凹鄰近,其間僅有眶頂相隔,眼眶又通過視神經孔和眶上裂與中顱凹相溝通,故鄰近眼眶的顱內一些腫瘤可通過視神經孔和眶上裂或直接破壞眶頂而侵犯眼眶。如蝶骨嵴的腦膜瘤額葉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垂體窩的垂體腫瘤、斜坡和蝶枕區的脊索瘤都可通過不同途徑侵襲眼眶,引起不同的眼眶病變。
2016-02-20 10:4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腦膜瘤? 腦膜瘤是常見的良性顱內腫瘤,約占顱內腫瘤的15%~20%,僅次于膠質瘤。其好發于成年人,老年人與兒童較少,女性發病率稍高于男性。腦膜瘤的病理學特點是。它的邊界清楚,包膜完整,是質地比較堅實的良性腫瘤,通常不侵犯腦組織,對腦組織構成壓迫。無癥狀的腦膜瘤每年約增長為2.4mm。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