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癲癇患者發作時,旁人應保持冷靜,采取一系列正確的措施,包括確保患者安全、防止受傷、觀察癥狀、避免干擾和及時呼叫急救等。 1. 確保患者安全:迅速將患者周圍的危險物品移開,防止患者受傷。若患者在站立或行走時發作,要小心攙扶或放倒在安全的地方。 2. 防止受傷:在患者頭部墊上柔軟的物品,避免頭部受傷。不要強行按壓患者肢體,以免造成骨折。 3. 觀察癥狀:注意觀察患者發作的癥狀,包括抽搐的部位、持續時間、有無意識喪失等,以便向醫生準確描述。 4. 避免干擾:保持周圍環境安靜,不要大聲呼喊或搖晃患者,以免加重病情。 5. 及時呼叫急救:若發作持續時間超過 5 分鐘,或者發作停止后患者意識仍未恢復,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總之,在癲癇患者發作時,旁人要冷靜、正確地處理,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2025-01-23 04:0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如果發現患者有先兆癥狀時,應迅速讓患者平臥床上,或就近躺在平整的地方。即使來不及做上述安排,發現患者要倒時,應立即扶著患者,順勢讓其倒下,防止突然摔倒造成的損傷。癲癇大發作時呼吸道分泌物較多,易造成呼吸道阻塞或吸入性肺炎。自大發作開始,應將患者頭側向一方,以便分泌物自然流出。此外,應將患者衣領及扣子解開,保持呼吸道通暢。癲癇大發作要將患者褲帶解開。癲癇大發作抽搐停止后,患者要過一段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這段時間為幾分鐘、幾十分鐘或幾個小時不等,有些患者處于昏睡狀態,只須讓其舒適、安靜入睡即行。
2016-02-20 00:4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你好,1、當患者發作將要倒地時,如有人在其身旁應扶住病人使其慢慢倒地,以免跌傷。2、可趁患者嘴閉緊閉之前,迅速將手絹、紗布等卷成卷,墊在病人的上下齒之間,預防牙關緊閉時咬傷舌部。但如果病人已經緊閉雙嘴則不要嘗試撬開。3、解開患者的衣領褲帶,使其呼吸通常,避免窒息。4、當病人抽搐痙攣停止,進入昏睡狀態后,應迅速將病人的頭轉向一側,同時抽去其上下牙之間的墊塞物,讓病人口中的唾液和嘔吐物流出,避免窒息,同時舌根也不易后墜而阻塞氣道。
2016-02-19 16:0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癲癇發作時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急救。癲癇發作時,迅速讓病人仰臥,不要墊枕頭,將壓舌板或者筷子裹上軟布或毛巾墊于上下臼齒(后牙)之間(注意:不要堵塞口腔),以防病人自己咬傷舌頭。隨即松開衣領,將病人頭偏向一側,使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防止口水誤入氣道,引起吸入性肺炎。同時,還要把病人下頜托起,防止舌后墜堵塞氣管。 1.發作時不要強行喂水或強行按壓肢體。 2.如癲癇連續發作,要及時撥打電話120求救,將病人送到醫院繼續搶救。 3.癲癇病人在平時要按醫囑用藥,不要自行減藥、停藥或換藥。那樣會引起癲癇連續發作。 4.抗癲癇藥應空腹服用,如患有胃病者可在飯后服用。服藥期間注意口腔衛生,經常刷牙。 5.癲癇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情緒激動和勞累,不要登高、騎車、游泳,不宜在機器旁工作,以免癲癇發作時發生意外。6.病人如有假牙,應在每日睡覺前摘下。癲癇病人睡單人床時,要在床邊增加床擋,以防發病時墜床跌傷。
2016-02-19 15:5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患者癲癇發作時,也不必過分緊張,保持冷靜的頭腦實施正確的護理。首先,移開患著身旁的硬物,協助患者側臥,以利于口涎的流出,保持呼吸道通暢。然后迅速將毛巾、衣服、手帕等柔軟的東西墊到患者的頭下,解開其上衣領扣。如果來不及做上述安排,發現患著要摔倒時,應應迅速扶住患者,順勢讓其倒下,以防其自己倒地摔傷。如果癲癇發作時患者的口是張開的,應迅速用纏裹紗布的壓舌板或筷子墊在患者嘴巴一側的上、下牙之間,以防止其咬傷舌頭。如患者已經咬緊牙關,則不能用暴力和堅硬物品強行去撬他的嘴,以免其牙齒脫落,阻塞呼吸道。患者抽搐停止后,要過幾分鐘、幾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才能恢復正常。在這段時間里,可給患者更換被汗液、尿液浸濕的衣褲,并給其換個舒適的環境,讓其安靜入睡。有一些患者在這段時間里會處于一種朦朧狀態,甚至會出現一些無目的的沖動、自傷、傷人、毀物等狂躁性行為,對這些患者應嚴格看護。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詳細記錄病情發作時的情況。當患者連續數次出現癲癇大發作,并且一直不能恢復神志時,應及時將其送到醫院搶救,以免延誤病情,發生意外。由于很多人對這種病的認知少,因此,我們應該用更大的耐心從生活細節入手,關注照顧他們。
2016-02-19 09:1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