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淺表性胃炎諸多癥狀如何應對
現今有慢性淺表性胃炎,空腹或餓的時候會感覺惡心想吐,飯后就感覺肚子很漲,有時候甚至會痛,差不多過兩三個小時之后,中下腹就發出咕嚕的聲音,感覺有東西在肚子中動一樣,漲漲的,甚至會發出像水一樣的聲音,尤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或者到凌晨時感覺比較嚴重,有時候吃完飯后或吃甜食嘴巴會酸酸的,食欲不是很好,舌苔厚,白,人很消瘦,精神不好,頭暈暈重重的,有時候心臟會跳得很快,氣喘,四肢軟軟的,身體很沒力氣,有時候會畏寒打哆嗦,大便時不成型,軟便,成糊狀,或者直接拉稀便電子胃鏡下所見:食管:黏膜光滑,血管紋理清晰賁門:齒狀線清晰,規則,黏膜光滑胃底:黏膜充血水腫,皺襞形態規則胃體:黏膜光滑,黏液湖清晰,中量胃角:弧度存在,黏膜光滑柔軟胃竇:黏膜充血水腫,紅白相間,以紅為主,未見潰瘍及新生物,蠕動正常幽門:口圓形,閉合正常,黏膜皺襞輕度水腫十二指腸:球部少充血,未見糜爛及潰瘍,降部未見異常診斷意見:慢性淺表性胃炎CT顯示:肝脾輪廓光整,比例正常,密度均勻,膽囊顯示清晰,胃充盈飽滿,胃壁竇部大彎側略見增厚,胃內未見其他征象建議:胃鏡檢查胃竇部狀態幽門螺旋桿菌呼氣試驗為陰性(一個器具含在嘴里往里吹氣),肝功能檢測正常(抽血)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慢性淺表性胃炎會帶來多種不適,如惡心嘔吐、胃脹腹痛、腸鳴音亢進、反酸、食欲差、消瘦、精神不佳等。其成因復雜,包括飲食、幽門螺桿菌感染、精神因素、藥物影響等。治療需綜合調理,包括改善飲食、藥物治療、調整生活方式等。 1. 病因: 飲食不當:長期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或飲食不規律,易損傷胃黏膜。 幽門螺桿菌感染:雖此次檢查為陰性,但仍可能是之前感染導致的胃黏膜炎癥。 精神因素:長期焦慮、緊張、壓力大,會影響胃的正常功能。 藥物刺激:某些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可能損傷胃黏膜。 自身免疫:機體免疫功能異常也可能引發胃炎。 2. 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可使用奧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硫糖鋁保護胃黏膜,多潘立酮促進胃動力。 飲食調整:規律飲食,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 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精神緊張;適量運動,增強體質。 定期復查:遵醫囑定期進行胃鏡等檢查,監測病情變化。 中醫調理:如針灸、艾灸等中醫療法,對改善癥狀有一定幫助。 總之,慢性淺表性胃炎雖常見,但需重視,通過綜合治療和調理,多數患者癥狀可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
2025-01-21 23:0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請不要服太多的藥,采取三聯療法即可.奧美拉銼+阿莫新林+克拉霉素再服藥一周.
2016-02-19 14:1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你好,根據你的敘述和診斷符合慢性胃炎.以上兩種藥物沒什么副作用,不會對胃造成傷害.你可以服用一個月為一個療程,可以用阿莫西林,如吃了一段時間效果不好就懷疑可能是幽門桿菌感染.
2016-02-19 06:3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西醫西藥是不能根治的,治標不治本,常規一些藥物只能緩解癥狀不能根治,治標不治本,有些藥物甚至會進一步加重胃黏膜的損害程度,因而導致胃病久治不愈,甚至越來越重,正確的治療方法是關鍵。祖國醫學有很好的療效,治療淺表性胃炎等建議你用傳統中藥黑礬,黑棗,核桃仁,梔子,當歸,砂仁,厚樸,三棱,穿山甲,寸曲,麥芽,上甲,下甲,紅花,海南沉,鐵膽粉,蜂膠,蜂蜜,蜂蠟治療,這些傳統中藥以快速蕩滌胃腸濁氣,消除發病根源,促進胃腸蠕動,最終使一系列不適癥狀全部消失,健康通道全面貫通!以上藥材你在當地藥店即可買到,自己在家治療,奇效實用,省錢方便.平時飲食應注意營養攝入均衡,吃飯一定要定時定量,不能過饑過飽,生冷一定要細嚼慢咽,日常生活加強鍛煉,生活規律,才能有助于疾病的恢復,祝你早日康復。
2016-02-19 06:1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繼續服用一周,總共兩周就可以了,可以把慶大霉素換成克拉霉素的,十一月要小孩太倉促了點,建議推遲一下一個月.
2016-02-19 02:5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