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董洪昌 主任醫師
九江泌尿科醫院
精神心理
-
你好,面肌痙攣可以采用中醫治療的方法,面肌痙攣在中醫上面講一般是由于過度的疲勞、緊張、干火旺盛、有內熱、外感風寒引起的,針對原發性和繼發性,中醫治療,中草藥治療能全面改善病灶部位毛細血管的微循環,從根本上修復損傷的面神經元,生活中再注意配合面部的保暖,保持心情愉悅放松,忌辛辣激發生冷類食物,效果較好,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咨詢!
2016-10-19 11:0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安曉光 主治醫師
九江泌尿科醫院
精神心理
-
國際公認“面肌痙攣”的唯一治愈方法是“微血管減壓術”,面肌痙攣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血管隨年齡增張會產生自然迂曲,極少數病人面神經根部血管由于先天的位置或彎曲趨勢問題,在一定年齡時會壓迫到面神經根部,長期的動脈搏動性壓迫造成神經纖維局部受損,相鄰神經纖維之間形成“電流短路”致使面肌痙攣的發生,因此,既能去掉面肌痙攣的病因,又能完全保留神經功能的“微血管減壓術”受到全世界醫生的一致認可和推崇。“微血管減壓術”是通過植入墊開物(如樹脂棉),使責任血管離開面神經,從而達到解除面神經的外來擠壓的目的,去除了面肌痙攣的病因,來達到終生“治愈”面肌痙攣的目的。
2016-06-24 11:21
-
-
回答7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左側面部間斷性抽搐兩年,化驗檢查無異常,可能是面肌痙攣、神經功能紊亂、精神因素、電解質失衡、血管壓迫等原因所致。 1.面肌痙攣:多由面神經受到刺激或壓迫引起。常見于血管壓迫面神經,導致神經異常放電。 2.神經功能紊亂:長期精神緊張、壓力大、睡眠不足等,可影響神經系統正常功能。 3.精神因素: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可能引發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 4.電解質失衡:如低鈣、低鉀等,會影響肌肉的正常收縮和舒張。 5.血管壓迫:腦部血管異常走行,壓迫面神經。 總之,左側面部間斷性抽搐原因多樣。建議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精神壓力過大。如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神經內科就診,明確病因后進行針對性治療。
2025-01-20 17:10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目前內科治療的唯一有效辦法是采用肉毒素對面神經主干或分支進行封閉,通過造成面肌部分或完全癱瘓后使面肌痙攣停止,但療效僅持續3~6個月,反復注射可能造成永久性面癱,因此多用于單純眼瞼痙攣或不愿接受手術治療患者
2016-02-17 12:1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這個口服卡馬西平和天蠶片治療比較好,另外注意注意局部針灸和按摩配合治療,注意要有個良好的生活秩序和飲食習慣對疾病有幫助,禁煙酒,平時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016-02-17 10:5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建議不要進行針灸, (一)藥物治療 除苯妥英鈉或卡馬西平等藥對一些輕型患者可能有效外,一般中樞鎮靜藥,抑制劑和激素等均無顯著療效.過去常用普魯卡因,無水酒精或5%酚甘油等做莖乳孔處注射,以造成一時性神經纖維壞死變性,減少異常興奮的傳導,一次注射量為0.3~0.5ml,以達以出現輕度面癱為度.劑量過大將產生永久性面癱,劑量過少3~5個月后仍要復發.現已很少采用. 注射方法:患者側臥,常規碘酒酒精消毒患側耳下乳突周圍,于外耳道底軟骨與乳突前緣交界處,用20~21號針頭,接2ml注射器,針尖指向前內上方,與顱底水平線呈30度角,刺入3厘米即進入一凹陷內,先注射1%普魯卡因1ml,不撥出針頭,觀察1~2分鐘有無出現面癱,如出現面癱表示刺中神經干,然后接上有水酒精空針,注入0.3~0.5ml酒精或酚甘油,將發生明顯面癱而痙攣消失.經過半年后面癱多能逐漸恢復,約2/3的病人痙攣亦將復發. (二)射頻溫控熱凝療法 用射頻套管針依上法刺入莖乳孔內,利用電偶原理,通過射電使神經纖維間產生熱能,溫度在65~70℃,在面神經功能監測儀監護下,控制溫度使神經熱凝變性,以減少傳導異常沖動的神經纖維.術后同樣要發生面癱,在1~2年內的面癱逐漸恢復過程中又會舊病復發,否則電熱過度,痙攣雖可長期不發作,但取而代之的是永久性面癱. (三)手術治療 1.面神經干壓榨和分支切斷術 在局麻下,于莖乳孔下切口,找出神經主干,用血管鉗壓榨神經干,壓榨力量應適當控制,輕則將于短期內復發,重則遺留永久性面癱.如將遠側分支找出,在電刺激下找出主要產生痙攣的責任神經支,進行選擇性切斷,效果雖較壓榨術好,但術后仍要發生輕度面癱,1~2年后亦有復發. 2.面神經減壓術 即將面神經出顱之骨管磨開減壓,系1953年首先由Proud所采用.在局麻下鑿開乳突,用電鉆將面神經的水平垂直段骨管完全磨去,縱行切開神經鞘膜,使神經纖維得以減壓.1972年Pulec認為,單純乳突內減壓范圍太小,應同時將內聽道頂部和迷路段全部磨開減壓.手術中也曾發現神經有病理改變如神經水腫,彌漫性肥厚和神經鞘纖維性收縮等與病因相矛盾的現象,但手術后確實有些病人得到治愈.1965年Cawthorne曾報告13例手術并未發現任何異常.減壓術較復雜,尤其全段減壓術不僅難度大,而且有一定危險.所謂療效是否因手術中創傷面神所致,并非減壓之效,也值得商榷. 3.面神經垂直段梳理術 Scoville(1965年)依上法將垂直段面神經骨管磨開后,用纖刀將垂直段縱行剖開1cm,并在其間隔以硅膠薄膜,其目的是切斷交叉的神經纖維,以減少異常沖動傳導,缺點是很難確切地達到既不明顯面癱又不出現痙攣的程度. 4.面神經鋼絲絞扎術 為作者設計,用直徑1mm鋼絲將面神經干絞扎,做永久性壓榨,絞扎程度可以隨意調整,方法簡便可靠,適用于年老體弱,不宜進行開顱探查者,更適用于一般基層醫療單位. 局麻,于耳垂后下,沿下頜角做弧形切口,分離腮腺后緣,找出面神經主干,取不銹鋼絲貫穿于乳突前方骨衣上,扭緊固定以作為支點,然后繞穿神經干絞扎之,一面絞扎一面觀察面肌活動,直到痙攣停止而呈輕度面癱為止.一般以眼裂閉不上達1~2mm為宜.鋼絲留置切口外,暫不剪斷,俟次晨觀察痙攣有無復發,再做最后一次壓力調整,剪去多余的鋼絲,埋入皮下.術后如有復發,可打開切口,找出鋼絲尾段現進行絞扎.如長期面癱不恢復,亦可進行鋼絲松解.本法的缺點是術后肯定要有3~6個月的面癱,復發率較高,達30%. 5.顱內顯微血管減壓術 Jannetta于1966年倡用,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外科常用的方法. 全麻,采用枕下或乙狀竇后徑路,切除枕骨做3×4cm骨窗,切開腦膜,進入橋小腦角,找出Ⅶ,Ⅷ顱神經,如發現有占位性病變或蛛網膜粘連即進行切除和分解,如有壓迫性血管,可在顯微鏡下利用顯微器械給以分離開,如果分不開,可用Silicone或Teflon片隔墊開,亦可用肌肉片填塞在血管與神經之間.這些血管多是小腦前下動脈絆,是腦干的主要供血者,手術中如有損傷出血或誘發血管痙攣或血栓形成,都將引起腦干缺血水腫,造成嚴重不良后果.即使內聽動脈痙攣或血栓形成,也可致全聾.臨床上觀察到,1/3的病人動脈穿行在Ⅶ,Ⅷ神經之間,或絆頂有內聽動脈支進入內聽道,進行血管減壓術操作都會遇到困難,或者根本不可能進行分離和墊隔,還有不少病人查不到可壓迫的血管,因此血管減壓術也無法應用.為此,作者設計出一套新的手術方法,叫顱內段面神經干梳理術,取得滿意效果.
2016-02-17 10:4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建議您可以做針灸治療或者即使做維生素B12和維生素B1對癥治療就可以的,注意休息,愿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治療方法可以做穴位注射取穴:主穴為聽宮(患側),合谷(健側),足三里(雙側);配穴為下關,太陽,魚腰,顴,頰車,四白.操作:用5ml注射器抽取復方當歸注射液2ml,維生素B1100mg,B12500vg,654-2注射液10mg,情緒不穩定可選安注射液10mg,交替取穴,每次取4—5穴,用6號針頭進針,得氣后回抽無血,根據穴位深淺及部位所在,分別于每穴注藥0.5—1ml,每日1次,5次為1療程.禁忌辛辣食物和油膩食物就可以的!愿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
2016-02-17 09:3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