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腸易激綜合癥,慢性結腸炎,大腸...
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癥狀、癥狀變化等):問題描述:腸易激綜合癥,慢性結腸炎,大腸息肉有啥區別?腹部左側不適,有腹鳴,大便有時成形,有時不成形.排便大多數一天1次,偶爾2-3次.請問這究竟是啥病?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一,癥狀:腹痛,腹瀉,糞便中含血膿和粘液,里急后重并可見腹脹,嘔吐,食少和惡寒發熱,頭痛身重,煩躁神昏,肢倦無力.此病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夏秋季多見.病情輕重不一,有反復發作的趨勢,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多在20-40歲之間.二,病因:本病的原因迄今為止尚不明確,有下列各種學說:1,由于本病的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酷似菌痢,有人認為本病即系慢性桿菌痢疾,但未被證實,也有人認為,起病系由痢疾桿菌或組織阿米巴引起,而慢性病程可能由于一般不致病的腸內細菌.2,精神學說:有人認為神經精神因素可能為本病的主要病因.大腦皮層活動障礙可通過植物神經系統的功能紊亂,產生腸道及其血管的平滑肌痙攣,而形成結腸粘膜的糜爛及潰瘍.3,腸壁分泌過多的溶菌酶破壞粘液的保護作用,因而導致細菌侵入發生粘膜壞死.4,關于營養缺乏學說,一般認為營養缺乏為結腸炎的后果而不是病因.三,臨床表現:病情輕重不一,癥狀為腹瀉為主,嚴重者每日10-30次,排出含有血,膿和粘液的糞便,伴有陣發性結腸痙攣性絞痛與壓痛,多位于左下腹,腸鳴音亢進,并有里急后重,排便后常獲緩解.輕者大便次數不多,但有血,膿及粘液排出.按起病的緩急,病情的輕重及病程的長短,本病可分為下列三種類型:1,輕型:起病緩,無全身癥狀,大便次數無增加或增加不多,糞便多成形,但有膿血和粘液,可僅排出膿血和粘液而無糞,或先排出膿血和粘液,繼以糞便.病變局限于直腸及已狀結腸者,里急后重較顯著.2,嚴重慢性型:病程持續數日或數年之久,患者極度消瘦,衰弱,有發熱,心搏過速等現象,并可發生貧血,多關節炎,各種維生素缺乏癥,結節性紅斑,鵝口瘡,血漿白蛋減少性水腫,失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等.此型表示整個結腸有廣泛的病變.3,暴發型:起病急驟,有發熱,心搏過速,虛脫癥毒血癥征象.大便每日10-30次,帶有膿血和粘液的糞便,伴有腹脹,腹痛及壓痛,表示結腸有廣泛的損害.什么是腸易激綜合癥?----腸易激綜合癥屬于一種胃腸道功能紊亂,也就是一種胃腸道神經官能癥.這種疾病在癥狀上可表現為腹痛腹瀉,腸鳴音亢進,往往可因情緒的波動而激發.----但這種疾病患者的腸粘膜實際上無任何炎癥改變,腸易激綜合癥一般引起結腸運動功能障礙,常常由于降結腸和乙狀結腸的痙攣導致左下腹陣發性絞痛,也有些患者表現為下腹部隱痛,吸收障礙和并發小腸功能紊亂時則表現為腹瀉甚或水樣便.另外,有少數患者是因為結腸分泌增加而致分泌性腹瀉,大便中含大量粘液,有時糞便很少甚至沒有糞便,大便常規鏡檢正常,結腸鏡檢查可見結腸粘膜正常.若結腸持續痙攣則推進性蠕動削弱,就會使大便在結腸內停留時間過長而發生便秘,大便呈羊屎樣,因伴明顯腹痛,故又稱為“痛性便秘”.----這些腹痛腹瀉的癥狀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心理和情緒上的不愉快,但患者的身體狀況良好,一般不會出現消瘦等情況.結腸息肉----結腸息肉是指任何隆起于結腸粘膜表面病變的總稱.在胃腸道息肉中,以結腸最為多見,尤以直腸及乙狀結腸為甚.根據息肉的特征可分為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淋巴性息肉,炎癥性息肉,腺瘤等.各類息肉特征1,幼年性息肉:約90%發生于10歲以下兒童,以男孩為多見.外觀為圓形或卵圓形,表面光滑.90%生長于距肛門25厘米的范圍內,直徑多數小于1厘米,絕大多數有蒂,約25%為多發性,組織學上表現為分化好而大小不規則的腺體,有的形成囊性擴張,中貯粘液,間質增生,并有較多炎性細胞浸潤,有時表面有潰瘍形成.次類息肉一般不發生惡變.2,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見的一種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分布以遠側大腸為多,一般均較小,直徑很少超過1厘米,其外形為黏膜表面的一個小滴狀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較寬,多發性亦常見,組織學上次種息肉是由增大而規則的腺體形成,腺體上皮細胞增多造成皮皺縮呈鋸齒形,細胞核排列規則,其大小及染色質含量變化很小,核分裂相少見.其重要特點是腸腺隱窩的中,下段都有成熟的細胞出現.增生性息肉不發生惡變.3,淋巴性息肉:淋巴性息肉亦稱良性淋巴瘤,多見于20~40歲成人,亦可發生于兒童,男性略多,多發于直腸,尤其是下段直腸,多數為單發,亦可多發,大小不等,直徑可自數毫米至3~4厘米.表面光滑或分葉狀或有表淺潰瘍形成.多數無蒂,有蒂時亦短粗.組織學上表現為分化良好的淋巴濾泡組織,局限于粘膜下層內,表面覆蓋正常粘膜.可以看到生發中心,往往較為擴大,有核分裂像,但周圍淋巴細胞中無核分裂像,增殖的濾泡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淋巴息肉不發生癌變.較少見的是良性淋巴性息肉病.表現為數量很多的淋巴性息肉.呈5~6厘米的小球形息肉,多發病于兒童.組織學變化于淋巴性息肉同.4,炎癥性息肉:炎癥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腸粘膜長期慢性炎癥引起的息肉樣肉芽腫,這種息肉多見于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血吸蟲病,阿米巴痢疾及腸結核等病的病變腸道中.常為多發性,多數較小,直徑常在1厘米以下,病
2016-02-15 04:5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大腸息肉? 大腸息肉是是指一類從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內的隆起狀病變,大多見于直腸和乙狀結腸。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高,大腸息肉惡變率大概是為10%。大便中粗渣和異物及其他大腸息肉的病因可造成腸黏膜損傷或長期刺激腸黏膜上皮,最終可形成腸息肉狀突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