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肌攣縮癥如何治療
蹲時雙膝關節不能并攏,兩腿必須分開;坐位時不能夠翹二郎腿;仰臥位時,雙膝關節分開,站立時兩下肢輕度外旋,雙足不能完全并攏,呈外八字,行走蹣跚,尤其快步或跑步時,則呈跳躍狀,酷似舞臺上那怪模怪樣的卓別林步態。小時候,打青霉素針。如何治療費用多少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肌肉注射最常用的部位是臀部肌肉,適宜作臀部注射的部位僅限于臀部外上方四分之一的區域,因為這個部位沒有重要的神經和血管,而且從解剖結構來看,此處深部的肌肉較厚,比較適宜注射用藥。臀肌攣縮癥是一種主要由于反復臀部注射藥物所致的常見病。據國內某醫院調查4248名兒童,發現因反復肌內注射所致注射性臀肌攣縮癥的患兒有200名,發病率達4.7%。臀肌攣縮癥的發病與針刺造成的物理性損傷、藥物引起的化學性刺激,尤其是含苯甲醇溶液的藥物刺激等,導致無菌性肌纖維壞死,發展為肌肉纖維化及瘢痕攣縮。避免對臀部肌肉注射毒性大、刺激性強的藥物,尤其是不應使用苯甲醇稀釋的藥物。注射方法和部位要正確,劑量要合理,注射速度要緩慢,盡量避免同一部位連續注射。注射后適當進行局部熱敷、理療,以利于藥液的吸收,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一旦發現臀肌攣縮癥應早期手術,徹底切除或松解攣縮的瘢痕組織
2016-01-30 21:0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注射性GMC國內外已有大量文獻報道,多見于有臀部肌肉注射習慣的國家和地區[2].國內區域性調查顯示兒童患病率為1%~2.49%[3,4],并指出苯甲醇作青霉素溶媒是最危險的致病因素[4].本組病例顯示開始肌肉注射的年齡越小,發病機率越高(平均發病年齡為2.7歲),說明嬰幼兒免疫功能及解剖學的特點與GMC的發生有直接關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組中6例(8.5%)合并坐骨神經傷的患者中5例漏診GMC,1例長期誤診為“嬰兒癱”,提示二者間的關系密切.神經松解與攣縮帶松解手術應盡量同時并及早進行.我們體會,注射性GMC大部分患者通過攣縮帶部分切除松解術可獲得良好的療效.多數情況下無需顯露坐骨神經,但病變廣泛尤其在合并小外旋肌群或髖關節囊攣縮者,為防止損傷神經宜先顯露坐骨神經.臀肌呈板狀攣縮及估計松解手術困難的患者可采取髂嵴切開,髂骨外板剝離臀肌起點下移術.其優點是既能獲得良好的手術效果,又可防止誤傷坐骨神經和攣縮帶廣泛松解術后并發伸髖無力.
2016-01-30 16:2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很多人出現這個病都是因為小的時候打針打的很多,對臀部的肌肉造成了影響,有些是由于注射的藥物造成的。有些人是本身就是易感體質。總之病因還是很多的。這個治療的時候可以使用手術治療。通常采用臀肌松解術。術后要積極地進行康復訓練。如果你的脊柱彎曲發生在生長發育之后,恢復還是有可能的。希望你術后積極地進行訓練,盡早的恢復。以上是對“臀肌攣縮癥如何治療”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6-01-30 14:1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一旦發現臀肌攣縮癥應早期手術,徹底切除或松解攣縮的瘢痕組織,絕大部分都能完全康復。該病癥唯一的根治方法就是手術松解臀肌的攣縮帶。手術技術目前已非常成熟,療效也很確切,但術后需輔助功能鍛煉以促進全面康復。注射方法和部位要正確,劑量要合理,注射速度要緩慢,盡量避免同一部位連續注射。注射后適當進行局部熱敷、理療,以利于藥液的吸收,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
2016-01-30 06:1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多見于局部肌肉注射導致的癥狀、建議去矯形科檢查治療。
2016-01-30 04:3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