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的癥狀以及治療方法本次發病及持續的時...
濕疹的癥狀以及治療方法本次發病及持續的時間:一年左右目前一般情況:手上兩個大拇指,右手中指一小塊,皮厚,可以揭下來,面積逐漸擴大,紅色的,不疼不癢。曾經在面包房幫忙一個月,之后就開始。以往的診斷和治療經過及效果:去年曾去貴醫院檢查,內服外敷的藥都用了(內服的藥有一種貴醫院的中藥,還有一個外涂得是貴醫院的尿素乳膏,還有2種藥,一種是內服的,一種是外涂得藥膏),醫生診斷說是慢性濕疹。但是我看了你們對濕疹的解釋,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從來都不感覺到癢。只是皮變得很厚,不能碰臟的,也不能碰刺激的。到現在不僅沒有好,好像還有點擴大。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你好根據你的癥狀按濕疹治療既然無效建議去醫院皮膚科就診明確發病原因確診后在積極治療
2016-01-27 04:4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濕疹(eczema)是以皮疹特征命名的一種最常見的皮膚病小兒尤為多見占皮膚科初診病例的10%-30%。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炎癥性皮膚病其特點為多形性皮疹滲出傾向對稱分布易于復發和慢性化自覺劇烈瘙癢。病因及流行病學:病因較復雜目前多認為系過敏性疾病屬第Ⅳ型變態反應。過敏原可來自外界亦可來自機體內部。外界過敏原如化學藥品、化妝品、染料、某些動物的毒素蛋、魚、蝦、牛奶等異性蛋白以及某些花粉、塵埃等。內部過敏原如體內病灶腸寄生蟲病某些代謝、內分泌或消化道功能失調以及人體本身某些組織在某些因子的影響下其成份發生改變而形成自身抗體等。小兒尤為多見。現代醫學病理:濕疹患者多具有過敏性體質有人發現過敏體質與遺傳性IgA缺乏有一定關系。此外當機體處于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等情況下神經及內分泌系統發生一系列的相應變化通過神經反射或內分泌影響使皮膚對各種刺激因子的易感性增高有助于濕疹的發生。中醫學病因病機分析:本病常因飲食失節嗜酒或過食辛辣腥發動風之品傷及脾胃脾失健運致使濕熱內蘊又外感風濕熱邪內外兩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膚發為本病。或因素體虛弱脾為濕困肌膚失養。或因濕熱蘊久耗傷陰血化燥生風而致血虛風燥肌膚甲錯。臨床表現:一、臨床表現與分型濕疹可分急性、亞急性及慢性三種:(一)急性濕疹1.皮損呈多形性常循一定規序發生開始為彌漫潮紅以后發展為丘疹、水皰、糜爛、滲液、結痂常數種皮損同時并存。2.病變常為片狀或彌漫性、無明顯境界。可發于身體各部而以頭、面、四肢遠端、陰囊多見。常對稱發病嚴重者可泛發全身。3.經過急劇炎癥明顯傾向濕潤糜爛如不發展為慢性約2~3周可以痊愈但常易反復發作。4.自覺灼熱及劇烈瘙癢。(二)亞急性濕疹1.為介于急性與慢性濕疹間的階段常由于急性濕疹未能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使病程遷延所致。2.皮損較急性濕疹輕以丘疹、結痂、鱗屑為主僅有少量水皰及輕度糜爛。(三)慢性濕疹1.常由于急性和亞急性濕疹處理不當長期不愈或反復發作轉變而來。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手、小腿、肘窩、陰囊、女陰等處境界明顯炎癥不著。2.患處皮膚肥厚粗糙嵴溝明顯呈苔蘚樣變。顏色為褐紅或褐色表面常附有糠皮狀鱗屑伴有抓痕結痂及色素沉著。部分皮損上似可出現新的丘疹或水皰抓破后有少量漿液滲出。發生于手足及關節部位者常呈破裂或疣狀自覺疼痛影響活動。3.慢性病程時輕時重常反復呈急性或亞急性發作尤以精神緊張時為甚。4.平時自覺癥狀不著每當就寢前或精神緊張時出現劇烈瘙癢。二、幾種特殊類型濕疹(一)錢幣狀濕疹1.好發于背及四肢伸側。2.皮損呈散在約5分硬幣大小圓形紅斑水皰輕度糜爛和結痂等邊界較清楚在進行期損害可稍擴大。3.大多呈慢經過自覺劇烈瘙癢。(二)自體過敏性濕疹1.發病前某些部位皮膚如下肢、陰股部等處常患有濕疹。2.原發部位濕疹惡化后不久在身體其他部位即出現濕疹樣損害。開始為炎性小丘疹迅速變為群集的丘皰疹以后融合成小的片狀濕疹樣損害。3.病變分布以四肢為主其次為軀干及面部。4.瘙癢較劇有燒灼感可伴淺表淋巴結腫大全身不適和低熱。5.一般發作較急可于1~2周內泛發全身原發病灶好轉后繼發性皮疹可逐漸消退。病程遷延數周以上。三、傳染性濕疹樣皮炎1.常發于破潰的膿腫、竇道、潰瘍、瘺管周圍或女陰附近等常受分泌物刺激的部位。2.初起僅限于化膿性病灶周圍皮損潮紅邊界清楚。有多數小皰、膿皰或毛囊炎表面覆有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或痂皮。皮損可向周圍擴大蔓延有時周圍出現1周即將剝脫的皮屑其下常有積膿。附近淋巴結往往增大。3.具有自體接種傳染的特點搔抓可使皮損呈線狀分布。4.自覺瘙癢但較一般濕疹為輕。診斷:濕疹診斷標準:1.急性濕疹(1)急性發病皮損由紅斑、丘疹、水皰組成。集簇成片狀因搔抓常引起糜爛、滲出、結痂和化膿等改變邊緣不清常呈對稱分布。(2)劇癢。2.亞急性濕疹:急性病變炎癥減輕、滲液減少后病程遷延皮損以丘疹、鱗屑和結痂為主僅有少數丘皰疹和糜爛或有輕度浸潤。3.慢性濕疹(1)可從急性濕疹反復發作而致或開始即呈慢性。(2)好發于面部、耳后、肘、
2016-01-27 04:1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濕疹(eczema)是以皮疹特征命名的一種最常見的皮膚病,小兒尤為多見,占皮膚科初診病例的10%-30%。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炎癥性皮膚病,其特點為多形性皮疹,滲出傾向,對稱分布,易于復發和慢性化,自覺劇烈瘙癢。病因及流行病學:病因較復雜,目前多認為系過敏性疾病,屬第Ⅳ型變態反應。過敏原可來自外界,亦可來自機體內部。外界過敏原如化學藥品、化妝品、染料、某些動物的毒素,蛋、魚、蝦、牛奶等異性蛋白以及某些花粉、塵埃等。內部過敏原如體內病灶,腸寄生蟲病,某些代謝、內分泌或消化道功能失調以及人體本身某些組織在某些因子的影響下,其成份發生改變而形成自身抗體等。小兒尤為多見。現代醫學病理:濕疹患者多具有過敏性體質,有人發現過敏體質與遺傳性IgA缺乏有一定關系。此外,當機體處于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等情況下,神經及內分泌系統發生一系列的相應變化,通過神經反射或內分泌影響使皮膚對各種刺激因子的易感性增高,有助于濕疹的發生。中醫學病因病機分析:本病常因飲食失節,嗜酒或過食辛辣腥發動風之品,傷及脾胃,脾失健運,致使濕熱內蘊,又外感風濕熱邪,內外兩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膚發為本病。或因素體虛弱,脾為濕困,肌膚失養。或因濕熱蘊久,耗傷陰血,化燥生風,而致血虛風燥,肌膚甲錯。臨床表現:一、臨床表現與分型濕疹可分急性、亞急性及慢性三種:(一)急性濕疹1.皮損呈多形性,常循一定規序發生,開始為彌漫潮紅,以后發展為丘疹、水皰、糜爛、滲液、結痂,常數種皮損同時并存。2.病變常為片狀或彌漫性、無明顯境界。可發于身體各部,而以頭、面、四肢遠端、陰囊多見。常對稱發病,嚴重者可泛發全身。3.經過急劇,炎癥明顯,傾向濕潤糜爛,如不發展為慢性,約2~3周可以痊愈,但常易反復發作。4.自覺灼熱及劇烈瘙癢。(二)亞急性濕疹1.為介于急性與慢性濕疹間的階段,常由于急性濕疹未能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使病程遷延所致。2.皮損較急性濕疹輕,以丘疹、結痂、鱗屑為主,僅有少量水皰及輕度糜爛。(三)慢性濕疹1.常由于急性和亞急性濕疹處理不當,長期不愈或反復發作轉變而來。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手、小腿、肘窩、陰囊、女陰等處,境界明顯,炎癥不著。2.患處皮膚肥厚粗糙,嵴溝明顯,呈苔蘚樣變。顏色為褐紅或褐色,表面常附有糠皮狀鱗屑,伴有抓痕,結痂及色素沉著。部分皮損上似可出現新的丘疹或水皰,抓破后有少量漿液滲出。發生于手足及關節部位者,常呈破裂或疣狀,自覺疼痛影響活動。3.慢性病程,時輕時重,常反復呈急性或亞急性發作,尤以精神緊張時為甚。4.平時自覺癥狀不著,每當就寢前或精神緊張時出現劇烈瘙癢。二、幾種特殊類型濕疹(一)錢幣狀濕疹1.好發于背及四肢伸側。2.皮損呈散在約5分硬幣大小,圓形紅斑水皰,輕度糜爛和結痂等,邊界較清楚,在進行期損害可稍擴大。3.大多呈慢經過,自覺劇烈瘙癢。(二)自體過敏性濕疹1.發病前某些部位皮膚如下肢、陰股部等處常患有濕疹。2.原發部位濕疹惡化后不久在身體其他部位即出現濕疹樣損害。開始為炎性小丘疹,迅速變為群集的丘皰疹,以后融合成小的片狀濕疹樣損害。3.病變分布以四肢為主,其次為軀干及面部。4.瘙癢較劇,有燒灼感,可伴淺表淋巴結腫大,全身不適和低熱。5.一般發作較急,可于1~2周內泛發全身原發病灶好轉后,繼發性皮疹可逐漸消退。病程遷延數周以上。三、傳染性濕疹樣皮炎1.常發于破潰的膿腫、竇道、潰瘍、瘺管周圍或女陰附近等常受分泌物刺激的部位。2.初起僅限于化膿性病灶周圍,皮損潮紅,邊界清楚。有多數小皰、膿皰或毛囊炎,表面覆有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或痂皮。皮損可向周圍擴大蔓延,有時周圍出現1周即將剝脫的皮屑,其下常有積膿。附近淋巴結往往增大。3.具有自體接種傳染的特點,搔抓可使皮損呈線狀分布。4.自覺瘙癢但較一般濕疹為輕。診斷:濕疹診斷標準:1.急性濕疹(1)急性發病,皮損由紅斑、丘疹、水皰組成。集簇成片狀,因搔抓常引起糜爛、滲出、結痂和化膿等改變,邊緣不清,常呈對稱分布。(2)劇癢。2.亞急性濕疹:急性病變炎癥減輕、滲液減少后,病程遷延,皮損以丘疹、鱗屑和結痂為主,僅有少數丘皰疹和糜爛或有輕度浸潤。3.慢性濕疹(1)可從急性濕疹反復發作而致或開始即呈慢性。(2)好發于面部、耳后、肘、
2016-01-27 01:1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濕疹是一種炎癥性皮膚反應。其臨床表現包括瘙癢、紅斑、脫屑、及成群的丘皰疹。治療,按照皮膚科的治療原則“干對干、濕對濕”,有滲液者可用3%硼酸液、生理鹽水等外敷,3-5次/日,無滲液者可用爐甘石洗劑或霜劑外搽。可配合內服抗過敏、抗組胺藥物,慢性濕疹可用硬膏等等封包。也可用中藥外洗、內服治療。但容易反復發作,目前沒有根治辦法。生活上要注意避免堿性強的肥皂、熱水刺激。
2016-01-26 10:4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