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腎開竅于耳大部分的耳病可以從腎論治建議你看一下中醫西醫沒有好的辦法或者說一說你的癥狀給你開個方是像刮風那樣響還是像蟬鳴那樣?其他情況呢比如睡覺怎么樣出汗嗎什么時候出大小便怎么樣…………
2016-01-21 23:2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如果是短暫性忽來忽去的耳鳴,一般是生理現象,不必過分緊張,可聽之任之。如果是持續性耳鳴,尤其是伴有耳聾、眩暈、頭痛等其他癥狀,則要提高警惕,盡早就醫。臨床上,耳鳴和其他疾病一樣,早期診治有助于病情好轉和康復。因為耳鳴常先于其他癥狀之前,這無疑是一種"警報",如氨基糖甙類抗生素的耳毒性往往先出現耳鳴,繼而聽力減退,當發生耳鳴時應立即停藥;貧血、高血壓的病人出現耳鳴或耳鳴加重,表明病情在進一步惡化,應引起警惕;長期在噪音環境下工作者,出現耳鳴,則應考慮調換工作環境。有些耳鳴早期明確病因,如盯聹栓塞、分泌性中耳炎等,即可采取相應治療措施,耳鳴也會隨之消失。但約有40%病人的耳鳴找不到明顯的病因.醫生稱為不明原因性耳鳴。
2016-01-21 15:4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由于人體呼吸、心跳、血液循環、關節活動、肌肉收縮或耳部血管的搏動等所產生的聲音傳導到耳部,所引起的聲音感覺。藥物治療(1)改善耳蝸血供:血液供應不良,例如血管痙攣、血管栓塞等是影響耳蝸功能的常見原因。應用血管擴張劑可改善內耳血液循環,以達到治療內耳疾病,消除或減輕耳鳴的目的。自主神經功能平衡失調可影響耳蝸的血流量,正常耳蝸生理功能有賴于交感神經纖維調節耳蝸的血供來維持。交感神經系統由α和β兩種受體組成。α受體具有興奮作用,引起血管收縮;β受體具有抑制作用,引起血管擴張。臨床上應用β受體興奮劑可引起血管擴張作用,如芐丙酚胺(Arlidine),劑量為6mg,1~3/d,6周為一療程。其副作用有心悸、四肢震顫和神經過敏,必要時可限制劑量,嚴重者應終止給藥。此外,可應用拮抗腎上腺素的藥物,如腦益嗪,劑量為25mg,3/d。除偶有胃腸功能障礙、發疹和嗜眠外,無其他嚴重副作用,一般停藥后即消失。副交感纖維對迷路動脈的支配尚未證實,但臨床上應用類阿托品作用的藥物,如東莨菪堿或654-2等,能促使副交感神經緊張的松弛,以保持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平衡,改善內耳血液循環。抗組織胺藥有抗膽堿作用,也可通過自主神經系統起作用。Shulman認為抗組織胺藥可修復受損的血管壁,改善內耳供血,達到治療耳鳴的作用。因此,對某些病例可試用撲爾敏治療,及其他抗組胺藥物治療。其他擴血管藥,如氫麥角堿(hydergin)對改善老年人腦血供不全有一定作用,亦可用以治療耳鳴,劑量為1mg,每日3次,可根據病情需要繼續治療數周至數月。此藥的副作用有惡心、食欲不振,停藥后即消失。中藥丹參口服或靜脈注射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對迷路動脈也有同樣作用。擴張外周血管的藥物,對迷路動脈不一定有作用,例如動物實驗就證實了煙酸并不能改善耳蝸的血流,僅能擴張皮膚周圍血管。(2)改善內耳組織的能量代謝:三磷酸腺苷和輔酶A等有激活組織呼吸和改善循環系統的作用,對早期耳蝸病變所致耳鳴可以選用,一療程為3~6周。對螺旋器病變已不可逆者則無療效。(3)抗驚厥藥:采用利多卡因治療耳鳴早有報道。普魯卡因、利多卡因等局部麻醉劑對神經軸突的介質傳遞有阻滯作用,使聽覺傳導徑路的異常節律過度活動得到控制,達到治療耳蝸或蝸后病變所致外周或中樞性耳鳴。這類藥物的作用可能是阻滯腦干內的多軸突系統,特別是網狀結構,因此可用來治療耳鳴。常用口服藥有酰胺咪嗪(卡馬西平,tegretol),去氧苯比妥(撲癇酮,mysoline)和鹽酸妥卡因碘(tocoinide)。Shea及Melding等在治療前用利多卡因篩選,若靜脈注射利多卡因后耳鳴好轉,則一般療效較好,若患者對利多卡因反應很小或無反應,則上述抗驚厥藥物療效一般較差或無效。其法為預先測定耳鳴的頻率和響度,然后以利多卡因100mg加入注射用水5ml作靜脈注射,10~30s內注射完畢,觀察耳鳴是否暫時緩解。耳鳴響度降低20%以上者為陽性反應,服藥有效。
2016-01-21 05:2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