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
因白細胞偏低昨天打了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兩年前突然白細胞降到3點多最低的時候是2.9可這次我的膽囊炎和膽結石犯了不得不打了一周的消炎藥,有病的前一周查的血常規白細胞為3.4用藥后的第二天查為3.0,昨天在查時降到2.1了,我渾身沒勁愛冷還伴有低熱臉色青白沒有血色。我到了醫院的血液科大夫給我注射了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開的口服藥,現在渾身不怎么冷了,可渾身疼痛。希望有緣的大夫能幫我解答一下,我的白細胞降到2.1我有什么危險嗎應該注意些什么,我打完針后渾身疼得癥狀得什么時候緩解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曹麗萍 副主任醫師
洛陽市吉利區人民醫院
二級乙等
骨傷科
-
這個情況要及時去大醫院檢查一下,白細胞下降有很多考慮因素,不除外病毒感染,也要看,中性粒細胞,如果中性粒細胞也下降,最好做一個骨髓穿刺進一步確診。渾身疼和使用升白細胞針有關系,停藥后會緩解,現在做穿刺手術會比較好,根查病因,建議及時就醫檢查。
2019-03-04 10:57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使用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有時會有肌肉酸痛、骨痛、腰痛、胸痛的現象。如果可以耐受,停藥后會逐漸好轉。當使用超過安全劑量時,會出現尿隱血,尿蛋白陽性,血清堿性磷酸酶活性明顯提高,但在五周恢復期后各項指標均可恢復正常。當注射本品劑量嚴重超過安全劑量時,會出現食欲減退,體重偏低,活動減弱等現象,出現尿隱血,尿蛋白陽性;肝臟出現明顯病變。這些變化可以在恢復期后消除或減輕。
2016-01-20 08:28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用量和用藥時間應根據患者化療的強度和中性粒細胞下降的程度決定。對化療強度較大或粒細胞下降較明顯的患者以2.5μg/kg體重/日的劑量連續用藥7天以上較為適宜,至中性粒細胞恢復至5,000/mm3停藥;如所用化療藥物的劑量較低,估計造成的骨髓抑制不太嚴重者,可考慮使用較低劑量預防中性粒細胞的減少,以1.25μg/kg體重/日的劑量用藥,至中性粒細胞數穩定于安全范圍;對化療后中性粒細胞已明顯降低的患者(中性粒細胞<1,000/mm3),以5μg/kg體重/日的劑量用藥至中性粒細胞恢復至5,000/mm3以上,穩定后終止本品治療并監視病情。
2016-01-20 00:4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不良反應:1.嚴重的不良反應:(1)休克(發生率不明):有發生休克的可能,需密切觀察,發現異常時應停藥并進行適當處置。(2)間質性肺炎(發生率不明):有發生間質性肺炎或促使其加重的可能,應密切觀察,如發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和胸部X線檢查異常時,應停藥并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等適當處置。(3)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生率不明):有發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可能,應密切觀察,如發現急劇加重的呼吸困難、低氧血癥、兩肺彌漫性浸潤陰影等胸部X線異常時,應停藥,并進行呼吸道控制等適當處置。(4)幼稚細胞增加(發生率不明):對急性髓性白血病及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的患者,有可能促進幼稚細胞增多時,應停藥。2.其它不良反應:(1)皮膚:中性粒細胞浸潤痛性紅斑、伴有發熱的皮膚損害(sweet綜合癥等)(發生率不明),皮疹、潮紅。(2)肌肉骨骼系統:有時會有肌肉酸痛、骨痛、腰痛、關節痛的現象。(3)消化系統及肝臟:有時會出現食欲不振的現象,惡心、嘔吐,或肝臟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升高。(4)其他:有人會出現發熱、頭痛、乏力、心悸、ALP、LDH、尿酸、血清肌酐、CRP升高。
2016-01-19 20:3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注射液中國醫學健康網藥理作用:本品為利用基因重組技術生產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與天然產品相比,生物活性在體內、外基本一致。G-CSF是調節骨髓中粒系造血的主要細胞因子之一,選擇性地作用于粒系造血祖細胞,促進其增殖、分化、并可增加粒系終末分化細胞的功能。
2016-01-19 14:1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主治:1.促進骨髓移植后中性粒細胞計數增加。2.癌癥化療引起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包括惡性淋巴瘤、小細胞肺癌、胚胎細胞瘤(睪丸腫瘤、卵巢腫瘤等)、神經母細胞瘤等。3.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伴發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癥。4.再生障礙性貧血伴發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癥。5.先天性、特發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
2016-01-19 11:1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