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腰腫脹
患者性別:男患者年齡:22詳細病情及咨詢目的:長坐電腦前,最近感覺腰部(右后邊)腫脹疼痛,有木訥感本次發病及持續的時間:做久了就會這樣的病史:1年前查出有膽囊息肉,到現在沒有去看過,不知道中這個有沒有關系[本貼已經被xslyy0124在2007-4-2822:12:12修改過]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一,腰痛的原因和特性腰痛有伴下肢痛,不伴下肢痛二種,是自發痛,運動痛,壓痛等痛癥的總稱,也是發生原因多種多樣的綜合征,(一)主要有以下原因.(1)骨骼,關節原因:椎間盤突出,脊椎移位癥,強直性脊椎炎,脊椎結核,癌轉移至脊椎,骨質疏松癥,椎管狹窄,形態異常(腰椎骶化,先天性畸形)等.(2)肌肉,筋膜原因:腰部肌炎,腰部肌筋膜炎,韌帶骨化,肌肉痙攣和收縮.(3)外傷:脊柱外傷,骨折,脫臼,肌腱斷裂.(4)炎癥性原因:化膿性脊椎炎,椎體椎間盤炎,感染性關節炎,粘連性病變.(5)腫瘤性原因:骨腫瘤,軟組織腫瘤.(6)神經,血管原因:神經炎,血管性病變,坐骨神經痛,驚腰.(7)其它臟器所致牽涉痛:骨盆,腹部內臟而來的牽涉痛.(二)腰痛常有以下特性:腰痛不象切斷傷,燒傷,挫傷等的外傷,而是由軀體深部來的有沉重感的鈍痛.急性腰痛的典型代表為驚腰,是突發性,向任何方向的運動均受限,活動時劇痛,靜臥時變輕,站,坐位下對脊柱負重即感疼痛難忍,咳嗽,噴嚏,加腹壓時疼痛更劇烈,從腰放散至下肢.(1)椎間盤性疼痛:;常常是慢性,反復,不劇烈,節段性界限不明顯,有深部壓重感.活動,勞動而惡化加重,安靜時轉輕,起床時有一過性不安感,當前屈或從前屈回原位時發生劇烈疼痛.(2)椎間關節性疼痛:在起床時腰感僵硬,經過一些時間后才減輕,在活動開始時出現腰痛,在無準備時的扭身動作時惡化,伸展位時疼痛劇烈.(3)肌筋膜性疼痛:受脊神經后支的支配,在后支貫通筋膜的部位受炎癥刺激及緊縮刺激或有退行性變化時產生,此時出現肌緊張亢進,肌肉硬結,壓痛等體征,尤在順肌纖維伸展方向運動時出現緊張感和疼痛.此時若用局麻藥注射到硬結部,疼痛緩解,運動改善.分節機能不全所致的疼痛,是在前屈或從前屈改成伸展位時劇烈,當伸展或運動時更痛,安靜時疼痛緩解.(4)神經源性疼痛:見于馬尾神經腫瘤,慢性進行性為特點,有時緩解的疼痛又重新加重.腫瘤變成囊腫樣病變時,容積變小.雙側性或一側性腰痛,下肢痛,脊柱可動性的嚴重受限導致腰背肌緊張,出現咳嗽,噴嚏時肌性痛加重的現象,即使安靜也不轉輕.(5)神經根性疼痛:是從腰到下肢均有疼痛,一側性為主,有感覺異常,麻木,肌力降低,有膝足部間隙性跛行,在咳嗽或大便時有疼痛加重.(6)椎管狹窄癥:相似于馬尾神經間隙性跛行癥,在起立,步行時疼痛加劇,雙腿麻木,出現從腳到大腿根部移動的感覺異常,易感疲勞,有壓重感.在步行時,中途蹲下來休息就轉輕,可重新走路.二,腰痛的發病機制人的腰椎是承受重力的運動器官.腰椎的周圍有很多感覺神經,當這些神經(1)受壓迫,伸展等機械性刺激,(2)發生炎癥,(3)出現水腫,充血,缺血等循環障礙,(4)內因性或外因性毒素(即代謝障礙,中毒等)作用時,即可發生腰痛.從解剖學上看前根和后根合成一個脊椎神經,出離椎間孔,在匯合前于椎間孔部形成脊髓神經節.離開椎間孔的脊髓神經分為前支和后支,前支除背部的四肢和軀干上形成神經叢(除胸神經),分布在末梢.后支分布于背部的皮膚,肌肉,支配該部位的感覺和運動.前支,后支以及交感神經之間的交通支,回返支對脊柱很重要.即脊神經根出離椎間孔后,分出后支和回返支(回返髓膜神經,脊椎洞神經),后內側支分布于椎間關節包,椎弓骨膜,脊間韌帶,脊上韌帶,裝配該區感覺.回返支從椎間孔回到椎管內,在椎體后面向上下分支后,支配后縱韌帶,后部纖維最外層,支配脊髓硬膜的感覺.椎體兩側的腰部交感神經干,則包括后根系向心感覺纖維在內,于各髓節水平上,與脊神經之間分出交通支,支配脊椎椎體骨膜,前縱韌帶,前側方椎間盤周圍的感覺.從上述解剖關系歸納腰痛機制,可大體作兩種解釋:一是通過椎間孔的脊神經根被壓迫,伸展,受機械性刺激而發生腰痛;二是因分布于脊柱和周圍組織的神經受到刺激而發生腰痛,這些神經有脊神經后支,肌支,內側支,回返神經—分布于椎間盤,椎體周圍的脊洞神經.當這些神經受刺激時引起腰痛,通過脊椎洞神經,椎間盤性洞神經而發生的疼痛,稱為椎間盤性疼痛,不屬于神經根刺激而是由于椎間盤變化,變性而致的疼痛,可以成為突出癥以外的椎間盤病因.前后屈曲是腰椎的主要運動.此時L5~S1間運動占70%,L4~L5間運動占20%,L1~2,L3~4間運動占10%,由此可見大部分的運動在下位兩個腰椎和骶椎之間進行,因此椎間盤突出,高齡退行改變一般均在下位腰椎中多見.腰痛的發生中,椎間盤也起重要的作用.椎間盤具有:相互連接椎體之間的機能,緩沖椎體間沖的機能,椎體間的運動機能,靠椎間前后緣厚度之差保持脊柱彎曲的機能.椎間盤的構成物:以凝膠和有彈性的髓核為中心,周圍由堅固的層狀纖維環構造物包圍.其上下夾著終極軟骨,纖維間盤的物質有粘多糖元,膠元蛋白纖維,髓核里有很多水分,隨年齡的增加,此水分逐漸減少,纖維環的膠元蛋白也逐漸老化,失去彈性,體積減少,身高呈縮短趨勢.椎間盤后方及后外方有神經根,馬尾神經,后縱韌帶,在這些韌帶里分布著回返髓膜神經,因而這是對疼痛敏感的部位,椎間盤性疼痛中,除根性疼痛之外,還包括因后縱韌帶所致的深部疼痛.三,腰痛的診斷腰痛的診斷須先考慮是單純的腰痛還是伴有下肢痛的腰痛,診察病人時要識別除了疼痛還有麻木感,涼感,相應的神經根障礙之外尚有無局限的癥狀.問診要點是:(1)起初如何開始疼痛,是抬重物后或堅持不自然姿勢后(2)腰受涼是一次或多次(3)腰痛是否伴下肢痛,一側或兩側(4)采取何種姿勢時疼痛減輕或加重(5)咳嗽,噴嚏,大便時是否疼痛加重,如果加重則屬于根性坐骨神經痛(6)沐浴是否加重疼痛坐骨神經痛時被沐浴更加劇(7)有無感覺,運動障礙,肌萎縮,膀胱障礙(8)既往治療經過及效果如何要詳細詢問,不要漏問.問診完后行查體,查體首先看姿勢.脊柱的可動性,觸診及壓痛檢查,行神經反射試驗檢查,為確定L4,L5,S1等的神經根體征,查看相應部位感覺障礙,跟腱,膝反射異常情況,肌萎縮,肌力降低部位,程度Laseques征的陽性或陰性,以此可下診斷.馬尾神經部病變可致多根性障礙,也可出現膀胱直腸障礙,一般性腰部疾病可有運動痛,負荷痛,但靜臥后消失,如果不減輕,反而呈進行性,則腫瘤的可能性大.對如上所述的問診和查體所見進行綜合分析后不難做出診斷.另要參考影像診斷,X線攝影盡量從正立位,側位,左右45度斜位,最大前后屈曲位等多方面進行.單純檢查后尚有疑問時可作CT,MRI檢查來幫助臨床診斷.用X線像可以見到椎間隙的狹窄,異常可動性,骨刺,椎體緣的硬化,破壞像,韌帶骨化,脊椎變形畸形,用CT,MRI則可見骨以外的軟組織,脊椎管等的變化情況.必要時還可進行血液,血清反應,臨床生化檢驗,依此幫助炎癥,腫瘤等診斷,絕不可輕率就下診斷.除一般檢查外,還可進一步進行特殊檢查.肌電圖有助于確定病變部位,高度.住院后能進行的檢查有脊髓造影,椎間盤造影,硬膜外造影,神經根造影,血管造影,有時在疼痛部位里注入局麻藥物,見其阻滯效果,依此作出診斷.四,腰痛的現代治療進展腰痛的治療方法非常多,原因疾病的治療,安靜休息,用鎮痛藥,中樞性肌松藥的藥物療法,理療(牽引,按摩,熏蒸,大功率微波,針灸)等,但近來證實神經阻滯術來進行治療,其效果非常好.臨床常常見到不少病人來疼痛科就診以前,曾在多處進行許多藥物治療,針灸,理療等療法而未奏效,最終到疼痛科才獲顯著效果的情景.(一)我科最常用的方法是椎間阻滯加+字型法.病人側臥,選最痛的椎間隙,一般為L2.3,L3.4,L4.5,作浸潤局麻,用7號9cm長針分別穿刺,針尖入至黃韌帶.注入1%利多卡因加當歸注射液混合液6ml中,約注入1ml于黃韌帶,拔至棘間韌帶約注入0.5ml,均勻注射于各組織層中.如此于2~3個椎間隙中將6ml全部注入."+"字型阻滯是在這3個穿刺點中任選L3.4或L4.5中的一個點,從皮下和肌層中插入針,刺進針體全長,向頭,向尾,向左,向右均勻地作浸潤,藥物為單純0.5%利多卡因.12ml左右.(二)輔助鎮痛藥(1)抗抑郁藥和抗焦慮藥:抗抑郁藥如阿米替林,百憂解具有改善精神狀況,鎮靜及改善睡眠等作用,可用于部分慢性疼痛,癌痛.(2)抗焦慮藥如鹽酸羥嗪,也是一種癌痛治療的輔助藥物,主要作用是減少焦慮和較強的鎮吐作用.這兩類藥還可加強麻醉性鎮痛的鎮痛效果.(3)抗驚厥藥:卡馬西平,苯妥英鈉是治療三叉神經痛最有效的藥物,也是于其他神經痛的治療.單獨或與抗抑郁藥一起聯合使用,對神經病源性疼痛有效,如腫瘤侵犯神經,放射性纖維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等.(4)膜穩定劑:美西律或利多卡因阻滯鈉通道,對部分神經病源性疼痛有效.(5)辣椒素:辣椒素本身是一種刺激劑,局部反復使用,可使局部C纖維的傷害感受器脫敏感,并能阻斷其突軸的傳遞.可用于帶狀皰疹后神經痛.(6)神經破壞藥:依據其性質,濃度與劑量對神經組織有程度不等的破壞作用.主要用于癌痛和某些頑固性疼痛.神經破壞藥會產生一定的并發癥,如痛覺消失的同時,觸覺也消失,局部麻木不適,嚴重者可出現運麻痹,甚至截癱,必須嚴格掌握適合癥.常用無水乙醇,酚甘油注入神經干或神經叢,稱為"化學性神經切斷","持久性神經阻滯".根據注射部位選用30%—100%乙醇或5%—15%酚甘油.(7)局麻藥:局麻藥仍是神經阻滯和局部阻滯治療中的主要藥物.通過神經阻滯,可以阻斷疼痛傳導,改善血流,消除水腫和疼痛惡性循環,達到治療目的.局麻藥種類應首選利多卡因,必要時可選布比卡因和普魯卡因,利多卡因用藥濃度為0.25%—1.0%,布比卡因為0.125%—0.375%,普魯卡因為0.5%—1%.普魯卡因用藥前須作皮試.(8)酶制劑:主要有透明質酸酶,菠蘿蛋白酶,糜蛋白酶,膠原酶.臨床藥理:透明質酸酶能水解組織中的透明質酸,促進輸入到皮下,組織間的液體,局部的滲出液,血液和某些藥物的擴散吸收;菠蘿蛋白酶能增強體內纖維蛋白的水解作用,與抗生素和化療藥物并用,能促進藥物對病灶的滲透和擴散,分解纖維蛋白的大分子而不破壞凝血所必須的纖維蛋白原;糜蛋白酶具有分解肽鏈的作用,能消化溶解變性蛋白,具有抗炎作用,分解能力強,毒性低,副作用較少;膠原酶具有消化正常和變性膠原蛋白的能力,對球及纖維蛋白不起作用,故不損傷血管和神經組織,目前主要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介入溶盤治療.我科在全市率先開展CT導引下注射膠原酶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治愈率達82.4%.椎間盤髓核主要由粘多糖,膠原蛋白組成,膠原纖維占25%,腰突癥時髓核水分含量下降,髓核及纖維板的膠原纖維最大含量可達60%,膠原酶在正常的生理和酸堿度下分解膠原纖維,使其降解成為相關的氨基酸并被血漿中和吸收.(9)神經營養藥:主要是腦活素,愛維治,彌可保,康腦靈等及維生素.能促進神經細胞蛋白質合成,使損傷而未變性的神經細胞恢復功能;增加機體對氧的吸收能力和提高葡萄糖的使用率,保持細胞的正常功能;增加免疫功能,提高中樞神經組織功能的作用.大多數維生素是某些酶的輔酶(或酶基)的組成部分,維生素類在神經組織代謝中到的作用,近年受到重視.許多B族水溶性維生素及某些脂溶性維生素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對神經組織的代謝產生種種影響.(10)鎮靜及肌松藥:常用的鎮痛輔助藥如氯唑沙宗,貝力斯,鹽酸替扎尼定等,主要作用于CNS的多突觸通道而產生肌松效果,解除肌痙攣和具有鎮痛作用;中樞性肌肉松弛藥,作用于脊髓反射和—運動神經元而松弛骨骼肌,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而改善血液循環,抑制疼痛反射;選擇性抑制與肌肉過度緊張有關的多突觸機制,主要是減少從中間神經元釋放興奮氨基酸.(5)臨床應用激素不規范,出現爭議,爭議的焦點就是如何合理地科學用藥.應用激素的注意事項有:1疼痛治療中一般應用局部注射給藥,減少全身用藥,但局部用藥同樣可以引起全身的或局部的副反應和并發癥;2.激素對肌肉,骨骼有一定的損傷作用.關節內多次注藥可以引起鈣化,可改變軟骨細胞和纖維細胞的功能,引起正常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劑量增加軟骨損傷更嚴重;有報道可導致骨質疏松,骨皮質缺血,甚至壞死,臨床已不少見.3.用于治療軟組織應謹慎.為防止肌腱破裂,不要將皮質類固醇直接注射在肌腱或韌上;4避免不當配伍.使用良種或兩種以上的糖皮質激素更容易引起不良反應,提倡單品種用藥,不宜聯合用藥,禁忌重疊用藥;5.提倡根據病情合理,科學用藥.對急性疼痛,慢性疼痛的突發痛,采用大劑量沖擊法,單次給藥.慢性疼痛在開始1-2個療程時,按一般劑量短期給藥.可采用小劑量間隔給藥,個體化用藥,在保證療效的基礎上盡量選用有效劑量的下限和有效間隔的上限給藥,應對給藥的劑量和總量進行控制.有作者提出"不用,慎用"之說.(六)鎮痛藥臨床用藥原則1.必須查明疼痛病因,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不應用鎮痛藥來掩蓋病因或影響診斷,尤其是在診斷不明的急性疼痛時,應用強鎮痛藥須謹慎.但如果劇痛不能及時止痛,會造成病人休克或影響進一步診治時,應立即鎮痛.2.嚴格掌握適應癥和禁忌癥.3.對藥物的藥理作用,藥代動力學,劑型劑量,副作用等要有基礎了解.4.對于輕,中度疼痛,能用抗炎免疫類鎮痛藥有效的,就不要用麻醉性鎮痛藥;要注意阿片類鎮痛藥,抗炎免疫類鎮痛藥,輔助類鎮痛藥的相互配合應用.6.注重首選口服,劑量個體化,按階梯給藥,規律給藥的原則.7.掌握好用藥劑量及時間:尤其在老年病人及兒童,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機能,藥物的劑量應偏小,用藥時間宜短.8.選擇合理的給藥途徑:(1)口服及舌下含服:作用較慢,副作用較少;(2)肌肉及皮下注射:作用較快,較常用方法;(3)靜脈用藥:作用快,副作用較大;(4)直腸用藥:對不能口服者,采用直腸用藥方式,可使胃腸道副作用明顯減少;硬膜外注射:鎮痛效果好,作用快,對慢性頑固性疼痛可保留用藥,操作要求高(5)透皮吸收:親脂性鎮痛藥,當其緩慢釋放時可被皮下脂肪吸收,脂肪吸收達飽和狀態后進入血循環中,從而起全身鎮痛作用.(6)臨床常用芬太尼貼膜,其皮透吸收速度由貼膜與皮膚接觸面的特殊緩釋膜控制一次用藥可作用72h,對穩定的傷害性疼痛控制效果較好;(7)目前開展中西醫結合鎮痛較時興,中藥汽療方法簡單,作用迅速,療效肯定,應于推廣應用.(8)微創手術治療椎間盤突出癥較時興,如激光汽化,經皮切吸,椎間盤鏡等也廣泛應用于臨床.(七)患者自控鎮痛術(PCA):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良好的鎮痛模式,采用一機械或電子微機控制的注射泵連接病人體內導管,醫師根據病人具體情況設置首次注射劑量,持續注射劑量和單次注射劑量及首次注射的間隔時間.病人按需要可啟動按鈕,注射泵自動注入一個劑量.適合于不能口服或難以耐受阿片類鎮痛藥副作用的患者.PCA方法有:皮下PCA,靜脈PCA,硬膜外PCA,神經根,干,末梢阻滯PCA.常用藥物有:嗎啡,芬太尼,曲馬多,氯胺酮,丁丙諾啡,氟派啶醇,咪唑安定等.(八)胸膜間鎮痛:該法是近幾年開展的鎮痛方法,是將局麻藥注入胸膜之間來獲得鎮痛,主要用于胸廓和上腹術后疼痛,常用0.25%—0.5%布比卡因20ml,鎮痛持續時間平均達7—8h.(九)麻醉藥品要按規定進行管理,理好鎮痛與成癮之間的關系.回答者:100w-魔神十六級8-2119:38引起腰痛的原因有哪些??腰痛是一個癥狀,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絕大多數的原因已經知道,但仍有少數病因尚未明確。常見的病因可概括為四大類:①由于脊柱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的疾患所引起。如挫傷、扭傷所引起的局部損傷、出血、水腫、粘連和肌肉痙攣等。②由于脊髓和脊椎神經疾患所引起。如脊髓腫瘤、脊髓炎等所引起的腰痛。③由于內臟器官疾患所引起。如子宮及其附件的感染、腫瘤可引起腰骶部疼痛,這種病人往往同時伴有相應的婦科癥候。④由于精神因素所引起。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為主訴,但并無客觀體征,或客觀檢查與主觀敘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識來解釋的病,這種腰痛常為癔病的一種表現。腰痛患者能穿高跟鞋嗎??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歡穿高跟鞋,特別是年輕女性。高跟鞋的高度一般約4~6厘米,甚至更高。穿上高跟鞋后,鞋跟的高度使身體重心相應提高,為了穩定由身體重心改變而失去的原有平衡,身體的肌肉張力,特別是腰背肌肉張力會重新調整,創造新的平衡狀態。人穿上高跟鞋后,因骨盆的前傾增強,重力線通過骨盆后方,使腰部為支撐體重而增加負擔,隨之后伸增強,長期持續,會因腰背肌過度收縮而出現腰痛。鞋跟高度每增加1厘米,腰椎的后伸及腰背肌的收縮就會成倍增加,腰痛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大。由此可見,腰痛患者穿高跟鞋是不合適的,為了防止腰痛,一般人也最好不經常穿高跟鞋。那么腰痛患者是不是穿平底鞋才好呢?其實,平底鞋也不見得絕對有利,選擇鞋跟高度為3厘米左右較為適宜。所以,有腰痛的病人不妨換一雙合適的鞋,也許會使腰痛有所緩解。“退著走”能治療慢性腰痛嗎??“退著走”就是連續地向后退著走路,在晨起鍛煉的人群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人在“退著走”。慢性腰痛很多是因為腰部肌肉力量、韌帶強度不夠,腰椎穩定性差引起的。“退著走”的鍛煉可增強腰背肌群力量,加強腰椎的穩定性及靈活性。在退著走的時候,腰部肌肉有節律地收縮和放松,使腰部血液循環得以較好地改善,提高腰部組織的新陳代謝,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退著走”動作簡單易學,中老年人可根據個人情況,掌握活動量,下面介紹兩種具體方法,供大家參考:(1)叉腰式:預備姿勢:直立,挺胸抬頭,雙手叉腰,拇指在后,其余4指在前。拇指點按腰部雙側“腎俞”穴。(該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動作:退著走時先從左腿開始,左腿盡量后抬,向后退出,身體重心后移。先左前腳掌落地,隨后全腳著地,重心移至左腿后再換右腿,左右腿交替退著走。每退1步,用雙手拇指按揉“腎俞”穴1次。(2)擺臂式:預備姿勢:直立,挺胸抬頭,雙目平視,雙臂自然下垂。動作:雙腿動作同叉腰式,退著走時雙臂配合雙腿的動作進行前后擺動。“退著走”鍛煉可每天早晚各進行1次,每次20分鐘,一般以每次鍛煉后,稍事休息,疲勞感即逐漸消失為宜。場地要選擇平坦、無障礙的地方,鍛煉時要盡可能挺胸,盡量后抬大腿。天氣寒冷與腰痛有關嗎??有一部分人會因天氣變化而出現腰痛或腰痛加重,而且有的患者腰痛癥狀會象天氣預報一樣準確,寒冷就是導致、誘發腰痛的一個原因。寒冷主要是通過腰背部血管收縮、缺血、淤血、水腫等血液循環方面的改變而使患者產生腰痛的。患者多是由于在寒冷地區長時間停留,或在寒冷地面、風口處睡覺而出現腰痛。寒冷可導致肌肉收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身體動作,另外,為了御寒,衣服穿得較多,行動不靈活,若進行腰部急劇運動,就容易造成腰部損傷。打麻將會引起腰痛嗎??長時間地打麻將,腰背挺直、椎間盤和棘間韌帶長時間地處于緊張僵直狀態,日久就易使腰背疼痛僵硬,不能仰臥和轉身。而且久坐會使骨盆和骶髂關節長時間負重,腰部缺少活動,氣血易在腰部凝滯而出現氣滯血瘀,影響下肢血液循環,而出現兩腿麻木,久之可導致肌肉萎縮。在這種情況下,肌肉僵硬,稍一活動就可能扭傷或引起其他損傷,而導致腰痛。吸煙與腰背痛有關系嗎??許多吸煙的人容易患腰背痛,其原因尚不明確,可能是吸煙引起慢性支氣管炎,而咳嗽時引起椎間盤內壓及椎管內壓增高之故,將動物注以尼古丁,可減低椎體血容量,從而影響椎間盤的營養,使椎間盤容易發生退變。這也許是吸煙者易患腰背痛的原因。另外,吸煙者易患肺癌,而肺癌經常轉移到椎體上,由于椎體上有了腫瘤,腰背痛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且逐漸加重,到最后無法治療。可見,吸煙與腰背痛是有關系的,吸煙是百害而無一利。下腰痛一定是腰椎間盤突出癥嗎?下腰部主要是指腰椎、骶椎、雙側骶髂關節及其鄰近的組織,可涉及肌肉、韌帶、筋膜、后關節、腰骶關節或骶骼關節。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或輕或重地有過下腰痛的歷史。經常有人發生下腰痛后就說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癥,實際上并不是所有下腰痛癥狀都是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的。引起下腰痛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1)腰椎先天性或發育的異常:包括先天性的腰椎融合、半椎體畸形、隱性脊柱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脊椎峽部不連或滑脫癥、脊柱側彎、第三腰椎橫突肥大、游離棘突、棘突過大或過小、鉤狀棘突、先天性腰椎管狹窄癥等。(2)腰椎退行性改變:包括腰椎肥大性脊柱炎、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腰椎間盤突出癥、繼發性腰椎管狹窄癥、假性腰椎滑脫、老年性駝背、腰椎退行性骨關節病、下腰椎失穩癥等。(3)下腰部炎癥:包括腰背部筋膜纖維織炎、腰椎結核、骶髂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化膿性脊柱炎、腰3橫突滑囊炎、腰椎間盤炎等。(4)下腰部損傷:包括急性腰扭傷、腰肌勞損、腰椎韌帶損傷、腰椎骨折、脫位、骶尾部損傷、骶髂關節扭傷等。(5)下腰部腫瘤: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腫瘤①原發的良性腫瘤:如骨樣骨瘤、骨囊腫、骨母細胞瘤、骨軟骨瘤、骨纖維異樣增殖癥等。②原發的有惡性病變傾向的腫瘤:如脊索瘤、骨巨細胞瘤、骨母細胞瘤等。③原發惡性腫瘤:如惡性淋巴瘤、骨母細胞瘤、腰骶部肉瘤等。④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宮癌等惡性腫瘤轉移至腰骶部都可產生下腰痛癥狀。(6)鄰近組織的疾患:如坐骨神經痛、梨狀肌綜合征等;泌尿系統的結石、腎盂腎炎、腎周圍膿腫等;消化系統的消化性潰瘍、慢性胰腺炎等;婦產科的子宮體炎、附件炎、子宮脫垂、盆腔腫瘤等;腹膜后的腫瘤侵蝕脊柱也可以產生下腰痛。(7)功能性缺陷:如體勢不良、妊娠、扁平足、下肢不等長、腰臀肌力不足等。(8)其他:中毒性疾病,如氟骨癥等;營養性疾病,如骨質軟化癥等;神經系統疾病,如癔病等。骨質疏松癥引起的腰痛與腰椎間盤突出癥所致的腰痛有何區別?骨質疏松癥是指各種原因所引起的全身性骨數量減少,骨小梁間隙增大,骨基質減少和重量降低,骨的機械強度減低導致非外傷性骨折,或輕微外力即可發生某些部位骨折的一種臨床綜合征。骨質疏松癥的病因與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目前,比較公認的致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內分泌紊亂:眾所周知,本病多見于老年人,尤其是更年期以后的女性患者尤為多見。這表明:性激素對骨質的代謝有直接關系。當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時可引起骨質疏松,不僅是柯興氏綜合征的主要特征,而且在臨床治療上長期向病人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亦可同樣引起這一后果。這表明:腎上腺皮質激素可加速骨質疏松的過程。而性激素能抑制垂體前葉素,間接抑制腎上腺皮質激素。所以,老年人性激素分泌減少,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則更易出現骨質疏松。(2)鈣代謝失調:毫無疑問,鈣缺乏是成年人骨質疏松癥的原因之一。正常人每日攝入鈣量約為10mg/kg體重,其中少量為人體所利用,大部分隨尿及大便排出,以維持鈣的代謝平衡。如果攝入的鈣量減少,或是腸吸收功能障礙,或是從尿及大便中排泄量增加,則易引起由于缺鈣所造成的骨質疏松。此時,如果再加上內分泌紊亂因素的影響,則更易引起骨質疏松。(3)廢用因素:正常情況下,由于肌肉的舒張收縮及各種應、壓力而刺激骨骼組織保持正常的鈣代謝平衡。但當肢體或全身一旦失去生理性活動及體力勞動或鍛煉,則容易引起骨組織內的一系列改變而引發脫鈣及尿鈣排出量增加,導致骨質疏松。長期臥床者表現為全身性骨質疏松,而肢體石膏夾板固定或神經過敏性廢用,則表現為局部骨質疏松。骨質疏松癥多見于老年人,尤其以60歲以上女性多見。患者多訴全身疲乏,喜臥床或仰坐位而不愿活動;全身酸痛,尤以腰部為明顯,可由腰向臀部和下肢放散,亦可由背部向肋骨和腹部放散。患者自己感覺身高逐漸變矮,除因椎間盤退變原因外,與椎體骨質疏松易引起壓縮骨折有關。同樣原因可使駝背畸形逐漸加重。X線表現:脊柱骨質疏松,骨小梁減少,椎體中間凹陷,呈魚尾巴狀。骨質疏松癥所引起疼痛的程度遠不如腰椎間盤突出癥嚴重,且X線表現截然不同,應用性激素、高蛋白、高鈣治療后,腰痛癥狀可減輕。什么叫牽扯性腰痛?哪些內臟疾病可引起腰痛?牽扯性腰痛是指腰痛不是由于腰椎的原因所致,而是由于某一內臟器官的疾病表現出來的一種腰痛臨床癥狀。既然產生腰痛的原因并非脊柱的骨骼、關節、肌肉、韌帶等脊椎本身組織,故又稱非脊柱源性腰痛。具體地說,可引起腰痛癥狀的內臟疾患有:(1)泌尿系統疾患:如急慢性腎盂腎炎、腎腫瘤、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腎結核、腎下垂、腎周圍膿腫、前列腺炎、前列腺瘤等。(2)消化系統疾患:如消化道潰瘍、慢性膽囊炎、膽結石、胰腺癌、直腸癌等。(3)婦科疾患:如附件炎、子宮體炎、子宮后傾、盆腔腫瘤、子宮脫垂、盆腔充血、經期緊張等。(4)另外如膈下膿腫、腹膜后腫瘤等也可引起腰痛。正如頭痛一樣,頭痛的原因不一定就在頭內。有些腰痛只不過是某一臟器或全身疾病的一個癥狀而已,內臟疾患引起腰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個方面:①病變累及腰部或其鄰近組織:當內臟疾患的病變累及脊柱周圍組織與后腹膜時,腰部可感到疼痛,且同時多伴有腰背肌痙攣。例如,腹膜后腫瘤、腎周圍膿腫等所引起的腰痛。②通過神經纖維傳導,反射性地引起腰痛:由于某些臟器的病變刺激感覺神經纖維,傳入后根或脊髓的某一階段,將刺激轉移、擴散到這一節段脊髓和神經根所支配的腰部皮膚、筋膜等組織,產生腰部疼痛。對于牽扯性腰痛即非脊柱源性腰痛病的治療,應按其發病的原因給予對癥治療。確切地說,必須先找出原發病,在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可適當選用中藥、針灸、理療、按摩等方法配合治療,并可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這些方法皆可奏效。婦科疾患所致的下腰痛有什么特點?女性由于解剖及生理特點而產生一些女性特有的疾病,如子宮體炎、附件炎、子宮后傾、子宮脫垂、盆腔腫瘤等。患有這些疾病的婦女,常會有下腰痛癥狀。此外,月經期間、盆腔充血、經期緊張、懷孕期間均可致下腰部疼痛。但婦科疾患所致的下腰痛與其他原因所引起的下腰痛并不相類似,它有如下特點:(1)婦科疾患引起的疼痛部位較為局限,一般常位于腰骶部,很少有下肢癥狀。(2)婦科疾患引起的疼痛性質一般為脹痛、鈍痛、酸痛或隱痛,無明顯的放射性疼痛。(3)下腰痛的癥狀與月經期或原發的婦科疾患有密切關系。如:子宮后傾的婦女,在月經來潮時出現下腰痛癥狀。(4)除下腰痛癥狀外,主要表現為婦科的癥狀,如:下腹部脹痛、墜痛、白帶的增多、痛經、月經不規律等。(5)骨傷科方面的檢查腰骶部無陽性體征發現,壓痛不明顯,壓痛點不局限,直腿抬高試驗為陰性,叩痛不明顯,叩后有舒適感;婦科方面檢查可有子宮后傾、子宮脫垂等陽性體征發現。(6)盆腔部位、子宮及附件的B超等檢查可有影像學方面的改變,而腰骶部的X線等輔助檢查無陽性征象。婦科疾患之所以能導致下腰痛的原因是:子宮及附件的神經來自腹下與卵巢交感神經叢和副交感神經的盆內神經,這些神經又起自第2~4骶神經,當病變累及這些神經,就可反射性地引起下腰痛癥狀。內臟疾病所致的腰痛與其它腰痛有何區別?腹腔及盆腔內的臟器疾患所致的下腰痛與腰椎自身疾患造成的腰痛,雖然籠統地講都是腰痛,但還是有一定的區別,其區別如下:(1)內臟疾病所致腰痛的性質大多屬牽扯性疼痛:這種腰痛的病變不在脊柱,所以脊柱的活動不受影響。查體時,發現病人腰部的活動性良好。牽扯性腰痛究竟占全部腰痛病人的比例有多少?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統計數字,但患有這種腰痛的病人為數不少。(2)內臟疾病所致的腰痛大多為繼發性:主要表現為軀干的前面,一般為繼發性,而且遠沒有腹部的疼痛程度嚴重。雖然極少數情況下,某些內臟疾患首先引起腰部疼痛,但隨之而來的是劇烈的腹部疼痛,且程度更嚴重。(3)內臟疾病所致的腰痛一般不是唯一的癥狀:除了腰痛癥狀外,一般有內臟疾病的其他臨床表現。例如:腎結核患者可有低燒、盜汗、消瘦等;胰腺瘤患者可有食欲減退、體重減輕等惡病質表現;消化道潰瘍的腰痛發作多與飲食有關等。(4)下腰部骨傷科方面的檢查無陽性體征,如壓痛點不集中,壓痛不明顯,直腿抬高試驗陰性等。病變臟器本身可有陽性體征。(5)腰椎影像學檢查可無明顯改變,內臟疾病所致的腰痛,臟器自身可有陽性結果,如輸尿管結石,X線平片或造影片可見結石影,胰腺癌CT或核磁共振可顯示腫瘤大小等。不同人群下腰痛的種類有何不同?下腰痛的發病率很高,導致下腰痛的疾病又很多,但就不同人群而言,其導致下腰痛的疾病種類又有所不同。(1)不同年齡導致下腰痛疾病的種類不同。少兒或青少年導致下腰痛疾病的常見原因,主要是先天性畸形,如隱性脊柱裂、移行脊椎等;姿勢性的疾病,如腰椎側彎等;炎癥性的疾病,如腰椎結核等。青壯年引起下腰痛的常見原因,主要是損傷性的疾病,如腰肌勞損、腰扭傷、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壓縮性骨折等。此外,免疫系統方面的疾病,如強直性脊柱炎等也是導致青壯年下腰痛的比較常見的原因。中老年引起下腰痛的常見原因,主要是退行性改變,如腰椎增生性脊柱炎、腰椎管狹窄癥、骨質疏松癥等,其次可能是腰骶部的各種腫瘤。(2)不同性別導致下腰痛疾病的種類不同。男性一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腰部的活動量較大,當負荷過大、姿勢不當、保護欠缺等原因,就可能造成腰骶部軟組織及骨與關節損傷,因此,男性的下腰痛以損傷因素為主。女性由于解剖及生理特點而產生一些女性特有的疾病,如子宮體炎、附件炎、子宮后傾、子宮脫垂、盆腔腫瘤等。這些疾病均可引起下腰痛。此外,月經期可致下腰痛;懷孕期由于腰椎負荷加大而導致下腰痛;產后由于內分泌的改變,致使關節囊、韌帶松弛,也可導致下腰痛。(3)不同職業導致下腰痛疾病的種類不同。體力勞動者,尤以重體力勞動者、運動員等引起下腰痛的原因,主要是損傷性的疾病;長期在空調、潮濕、寒冷環境下工作者,易患腰背部筋膜纖維組織炎;腦力勞動者由于缺乏鍛煉,腰背部肌肉力量薄弱,極易發生腰肌勞損及腰扭傷。由此可見,不同人群導致下腰痛疾病的種類不同。http://www.zgxl.net/sljk/ybjb/qugan/yaotong.htm回答者:唐子畏-翰林文圣十八級8-2119:52腰痛是指腰部一側或兩側或正中等處發生疼痛之癥,既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又可作為獨立的疾病,可見於現代醫學所稱之腎病、風濕病、類風濕病、腰肌勞損脊椎及外傷、婦科等疾患。腰痛的病因多為感受外邪、、腎虛精虧、年老多病、閃挫跌撲、氣血淤滯所致。臨床表現為:寒濕型有腰部冷痛,酸脹重著,轉側不利,陰雨天加劇等特征。濕熱型有口苦煩熱,小便短赤,伴有灼熱感,氣候濕熱時更痛等癥狀。淤血型痛有定處,如錐如刺,俯仰不利,伴有血尿,日輕夜重。腎虛型則酸軟重痛,喜揉喜按,勞后痛甚,臥則減輕,面色蒼白,心煩口干,喜暖怕冷,手足不溫。民間治療各種腰痛的驗方有:1:處方:當歸12克,蘇木、桃仁、地龍各9克,官桂、麻黃、黃柏、甘草各6克。用法:水煎,日1劑,飯前分服2次,15天為1療程。療效:服藥2療程,治愈率達92%2:處方:制首烏180克,苡仁20克,白酒750毫升。用法:藥浸酒內15天,去渣取液,每服30毫升,日2次。療效:用藥1-2劑,有效率為82.5%還有一個原因是缺乏微量元素和多種營養物質吧。花粉、蜂王漿好,對腎好,提高免疫力。特別對于免疫力低下的人、或家里的老人,吃蜂膠、蜂王漿、花粉等對身體健康很有利。蜂王漿含有激素,不適合小孩。小孩適當吃蜂蜜、花粉、蜂膠沒有問題的,或者在需要的時候吃,很保護身體的。花粉是植物的精子,是植物中最好的。蜂花粉不用破壁的,便于保持有效成分不被破壞和不容易變質。花粉特別對腸道和腎好。不破壁的花粉,才20多元1斤,最好首先試著吃,接著從少量開始,喝點茶更好,極少數人會對花粉過敏的。蜂膠的很多神奇醫療保健功能,都與其抗菌消炎、排除毒素、增強免疫、軟化血管、凈化血液、改善微循環及阻止脂質過氧化等作用分不開。
2016-01-19 13:4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根據情況介紹,疼痛是刺激神經系統產生的,可能與腰椎或肌筋膜損傷有關,應該控制病情進一步發展,可以使用神經損傷修復治療效果不錯。可以到附近大醫院疼痛科看病,也可以查看“疼痛熱線網”了解有關疼痛的原因,實在解決不了:020-34403657。中華醫學會疼痛學會常委廣州市疼痛學會主任委員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疼痛科王家雙
2016-01-19 12:3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往往在體檢或其他目的的檢查中發現或因其他疾病切除膽囊后發現,分為炎性息肉和膽固醇性息肉,多數無臨床表現,如息肉較大,可出現右脅隱痛,或牽及右肩背,可伴有消化不良等類似慢性膽囊炎的臨床表現。本病偶可發生息肉樣原位癌。膽囊息肉的發病以中青年為主,30-50歲的人群占了總病人數的57.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