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節苷酯
時有翻白眼現象,一個多月后消失在沒有出現過,無其他異常現象,四個月時因俯臥位抬頭不好,不翻身診斷為中樞神經協調障礙,入院進行康復訓練腦電圖,磁共振均正常現在6個半月多,身長68cm左右,體重13斤,飯量不大出生時打過10天神經節苷脂鈉,間隔50天也就是2個月時靜脈注射神經節苷脂鈉第二療程,又隔了2個多月寶寶5個半月時又靜脈注射第三個療程,從四個月開始做康復訓練寶寶現在是快7個月了,不會跳,頭抬得很好了,翻身只能左右翻成側身,不能翻180°,坐不穩,經常吃手吃腳,能主動抓玩具并送嘴里吃,能搗手,經常笑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神經節苷脂是一種復合糖脂,存在于哺乳動物細胞,特別是神經元細胞的胞膜中,是神經細胞膜的天然組成部分.神經節苷脂參與神經元的生長,分化和表型的表達以及細胞遷移和神經生長錐的定向延伸,具有神經保護和神經修復雙重作用,能從多個病理生理環節發揮神經保護作用,對多種臨床上的神經損傷有很好的修復作用.神經節苷脂的功能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種:1.促進神經細胞及大腦組織的正常發育,防治腦癱等疾病; 2.修復損傷神經及大腦組織,防治腦中風;3.增強記憶功能; 4.延緩神經細胞的衰老,防治帕金森,老年癡呆等疾病.
2016-01-19 23:1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對于斷了的神經沒有作用。
2016-01-19 22:1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神經節苷酯通用名: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注射液商品名:申捷神經節苷酯【適應癥】用于治療血管性或外傷性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小兒腦癱,帕金森氏病。神經節苷酯【用法用量】每日20~40mg,遵醫囑一次或分次肌注或緩慢靜脈滴注。在病變急性期(尤急性創傷):每日100mg,靜脈滴注;2~3周后改為維持量,每日20~40mg,一般6周。對帕金森氏病,首劑量500~1000mg,靜脈滴注;第2日起每日200mg,皮下、肌注或靜脈滴注,一般用至18周。神經節苷酯【不良反應】少數病人用本品后出現皮疹反應,應建議停用。神經節苷酯神經節苷脂ganglioside含有唾液酸的鞘脂類。克倫克(E.Klenk,1935)首先發現在患Tay-sachs病(泰薩氏幼年型黑白癡病)的小兒腦中有蓄積(Tag-Sachsgangli-oside),神經節苷酯在腦灰白質中含量很多,所以對這類糖脂命名為神經節苷脂。已知糖部分是由己糖、氨基糖、唾液酸組成的腦神經節苷脂有8種以上。
2016-01-19 21:2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寶寶的情況考慮是由于當時蛛網膜下腔少量出血導致的輕微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應用神經節苷脂進行治療時可以的。關于神經節苷脂的應用的療程,劑量并不是很嚴格的,用量偏大或偏小一點均沒大關系的,療程之間間隔的時間長短也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據情況進行的。孩子只要沒有對本品過敏或者遺傳性糖脂代謝異常等問題,就可以繼續應用的。目前并沒有發現靜脈注射神經節苷脂有毒副作用的。有的報道每日劑量高達1000mg(常用量是20-40mg),也沒有出現毒副作用。寶寶的情況一般的預防針是可以注射的,但是流腦和乙腦等疫苗,注射前需要咨詢防疫師的。DHA軟膠囊是可以給寶寶吃的。寶寶的身高和體重均在正常范圍。
2016-01-19 16:1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神經節苷酯神經節苷脂對神經再生有重大促進作用。加拿大金爵集團腦科學研究室首席科學家GatteWalker博士進一步研究發現,神經生長因子(NGF)和神經節苷脂(GM)是腦神經再生發育必需物質,GM介導NGF數十倍增強其活性,形成新的豐富的神經網絡,修復并促使腦神經再次發育。神經節苷酯GM能夠介導神經生長因子NGF促進腦神經細胞再生,表現出良好的生物效應。——《西安交通醫科大學學報》NGF和GM目前無論在試驗中,還是臨床實踐里都顯示出對神經系統促進恢復效果,已成為研究的熱點。神經節苷酯如這兩種藥物協同作用能得到充分應用,必將能為中樞神經疾病患者帶來更大希望。——山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神經節苷酯簡要介紹折疊編輯本段神經節苷脂ganglioside含有唾液酸的鞘脂類。克倫克(E.Klenk,1935)首先發現在患Tay-sachs病(泰薩氏幼年型黑白癡病)的小兒腦中有蓄積(Tag-Sachsgangli-oside),在腦灰白質中含量很多,所以對這類糖脂命名為神經節苷脂。已知糖部分是由己糖、氨基糖、唾液酸組成的腦神經節苷脂有8種以上。由山川民夫(1951)在馬血球基質中找到的非神經系統的神經節苷脂——主要是血苷脂[hematoside,結構為神經酰胺(1←1β)GLc(4←1β)Gal(3←2α)唾液酸]。神經節苷脂較多地存在于細胞膜,以其與膜功能的關系被引起重視。破傷風菌和霍亂菌的外毒素可與特定的神經節苷脂分子特異性結合。在水和有機溶劑中可溶。神經節苷酯在水中是以數百萬個分子聚合的微團狀態存在。你好,這些都是我個人的看法哦,,雖然不是不好,但是也是我個人的看解,希望對你們有用哦,祝你們身體健康哦。。。。
2016-01-19 11:3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