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鋅
請問,我的兒子現在剛到7個月,6個多月時做血檢查出鋅值為:54.43mmol/1,鐵7.58nmol/L,現在兒子每天吃兩次母乳,兩次配方奶(每次150ml),上午和下午各小半碗米粉或者稀飯,有時不吃,以他現在的情況,我應該怎樣給他補才是最安全又是最快最有效的呢?謝謝!第一次問題補充:兒子因為一直都在發濕疹,頭皮,面部,背部都是,吃魚湯不會發,但是吃魚肉就會復發,目前只給他加了半個蛋黃和很少量的魚肉。另外,我本人在吃維生素片,有人向我推薦葆嬰的鋅片,這種保健品有用嗎?第二次問題補充:請問,我兒子現在7個月,重10公斤,以這個體重和檢查出的鋅的指標來說,是應該食補還是藥補呢?吃藥又怎么吃呢?每天應該吃多少呢?謝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一般小兒的缺乏為量元素,需要長時間的適量補充,建議可以給小兒做復查確定,繼續補充.非常感謝您對我們網站的信任與大力支持,放心求醫網最近推出全國“最新醫院庫查詢”,為您的求醫再次開通了一道便捷之門。本醫院庫收錄了全國縣級以上近2萬家醫院的詳細資料,是放心求醫網工作人員歷時一年時間,策劃、收集、整理核實而成。查看地址:http://qiuyi.fx120.net/newhos/search.asp
2016-01-19 13:1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你好,建議口服甘草鋅膠囊.平時多食用韭菜和海鮮.
2016-01-19 11:4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建議您到醫院化驗微量元素,如有缺乏,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1、異食癖。缺鋅的孩子常有吃泥土、煤渣、石灰、蛋殼、頭發等怪癖。多發生在3歲前小兒或學齡前兒童。 2、胃腸道癥狀。這些兒童長期食欲下降或消失,不愛吃飯,因此常常比較消瘦;并可見舌乳頭萎縮;味覺減退或異常,因此吃飯不香。 3、缺鋅性侏儒。由于長期營養不良,因此生長發育停滯、骨骼發育障礙,肝臟腫大,皮膚粗糙,可伴缺鐵性貧血,青春期后可出現閉經、月經不來潮,第二性征發育不全、性功能低下。 4、腸原性肢體皮炎。是缺鋅性遺傳病(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因為小腸細胞攝取和濃集鋅的功能發生缺陷。多發生在嬰幼兒,常見于牛乳喂養兒。其表現為以常規治療難以治愈的腹瀉,食欲減退,脫發,且頭發變紅或變淺,胸、腹、趾及會陰部發生皮炎。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若不及時治療,2歲左右死亡。 5、復發性口腔潰瘍。于生后2個月開始發病,可一生中反復反作。 6、其它癥狀。見有甲溝炎、角膜混蟲、眼結膜炎、慢性腹瀉、脂肪痢、傷口不易愈合、暗視功能下降,低出生體重兒可表現浮腫和低蛋白血癥。
2016-01-19 05:2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這個建議你三精葡萄糖酸鋅口服液,一支分4次口服治療即可,有什么不明白隨時提問
2016-01-19 05:0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鋅是微量元素,對小兒而言,鋅間接對代謝起調節作用,尤其是對蛋白質的合成、生長因子的產生和分泌等。嬰幼兒缺鋅,可使含鋅酶活力下降,造成生長發育遲緩、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當孩子出現上述癥狀而懷疑缺鋅時,應請醫生檢查發鋅、血鋅,確診缺鋅后,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補鋅制品。但有些家長誤把鋅制品當作營養品給嬰兒長期大量服用,殊不知補鋅過量,同樣會帶來危害,如減弱免疫功能,影響鐵的利用造成貧血等。日常生活中最好的補鋅辦法是通過食物補鋅。據測定,動物性食物中含鋅較豐富(3~5毫克/100克),而且吸收率高達50%左右。植物性食物中含鋅不多(1毫克/100克)而且吸收率僅10%~20%。由此可見,要防止缺鋅,應鼓勵孩子多吃瘦肉、豬肝、蛋黃等動物性食物,并養成不偏食、不挑食的良好習慣。一旦發生缺鋅也不必緊張,只要在醫生指導下吃一些硫酸鋅或葡萄糖酸鋅,便可糾正缺鋅,食欲明顯增加,生長發育逐漸加快,整個療程應堅持服藥2~3個月。同時專家介紹,盲目補鋅對孩子有害,過多的鋅對肝造成損害,嚴重者會有黃疸性肝炎的表現。 ⑴削弱免疫功能:鋅在鎂離子的作用下,可以抑制吞噬細胞的活性,降低其趨化作用和殺菌作用,在正常情況下,這種作用會被血清蛋白質和鈣離子所抑制,所以,低鈣者和佝僂病患兒服鋅過多,會導致免疫功能受損,抗病能力減弱;⑵影響鐵的利用:減少體內血液、腎臟、肝臟內的含鐵量,導致發生缺鐵性貧血;⑶使膽固醇代謝紊亂,導致鋅與銅的比值增大,產生高膽固醇癥,由此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2016-01-19 00:4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