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的情況應該考慮為化膿性中耳炎,是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增殖體炎、變態反應和鼻咽部堵塞過久而引起咽鼓管發炎和阻塞,使其失去防御能力,細菌乘虛而入所致。建議應控制感染,通暢引流,去除病因。積極治療上呼吸道感染。使用雙氧水滴鼻。并用氯霉素眼水點耳、適當應用抗生素治療。
2016-01-19 13:3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你好,不知是不是確診為中耳炎?下面找的資料,希望對你有用,對癥下藥.化膿性中耳炎,以耳道流膿為特征。多發生于兒童。屬于中醫學中“耳膿”、“耳疳”等。俗稱“爛耳朵”、“耳底子”。臨床多將本病分為急性與慢性兩大類進行治療,在急性期如未徹底治愈,則將遷延成為慢性。根據臨床表現,本病可分為兩類證型:肝膽濕火證和陰虛火旺證。肝膽濕火證 耳內流膿,病程較重,或聽力下降,耳內有脹悶感,耳痛,耳鳴,或有發熱,惡寒,口苦咽干,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弦數。多見于急性中耳炎,或慢性中耳炎急性發作。若持續流膿,膿液多而黃稠,有腥臭氣、耳痛、易怒等,則又多見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治宜利肝膽,清濕熱。·單驗方· 方一 金銀花藤30克,連翹15克,蒲公英15克,菊花10克,薄荷6克(后下)。水煎2次,混合后分2—3次服。每日1劑。 方二 夏枯草15克,柴胡9克,蒲公英15克,生甘草3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2—3次服,每日1劑。 方三 金銀花25克,敗醬草25克,白芷7.5克,防風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小兒用量酌減。 方四 白術50克,澤瀉30克,柴胡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每日或2日1劑。忌食辛辣香燥及過于油膩食物。據報道,用本方治療化膿性中耳炎35例,其中痊愈29例,好轉6例。·外治方· 方一 黃連10克,冰片1克。先研黃連,然后加冰再研勻,裝瓶。用時,先按常規消毒(用3%雙氧水,或生理鹽水,或濃茶水清洗外耳道膿液和藥痂,并用清潔藥棉擦干)。然后用麥、草管或小紙管將藥末吹入耳內,每日2—3次,一般3—5天見效。據報道,應用本方治療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經重復驗證15例,治愈13例,2例(慢性者)用藥5天無效后,于本方中加青黛5克,獲良效。或用黃連15克(打碎),冰片1克,乙醇(75%)100毫升。先將黃連用適量乙醇浸泡1周后,用紗布過濾,冰片加入濾液中,溶解,再加乙醇至足量,搖勻即可。用時,先按前法常規消毒,然后將本液滴耳,每次2滴,每日2次。據報道,用本方治療中耳炎53例,治愈率達92.5%。一般7天痊愈。方二 蚯蚓數條。先放清水內游15分鐘,撈出放在茶杯內,加食鹽少許,浸10分鐘,蚯蚓自吐出水液。用時,先按常規消毒(見本證外治方一),然后用蚯蚓吐出之水液滴耳,每日2—3次。一般1—2天見效。或取蚯蚓30—40條,清水洗凈后放茶杯內,加白糖30克,攪拌約30分鐘后,用紗布濾出清液,裝入潔凈瓶內。用時,先按前法常規消毒后,再滴入本液3—4滴,每日2—3次,滴藥后在外耳道塞入棉球,一般4—5日可痊愈。據報道,用本方治療化膿性中耳炎50例(急性31例,慢性19例),1周內全部治愈。方三 雞蛋6個。煮熟,將蛋黃放入鐵鍋(勺)內,用文火熬至油出,備用。用時,先按常規消毒,然后將蛋黃油滴入耳中(如凝固可加溫溶化),每次3—4滴,每日2—3次,一般連用4—6癥狀減輕,7—16天痊愈。本方具有清熱消腫之功,適用于急、慢性中耳炎。據報道,用本方治療慢性中耳炎35例,其中;痊愈26例,好轉5例,無效4例。 方四 露蜂房30克,黃柏15克,枯礬6克,冰片3克。前二味放瓦上焙黃,研末,再加后二味,共研細末,裝瓶。用時,先按常規消毒,然后用麥(草)管或小紙管將藥末吹入耳內,或用麻油調勻,滴入耳內3—5滴,均每日2次,一般用藥后2—3天可痊愈,慢性者5—10天治愈。 方五 枯礬6克,冰片1.2克,五倍子1.5克。共研細末。用時,先按前法常規消毒后,再用麥(草)管或小紙管將藥末吹入耳內,每日3次。據報道,用本方治療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30例,大部分治愈,療程較短,未愈者,也有好轉。 方六 核桃仁適量,冰片少許。將核桃仁搗爛(或蒸熟),用潔凈紗布包好加壓擠油約15毫升,加入冰片(1—1.5克),不斷攪和,使其溶解。用時,先按常規消毒,然后滴入藥液2—3滴,再用棉球將外耳孔堵住,每日3次,連用5—10日,據報道,用本方治療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27例,一般5日痊愈,慢性患者8—10治愈。 方七 豬膽汁50克(鮮品)枯礬25克,冰片5克。先將冰片、枯礬分別研成極細粉,膽汁膿縮至1/3,稍冷,倒入盛有枯礬的乳缽中,研磨均勻后,烘干或自然干燥,然后將冰片粉加入一起研磨均勻,烘干或自然干燥,然后將冰片粉加入一起研磨均勻,過100目篩即得。用時,先按常規消毒,然后用麥(草)管或小紙管將藥粉輕輕吹入耳內,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用量0.1克。據報道,用本方治療中耳炎多年,療效確實。對急、慢性滲出性中耳炎,一般用藥1——2次痊愈,慢性中耳炎最多用藥3次痊愈。 陰虛火旺證 長期或反復耳內流膿,膿液稀薄,或流粘液,時出時止,或有惡臭氣,耳不痛或微痛,聽力減退,腰膝酸軟,每遇外感,則癥狀加重,可伴有耳鳴、耳痛、頭痛、眩暈、低熱、精神疲倦,舌紅少苔,脈細數。多見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治宜滋陰降火。·單驗方· 方一 知母30克(酒炒)。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小兒減半。每日1劑。 方二 見本病肝膽濕火證單驗方三、方四。·外治方· 方一 見本病肝膽濕外治方一至方七。護理要點◆注意休息,保證睡眠時間。◆注意室內空氣流通,保持鼻腔通暢。◆積極治療鼻腔疾病,擤鼻涕不能用力和同時壓閉兩只鼻孔,應交叉單側擤鼻涕。◆游泳后要讓耳內的水流出,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積極防治感冒。
2016-01-19 13:3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應該是中耳炎潰爛應該是膿水長期的浸潤導致的積極治療原發病
2016-01-18 21:4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