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面肌痙攣的治療
我是替我父親咨詢面肌痙攣方面的問題,我父親面肌痙攣已經多年了,各種中醫的治療辦法都試過了也沒有效果,他現在想通過西醫手術的方法解決,我知道行不行。還有我想知道在朝陽醫院能做這種手術嗎,費用大概多少,手術前需要在哪些方面注意呢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珊
成都精神病醫院
精神心理
-
1、有的兒童在平坦道路上行走時忽然摔倒,吃飯時突然將碗掉到地上。有的會出現失神,在做某件事情時忽然中止,雙眼凝視、叫之不應,然后很快恢復正常,有的小孩會出現摸索、擦臉、拍手、解衣扣、翻口袋、咂嘴、咀嚼等動作。 2、嬰兒癲癇病的癥狀大發作:常見癲癇大發作,失神發作和精神病的形式。癲癇痙攣癥狀大發作發作率高,發作時突然神志喪失,護理忽然停止,口吐白沫,四肢抽動,或者伴有舌咬傷和尿失禁(排尿不受控制),歷時1~5貧嘴,抽動停止后入睡。醒后頭暈、無力,對發作無記憶這是嬰兒癲癇病的早期癥狀。 3、嬰兒癲癇病的早期癥狀之局限性發作:一側口角、眼瞼、手指、足趾或一側面部及肢體末端短陣性痙攣或麻木刺痛。痙攣有時可由手指至上肢擴展到對側。小兒癲癇精神運動性發作。小兒癲癇病病癥相似失神小發作,但連續1分鐘上述。或出現大量幻覺、錯覺、無意識的動作,如吸吮、咀嚼、咂嘴、脫衣、解紐扣等。 4、在早期的小兒癲癇癥狀中兒童患者在喂奶及睡眠時腦部多汗,多汗引起部分刺激,癲癇痙攣癥狀因而兒童喜歡搖頭。搖頭時,枕部受到摩擦,日久而致脫發,此外,兒童病人煩躁不安,睡眠時易驚醒。
2016-12-23 15:2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董洪昌 主任醫師
九江泌尿科醫院
精神心理
-
你好,如果你不想你父親承受太多傷害,面肌痙攣除了手術治療,中醫治療也是一種不錯的治療方法。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表現為一側面部不自主抽搐。抽搐呈陣發性且不規則,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緊張及自主運動等而加重。面肌痙攣病的病因中醫講:一般是由于過度的疲勞,緊張,干火旺盛,有內熱,外感風寒引起的.以中醫治療為主,中草藥治療能全面改善病灶部位毛細血管的微循環,從根本上修復損傷的面神經元,祛風活絡、益氣養血、祛風定驚、活血通絡、扶正止痙。面肌痙攣患者要注意:1.忌過多攝取糖.2.忌濃茶.3.忌煙酒.4.忌辛辣激發性食物. 5.忌生冷類食物.6.適當運動,加強身體鍛煉,常聽輕快音樂,心情平和愉快,保證充足睡眠.建議中醫治療,配合中藥的調理,效果較好。
2016-10-19 11:1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安曉光 主治醫師
九江泌尿科醫院
精神心理
-
面肌痙攣的發病機理在于面神經根在出橋腦段,受到走行異常的血管壓迫,引起面神經損傷,出現脫髓鞘變,造成神經纖維之間電流 “ 短路 ” ,引發面部肌肉抽動。近年來大量的臨床實踐也表明,一旦將血管對神經根的壓迫解除,面肌痙攣可立即或逐漸停止。目前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法是”顯微血管減壓術”,從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在國際上這種手術方法已成為治療面肌痙攣的 首選 方法,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有超過 5 萬名面肌痙攣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目前該療法是國內治療面肌痙攣效果最好的療法。
2016-06-28 13:11
-
-
回答8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面肌痙攣即面部一側抽搐(個別人出現雙側痙攣),精神越緊張,激動痙攣越嚴重.面肌痙攣(HemifacialSpasm,HFS)為陣發性半側面肌的不自主抽動,通常情況下,僅限于一側面部,因而又稱半面痙攣,偶可見于兩側.開始多起于眼輪匝肌,逐漸向面頰乃至整個半側面部發展,逆向發展的較少見.可因疲勞,緊張而加劇,尤以講話,微笑時明顯,嚴重時可呈痙攣狀態.多在中年起病,最小的年齡報道為兩歲.以往認為女性好發,近幾年統計表明,發病與性別無關.HSF發展到最后,少數病例可出現輕度的面癱.你朋友如果確診是面肌痙攣最好不要針灸,因為此病本身就怕刺激,有時針灸反而會加重病情,有的人當時見效,日后復發起來反而會厲害.另外服用卡馬西平或苯妥英鈉這些抗鎮定抗癲癇藥物只控制,而且長期服用副作用也很大,依賴性也比較強.可以服些B1B12但收效甚微.A型肉毒毒素也只控制,一般打一針最長能控制一年,或半年到三個月,長間注射會產生抗藥性,而且因A型肉毒毒素只麻痹面部的神經造成人為的面癱,所以當時打完面肌痙攣會控制.但長時間注射的病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面癱的癥狀.外科手術治療此病要比上述兩種方法相對理想些,采納的患者也會多些.但復發率也很高.臨床上接觸的,最多有一個患者做過四次手術. 目前西藥治療不外乎上述這幾種方法.中醫治療國內目前也有很多家,大都是主要以口服中藥治療,但大多傳統口服藥物只是單純的通經活絡,祛風化於,只會見效,但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利用蜂療有一定療效,但治療過程較長,堅持下去,可望治愈.
2016-01-19 14:10
-
-
回答7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建議到正規的醫院做詳細的檢查,在當地醫生或藥師指導下治療。
2016-01-19 10:16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耿入峰 醫師
張家口市第五醫院
二級
內科
-
llzxwyx,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我來給你談談關于“面癱”。所謂面癱,就是面部肌肉癱瘓。它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經中風而引起的。主要表現為面部肌肉運動受到障礙。面癱的臨床表現臨床主要為雙側一重一輕型面肌癱瘓,表現為不能蹙額與皺眉,眼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畏光,流淚及Bell現象。口角歪向較健側,鼓腮時從重病側漏氣,漱口時從重病側漏水,流口水,進食時食物停留于重病側牙頰之間。單側型面癱較少見,其臨床癥狀和雙側一重一輕型相似。中醫稱之為口歪眼斜,俗稱吊線風、瞄準風(就像木工吊線,士兵瞄準一樣)。如雙側同等程度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時,則面無表情,不會笑,雙眼不能閉嚴,口唇不能閉嚴,進食時腮內存留食物,言語不清。中醫稱之為全面癱,俗稱植物癱、傻癱。此三種周圍性面癱起病急,多數是在清晨洗漱時或與他人交談時發現,在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尤其是單側型和雙側一重一輕型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其輕重程度會相互轉換;或原發病側肌肉已萎縮,較健康一側開始癱瘓。這就是常見的口角先歪向一側,后來又歪向另一側的道理。另外,還有慢性外中風,不屬于周圍性面癱,面肌并不癱瘓,口不歪,眼也不斜,表現為頭疼、頭緊、耳后疼、耳后緊、頸疼、肩疼、背疼、腰疼、腿疼、腳手發涼、背涼、半身涼、半身緊、面涼、面疼、面緊、面麻、面癢、面抽搐、面痙攣、怕涼、怕風等不適感。也屬外中風范疇,要比急性面癱好治的多,但如治療不當會遷延多年不愈或導致慢性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發病原因多數是脈絡空虛,感受風寒。其次是肝腎陰虛,風陽上擾。再次是七情過極(喜,怒,憂,思,悲,恐,驚),還有內囊受損,顱內出血,顱內腫瘤,感染(如腦膜炎),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腫瘤(如聽神經瘤),外傷(如碰摔傷),中毒(如酒精),代謝障礙(如糖尿病),營養缺乏(如維生素B族),免疫障礙,血管機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經核發育不全等諸多因素。特別的,本病的最常見誘因有:掏耳朵、剔牙、飲酒和正在大出汗時突然受涼。 以顏面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一種常見病,叫面神經麻痹,又稱為面癱。以其損害的部位不同,也可以分為中樞性面神經麻痹和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兩種。 1)中樞性面神經麻痹:是指病損于面神經核以上至大腦皮層中樞之間,即當一側皮質腦干束受損時,引起的面神經麻痹,又稱為核上性面神經麻痹。 2)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是指面神經運動纖維發生病變所造成的面癱(俗稱“歪嘴”)。病變可位于面神經核以下的部位,例如腦橋下部、中耳或腮腺等。其病變側全部表情肌癱瘓,表現為眼瞼不能閉合、不能皺眉、鼓腮漏氣、嘴歪眼斜、眼睛流淚等,可伴有聽覺改變、舌前2/3的味覺減退及唾液分泌障礙等臨床特點。 面癱手術監測效果更佳 人必須具備正常的面神經,才能夠擁有各種表達內心感受的豐富表情。而發生面癱則會令人額紋消失,不能或無力抬眉、閉眼,嘴角歪向一側,說話不清晰,喪失表現表情的能力。據介紹,一部分面癱經過藥物治療可以恢復,而另一部分面癱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因此,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對面癱患者而言,意義重大。在進行治療前先使用面神經監測儀對面神經術后功能進行評估,而通過面肌電圖判斷面神經受損程度,可以較明確地判定哪些病人需要手術,哪些病人需要服藥保守治療,而且在手術中也可以使用面神經監測來幫助施行相應的面神經手術。一般來說,如果早期經過正規治療,幾乎所有的面癱病人均能夠痊愈。 如何做好面神經麻痹患者的護理 面神經麻痹一方面可在家中服藥治療,另一方面需去醫院進行綜合治療。 急性期應適當休息,面部要持續保暖,外出時可戴口罩,睡眠時勿靠近窗邊,以免再受風寒。有咽部感染時應同時口服抗生素治療。服用強的松者要嚴格按醫囑執行,不可隨意增減藥量,并注意觀察有無副作用。 急性期患側面部用濕熱毛巾外敷,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鐘。可指導病人對鏡按摩癱瘓的面肌,每日3--4次,每次3--10分鐘。由于本病使病側眼睛不能閉合,所以在睡眠和外出時應戴眼罩,并用抗生素眼膏涂眼,以保護角膜及預防結膜炎。進食后要及時漱口,清除患側頰齒間的食物殘渣,保持口腔清潔。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的軟食,禁煙、酒,忌食刺激性食物。 “三白五蟲湯”除“面癱” 面神經麻痹又稱“面癱”,“口眼歪斜”,是神經內科中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癥狀為突然一側面肌癱瘓,眼皮不能閉合,流淚,面部表情動作消失,說話發音不清,吃飯時漏飯、漏水,額紋消失,不能做皺眉、皺額、鼓腮、示齒和吹口哨等動作,鼻唇溝變淺。患者閉眼時,患側眼球轉向外上方,常露出白色鞏膜。風濕、中耳炎、腦部疾患及風邪侵襲、突受寒涼等均可引發本病。 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本病多由脈絡空虛,風寒侵襲,以致經氣阻滯,氣血不和,瘀滯經脈,而導致經絡失于濡養,肌肉縱緩不收,而發生本病。筆者自擬“三白五蟲湯”治療面神經麻痹,屢用屢驗,一般服藥10--15劑即可治愈。患者不妨一試。 藥物組成:白芍20克,白芷15克,白附子6克,僵蠶15克,蟬蛻15克,炒地龍15克,全蝎10克,防風10克,川芎10克,鉤藤20克,黃芪30克,蜈蚣(另包)2條。 用法:上藥除蜈蚣外,水煎兩次對勻,早晚分服,每日1劑。蜈蚣放瓦上焙焦,研為細末,分2次用藥湯沖服。 “三白五蟲湯”選用防風、白芷、白附子、鉤藤可祛風散寒,增加組織代謝,減輕炎癥和水腫,促進血液循環暢通;用“五蟲”(即蜈蚣、全蝎、僵蠶、蟬蛻、地龍)祛風通絡,加快經絡氣血運行;用白芍、川芎養血活血祛風;黃芪益氣扶正祛風。諸藥相合,使邪去正復,風寒得除,經絡得養,血脈流暢,“面癱”乃愈。以上回答如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點擊“采納為答案”。
2016-01-19 09:1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繼續針灸與吃中藥治療,變化一下方劑可能有效
2016-01-19 06:1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用中醫的針灸治療下過顯著,可取的良好的成效. 神經干刺法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合谷,眼輪匝肌痙攣加魚腰,四白,面肌痙攣加迎香,夾承漿. 阿是穴位置:患側耳垂前耳輪切跡與耳垂根連線之中點,或乳突尖前緣下5毫米處.其下為面神經交義點最近處,約在下頜支后緣后約0.5厘米. (二)治法 每次僅取主穴和合谷穴,馀穴據癥酌選.先在阿是穴消毒并以2%普魯卡因局麻,取28號2.5~4厘米左右長的毫針(1~1.5寸)2根,分別刺人阿是穴和合谷.阿是穴要求刺中面神經干.當刺中時,患者有強烈的觸電感或耳深部疼痛,術者手中有軔性感.此時,將阿是穴和合谷穴接通電針儀,開始時電流不宜過大,頻率不限,以食,拇指出現規律性抽動為宜.當采用提插手法或電針刺激使面神經損傷后,表情肌可出現松弛(面癱).其余配穴應使針下有酸脹或麻電感.每次針20~30分鐘,每隔5~7日針刺1次.一般針2~3次.如損傷淺表血管,針后可能出現腫脹,數日消退.針后如出現眩暈,嘔吐等并發癥,休息1~2小時即恢復.
2016-01-18 23:0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